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小時後殺回OpenAI 奧特曼“鬧劇”終了還是序幕?

出品|本站科技態℃欄目組

作者|趙芙瑤

編輯|丁廣勝

塵埃落定!

“期待回到OpenAI,並與微軟建立牢固的合作伙伴關係。”OpenAI創始人山姆·奧特曼於北京時間今日下午發出的這條推特,讓近期的“復仇宮斗大戲”似乎暫時告一段落。

一切都是對OpenAI今日下午發表的這份聲明的迴應。與17日的口徑不同,OpenAI聲稱已經原則上達成協議,奧特曼迴歸OpenAI,擔任首席執行官,同時設立一個新的初始董事會,成員包括Bret Taylor(董事會主席)、Larry Summers和Adam D'Angelo。回看17日OpenAI聲明中的“董事會對他繼續領導OpenAI的能力不再有信心”,可以說十分諷刺,短短120小時內,OpenAI彷彿在硅谷上演起了“川劇變臉”。

微軟現任CEO納德拉則迴應奧特曼稱,微軟對OpenAI董事會的變動感到鼓舞。認爲這是走向更穩定、更明智、更有效治理的第一步。

OpenAI此次大動盪後,會有何種走向尚且未知,但是變動會使得公司內部結構更穩定就見仁見智了。納德拉之所以如此評價,或許是因爲微軟纔是這次“鬧劇”背後實現“躺贏”的一方。

鷸蚌相爭,微軟“得利”,OpenAI“權力的遊戲”開啓下一篇章?

在爲期五天的OpenAI“宮鬥”期間,微軟可以說拿捏住了每一個關鍵節點,實現了“漁翁得利”。

11月17日,納德拉第一時間發表聲明表示與OpenAI簽訂了長期協議,並且將繼續致力於二者的合作伙伴關係。據外媒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微軟想出了一系列措施辦法來挽回當天的事件,同時爲奧特曼制定一項後備計劃,併爲OpenAI的一批頂尖研究人員在微軟成立一個新部門。

19日午夜,納德拉又在X上宣佈奧特曼、格雷格·勃洛克曼(Greg Brockman)及其同事將加入微軟領導的一個新的AI研究團隊。奧特曼對此表示了確認,納德拉也向其他OpenAI的成員拋出了橄欖枝,表示如果他們選擇加入,可以提供所需的資源。

消息一出,微軟股價再次回升,在19日—21日期間不斷呈現上漲趨勢。20日更是一夜之間市值增加570億美元。有分析師表示,微軟聘用奧特曼的決定是給股東最好的交代。

雖然微軟此次未能對OpenAI實現“0元購”,但是微軟邀請奧特曼及其團隊加入公司實際上不失爲一種“及時止損”的策略。自2019年以來,微軟對OpenAI的投資累計達到130億美元,OpenAI的高層動盪並非微軟所願,及時地干預是微軟的最佳策略。

雖然目前這場“鬧劇”告一段落,但微軟與OpenAI之間的合作伙伴關係或將會被重塑,微軟可能會意識到自身在對OpenAI進行鉅額投資後,卻沒有獲得對其足夠的控制權和發言權,因此未來可能會尋求更大的權力。而且此次事件對OpenAI的名聲和公信力造成了不小的損害,OpenAI未來的穩定性和長期發展還要打個問號。

與此同時,OpenAI宣佈將組建新的董事會,成員包括佈雷特·泰勒(Bret Taylor)、拉里·薩默斯(Larry Summers) 和亞當·德安傑洛(Adam D'Angelo)等,與此前相比,成員背景將更加多元化,Bret Taylor曾是Salesforce的高管,並在馬斯克收購Twitter期間擔任Twitter董事會主席。此外,Taylor也是Facebook的前首席技術官。Larry Summers曾任美國財政部部長和哈佛大學校長,Adam D’Angelo則是問答網站Quora的首席執行官,也是Poe的首席執行官。

有“陰謀論”稱Adam D’Angelo纔是此次“鬧劇”的始作俑者,畢竟由他主導的人工智能項目Poe(“Platform for Open Exploration”,即“開放探索平臺”)允許用戶與各種人工智能模型進行交互,包括但不限於OpenAI的GPT系列模型。這與OpenAI在首屆開發者大會上公佈的GPTs互爲競品,畢竟,GPTs可以幫助用戶快速創建自己專用版本的ChatGPT。

在此背景下,OpenAI這場鬧劇究竟是落幕還是拉開序幕,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可以判斷的是,OpenAI通過組建新的董事會並重聘Sam Altman爲CEO,可能會帶來新的管理理念和決策流程。

考慮到員工在這場變動中的積極參與,特別是在簽署聯名信和表達對原董事會不滿的行動中,OpenAI內部或將形成“站隊”局面,“激進派”和“保守派”的紛爭不會停止。在經歷如此重大的內部變動後,OpenAI也可能會重新審視其商業模式和產品發展策略。這可能包括GPT-5的訓練進展。

AI時代的“喬布斯” 北美“甄嬛傳”是個連續劇?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同時又不斷地重演,在奧特曼“被解僱”之時,有人戲稱他是AI時代的“喬布斯”,同樣作爲創始人被公司解僱,也同樣最終返回所在崗位。

作爲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之一,史蒂夫·喬布斯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幫助推動了蘋果公司的初期成功,特別是通過 Macintosh 電腦的創新。然而儘管喬布斯以創新和前瞻性視角著稱,但他的管理風格也引發了爭議。無論是對於產品的完美主義和還是對員工的嚴苛要求,都導致內部衝突不斷。

1985年,喬布斯與當時的蘋果CEO約翰·斯卡利(John Sculley)之間的關係惡化。隨着內部衝突的加劇,喬布斯試圖改變斯卡利的領導地位,但這一行動最終以失敗告終,反而導致董事會對喬布斯失去信任,並最終支持了斯卡利。

喬布斯主張持續的產品創新和高風險策略,而斯卡利及董事會傾向於更加保守、以利潤和市場份額爲中心的策略。這種戰略分歧是喬布斯被解僱的一個重要因素。三十多年過後。對於AGI發展分裂出的“激進派”和“保守派”在OpenAI內部上演,而這個分歧也恰恰是奧特曼被“解僱”的導火索。

被蘋果公司解僱後,喬布斯創立了NeXT Computer,並投資了皮克斯,1997年,他終於重返蘋果,歷時十二年。而此次奧特曼重返OpenAI,僅花費120小時。

翻開硅谷的科技史冊,我們可以看到無數如此類似的事件,它們不僅是個人傳奇的篇章,也是整個科技產業變遷的見證。當楊致遠與傑裡·楊離開雅虎、卡拉·費奧莉在2005年被惠普董事會解僱,以及傑克·多爾西兩次離開Twitter的CEO職位,這些重大事件不僅改寫了其各自公司的命運,也在硅谷乃至全球科技行業“牽一髮而動全身”。這些“硅谷鬧劇”不僅關係到涉事者的職業生涯,也反映了一個不變的真理:在科技行業,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