100多年前,法國攝影師相機中的新疆罕見老照片,維族姑娘好漂亮
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各個列強都想來到中國分一杯羹,初期英國割佔香港,日本侵略臺灣等地,到了後期,他們又開始對中國邊疆地區有了非分之想,尤其是在西藏和新疆兩地,出現了大量別有用心者。
與此同時,大批西方學者進入新疆開始所謂“考古”項目,並且留下了許多清朝晚期的珍貴照片,今天這些照片仍然還存放在國外的博物館中。
這些泛黃的影像,不僅記錄了地理的遼闊與自然的壯美,更映射出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態、民族風情與文化交融的獨特景象,今天就讓我們走進清朝晚期的新疆。
兩名穿着漢族服飾的新疆婦女,照片左邊的女子懷裡抱着一個新疆小孩,很可能是小朋友的母親,小朋友呆在媽媽的懷裡,好像鬧了彆扭,一直在掙扎,照片右邊的新疆姑娘長相非常漂亮,和今天的新疆明星有幾分相似。
照片中身形高大,表情肅穆的新疆男子是新疆某地區的巡防隊長,他的服裝也具有濃濃的新疆特色,馬甲上面還寫着很多漢字,其中最顯眼的就是“馬隊”兩字,所以照片中這個男人很有可能姓馬。
一個穿着破破爛爛的新疆男人,不過他身上最奇怪的還是又上哪頂帽子,與其說是帽子還不如說是一個巨大的簸箕,搏箕上面再縫上一塊布,就形成了這頂帽子。
這就是新疆最典型的地貌特徵——戈壁,新疆是我國面積最遼闊的幾個省份之一,戈壁和荒漠就佔據整個新疆的大半部分,在過去幾千年裡,茫茫大漠上總是有駝鈴悠悠的聲音徘徊,因爲這裡就是我國絲綢之路最重要的通道。
位於新疆烏魯木齊的四川會館,具有很濃厚的漢族特色,那時候各地商會都會在行商之處建立會館,這也是爲了便於商隊之間互相溝通以及休頓整息。
戈壁上的城牆,看起來非常壯觀,畢竟是在要塞之地,所以城牆修建的格外高大厚實,而且因爲這裡的氣候乾燥,城牆遺址保存的情況也比較完好。
新疆喀什某處商業街道,看起來比較簡陋,道路兩邊都是一些簡單的棚子,沒有正兒八經的店面,街道上的行人都穿着淺色的衣服,可能是爲了防曬。
新疆的一個小夥子,具有非常典型的巴依風格,小帽子,長辮子,還有馬褂長袍,不過這張照片中的人物身上穿的衣服布料看起來也相當華貴,肯定不是一般老百姓可以負擔得起的。
從這張照片就能夠看出來,新疆的地形絕不只是廣闊無垠的荒漠平原的,這裡也有很多風蝕地貌的大山,而且這張照片裡,山腳下甚至還有許多百姓在這裡紮營安寨。
練習射擊的獵人,這種老式的手槍槍身非常長,看起來不太方便,所以需要用一根木丈來做支撐。
在當地的宅院裡,一個新疆本地的牧民,牽着他的羊,那時候牧民養的羊和我們今天看到的那種羊不太一樣,這隻羊毛髮似乎是黑色的,頭上的角很突出。
新疆的本土集市,還是非常熱鬧的,一眼望去到處是人擠人,大傢伙都牽着馬牽着羊,來到集市上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沒有固定攤位,大家都隨心而欲。
新疆的本地民居,十分有特色,乍一看有點像南方的吊腳樓,但其實還是有區別的,這種兩層樓的形式不是爲了防潮,是爲了便於管理飼養牲畜,就和以前原始民居一樣,下層用來養牲畜,上層用來住人。
在一塊溼地上,一個白鬍子新疆老人正載着他的女兒,在水面上奔騰,除了像他們這樣騎馬的,後面還有很多老百姓悠哉悠哉的脫了鞋在蹚水,看來平時想要找到這種溼地是不容易的。
新疆的樂人正在演奏民族樂器,新疆的樂器和漢族也是有所差異的,演奏出來的音樂風格也有着濃厚的異域情調,可以看到,後面的老百姓自主圍在一起,欣賞這音樂。
清朝的駐疆大臣和外國公使的合影,照片裡的外國人坐在中間主要位置,表情高傲,旁邊的漢族官員一臉嚴肅,他們的身後有一幅像巨型皮影一樣的東西。
新疆維吾爾族的一家人,準確來說應該是一個新疆婦女和她的衆多孩子,在過去的年代,一個家庭基本會養育五六個孩子,有的甚至會更多。
新疆一處貴族陵墓,這種建築風格和國內還是有很大差異的,這種圓頂的建築有點和伊斯蘭教清真寺類似,在新疆以及西北的其他省份,都有很多伊斯蘭聚集區。
這是一所位於新疆烏魯木齊的道觀,文昌閣,烏魯木齊作爲新疆行省的省會,相比於其他地區,漢化風格會更加明顯。
新疆烏魯木齊的街道,雖然看建築的確比不上內地的繁華,但是這裡的百姓也過着安居樂業的生活,商戶小販們都各司其職的做着自己的買賣。
外國攝影師鏡頭中的新疆老百姓,他們的形象和我們今天在電視劇中看到形象基本一致,那個年代,很多老百姓沒見過相機,所以鏡頭懟過來的時候,大家都好奇地圍着看。
照片中展現的是來自羅布泊地乾屍,除了我們所熟知地樓蘭公主,新疆從近代以來陸陸續續地發現許多幹屍,這是因爲新疆氣候乾燥,所以屍體的保存情況非常良好,甚至連發絲這種蛋白纖維都還沒腐爛。
新疆幼童,後面扎着辮子的小姑娘長相非常漂亮,在我們的認知中,新疆人民的長相都是濃眉大眼的,所以新疆也總是容易出帥哥美女,而事實也確實如此。
駐紮在新疆的清朝官員,清朝時期,政府對邊疆問題的關注是非常大的,尤其後面阿古柏企圖奪取新疆政權分裂中國時,中央派出左宗棠平定叛亂,對祖國後面的統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疆的少數民族軍官,除了衣服和清朝衣服一樣以外,這個軍人的長相幾乎和西方國家人種一模一樣。
新疆的一處露天集市,修復後的照片看起來非常清晰,可以看到攤位上的小販們大概在售賣一些生活工具比如說水壺,盤子等等,照片中大多數人都在好奇地看鏡頭。
新疆喀什的城牆下,和人相比起來,城牆就顯得更是高大了,這些人拉着馬車,車輪子濺起一片煙塵,大家湊在一起,似乎是在觀察這個能把人的模樣找出來的神奇機器。
美麗的新疆女子,她留着長長的頭髮,扎着幾股小辮,耳邊戴着大大的耳環,手裡似乎還捧着一個水煙壺一樣的東西,像這種水煙壺今天已經很少看到了,這都是那個年代纔會有的產物。
騎馬的牧民,照片中這匹馬兒看起來溫順同時也很威武雄壯,馬上的男子也十分有氣質,一看就是常年在大漠原野上拋出來的西北漢子。
新疆喀什街頭上,拉着琴的樂師,這種琴的名字應該叫做“艾捷克”,也是新疆一種特色民族樂器。
這張照片中的東西看起來很奇怪,其實就是一對山羊角被堆放在一起,看起來像是一種特殊的宗教習慣,當然,這堆牛角就是放在當地的清真寺裡的,應該就是伊斯蘭教的某種習慣。
新疆的陶器製作廠,像新疆這種乾燥少雨的氣候很適合做陶器,看他們這種陶器,沒有什麼花紋,體積比較大,和內地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新疆的廟會,雖然照片中看不到具體有什麼節目,但是看這裡聚集的人數,應該非常精彩,畢竟是當地一年少見的慶典,一家老少基本都會出來湊熱鬧。
這張照片中到處是人,大家擠在一塊熙熙攘攘,仔細看照片右邊還有幾個舉着牌子的人,他們身上似乎還穿着官服,所以極有可能是當地官員在街上巡邏視察,畢竟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管理上會更有難度些。
這些老照片,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對我們今天的一種啓示,它們提醒我們,新疆的繁榮穩定,離不開各民族之間的相互尊重、理解和團結。
同時,這些影像也是對過去的一種反思,讓我們思考如何在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中,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促進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共同書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總之,這些清朝時期的新疆老照片,如同一部無聲的紀錄片,記錄了那個時代的風土人情、歷史變遷與文化交融,它們不僅是對過去的回憶,更是對未來的期許,同時也激勵着我們珍惜當下,展望未來,共同守護這片美麗而神奇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