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個!1.6萬億元!233萬個!5年增長近5倍!期市發展步履鏗鏘│新中國成立75週年特別策劃·見證“期”跡

編者按

站在新中國成立75週年的重要時刻,回望我國期貨市場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在國家關懷和政策指引下,期貨市場不僅自身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質變,而且還爲實體經濟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與保障。這些成就的背後,是一代代期貨人的不懈努力。即日起,本報推出“新中國成立75週年特別策劃·見證‘期’跡”系列,敬請關注。

在殷切囑託下茁壯成長

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是我國現代金融市場體系中的重要一環。站在新中國成立75週年的節點回望,期貨和衍生品市場三十餘載風雨兼程,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的歷史性跨越。自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快速成長和發展,不僅見證了國家經濟的蓬勃發展,而且以其獨特的風險管理功能和價格發現機制,爲實體經濟穩健前行提供了堅實的支撐與保障,成爲推動產業升級、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2013年8月29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交易大廳,習近平總書記囑託交易所要“腳踏實地、大膽探索,努力走出一條成功之路”。時隔10年,2023年1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上海期貨交易所考察,瞭解上海增強國際金融中心競爭力等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期貨交易所的兩次視察對期貨市場意義非凡,對我國期貨市場發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提出了明確要求、指明瞭發展方向。

回溯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三十餘年的發展歷程,自國內首家期貨市場試點單位成立以來,期貨市場在中國經濟發展的大潮中能夠逐漸發展壯大併發揮重要功能作用,離不開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與政策支持。

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伴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黨中央、國務院開始指示研究和探索期貨交易。1988年,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在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提出要“探索期貨交易”。隨後,1990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中國鄭州糧食批發市場,並引入期貨交易機制,由此拉開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的序幕。

20世紀90年代末、21世紀初,經歷過初創期的期貨市場迎來了規範發展期。1999年,國務院頒佈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明確中國證監會作爲國務院期貨監督管理機構,對期貨市場進行集中統一監管,與此同時,配套出臺了期貨交易所、期貨公司以及期貨行業從業人員管理的一系列規章和規範性措施。2000年12月,中國期貨業協會成立,充分發揮行業自律管理職能。2006年,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成立,保證金安全和市場運行有了“電子眼”。至此,我國期貨市場形成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期貨交易所、中國期貨市場監控中心和中國期貨業協會“五位一體”的監管體系。

21世紀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期貨市場的支持更加明確和具體。國家不斷推動期貨市場的創新與發展,加強與國際市場的接軌,提升中國期貨市場的國際競爭力。

具體來看,2011年,《期貨公司期貨投資諮詢業務試行辦法》發佈;2012年,《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試點辦法》和《期貨公司設立子公司開展以風險管理服務爲主的業務試點工作指引》實施,資產管理業務和風險管理業務開閘;2018年,國家積極推動期貨市場對外開放,《外商投資期貨公司管理辦法》正式發佈實施;2022年4月20日,“三十年磨一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終獲審議通過,成爲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在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期貨和衍生品市場也被賦予了更高的戰略地位。

三十餘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涵蓋了市場監管、風險管理、產品創新等多個方面,還包括對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對外開放的佈局和規劃,爲推動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的規範發展、創新和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也在政策“護航”下茁壯成長。

在功能發揮中齊頭並進

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逐漸走向成熟,並取得一系列亮眼成績。其中,市場規模與交易量大幅提升,品種體系不斷豐富,監管制度逐步健全,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格局。

三十餘年來,我國期貨市場成交量、成交額實現了爆發式增長。1994年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約爲1.21億手和3.16億元,2023年分別約爲85.01億手和568.51萬億元,分別增長了近70倍和近180倍。同時,期貨市場資金總量、持倉量與市場客戶數大幅提升。2022年8月初,資金規模突破1.8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目前穩定在1.6萬億元這一高水平附近。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場有效客戶總數233萬個,創歷史新高;境外客戶總數相比5年前增長近5倍。

三十餘年來,從農產品到化工品,從能源到金屬、金融衍生品,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品種體系不斷豐富。另外,新的交易模式和工具如期權、互換等也不斷推出。在剛剛過去的8月和9月,雞蛋、玉米澱粉、生豬三個農產品期權以及鉛、鎳、錫和氧化鋁四個有色金屬期權上市交易,爲相關產業企業提供了更加精細的風險管理工具。

截至2024年9月,我國期貨和期權上市品種數量達到141個,與2018年年底的61個品種相比增長了一倍多。其中,商品類120個(商品期貨71個、商品期權49個)、金融類20個(金融期貨8個、金融期權12個)、指數類1個[集運指數(歐線)期貨],基本覆蓋了農業、工業、航運、金融等國民經濟主要領域,形成了商品金融、期貨期權、場內場外、境內境外協同發展的多市場格局。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廣州期貨交易所正式成立,爲我國期貨市場帶來新支點,其於2022年12月和2023年7月推出工業硅和碳酸鋰兩個新能源期貨品種,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三十餘年來,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功能日益深化,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持續提升,實體企業經營與衍生品市場的融合不斷加深。其中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期貨公司風險管理業務已成爲期貨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抓手,“保險+期貨”、基差貿易、含權貿易等模式,成爲期貨行業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中小微企業穩產保供的利器。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保險+期貨”累計爲天然橡膠、玉米、大豆、雞蛋、蘋果、棉花、白糖等21個品種提供價格保障,累計承保貨值2055.37 億元,涉及現貨數量共計3896.97萬噸,期貨市場支農作用得到高效發揮。

三十餘年來,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法治建設在行業發展中得以完善。經過多年努力,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已初步形成以期貨和衍生品法爲核心,以《期貨交易管理條例》以及《期貨交易所管理辦法》《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期貨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管理辦法》《期貨從業人員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爲主幹,以期貨交易場所、期貨業協會、中國期貨監控等自律規則爲配套的法規制度體系。內容涵蓋了期貨公司設立與變更、法人治理及內部控制、業務規則、保證金安全存管、淨資本風險監管、分類監管、從業人員管理、投資者保障基金、投資者適當性等各個方面。2022年,期貨行業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期貨和衍生品法》正式出臺,標誌着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和監管進入新的法治化軌道,爲夯實行業高質量發展態勢提供了堅實的法治保障。

三十餘年來,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的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已經成爲全球最大的商品期貨交易市場。其中,鄭州商品交易所、大連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在全球衍生品交易所的交易量排名中均躋身世界前25家主要期貨交易所行列,在世界期貨市場中佔據重要地位。

同時,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雙向開放穩步推進,爲國際投資者提供了更廣闊的交易空間。2018年以來,我國期貨市場先後推出原油、20號膠、低硫燃料油、國際銅期貨以及棕櫚油、原油期權等國際化品種,並在鐵礦石、PTA、棕櫚油、菜油期貨等品種上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多個期貨品種價格已成爲國際商品市場的重要參考,吸引了更多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市場。期貨行業在積極“走出去”的同時,“引進來”也在同步加快。隨着期貨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摩根大通期貨、摩根士丹利期貨兩家外資全資控股期貨公司相繼落地國內,爲我國期貨行業帶來奔涌的新鮮“血液”,我國期貨和衍生品行業開放水平顯著提升。

三十餘年來,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在資本實力、服務質量、規範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均取得了長足進步。在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之際,我國期貨和衍生品市場也迎來了嶄新的發展階段,其正在以強勁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發展空間,繼續爲我國經濟長期穩健發展提供強大助力,爲全球期貨市場發展增添新的活力。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