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後重啓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政策 能否再次引發換購潮?
今年2月商務部表示,將2023年確立爲“消費提振年”,統籌開展全國性的促銷活動,激發市場活力,而在今年兩會期間,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政策又一次被提上日程,兩會代表建言獻策,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建議完善廢舊家電回收網絡,推動家電消費升級。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提議建立超期服役家電淘汰機制,保障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時隔15年,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能否成爲本輪刺激內需的突破口?
時隔15年 家電換新的底層邏輯已經改變
2008年12月,爲對抗美國金融海嘯所造成的的消費電子產品外銷需求急速衰退,擴大內需市場,由中央政府牽頭對非城鎮戶口居民購買彩電、冰箱、移動電話、洗衣機四類產品,按售價13%給予補貼,補貼上限最高2500元,後據財政部預測數據顯示,2008年家電下鄉補貼資金達到104億元,拉動消費9200億元,效果顯著。
時隔15年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的政策再一次被提出來,3月5日總理在兩會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強調:繼續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而去年的兩會報告中也同樣指出,“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總消費”。
從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的時間節點來看,兩次家電下鄉政策的背景都是外貿出口疲軟。前者是美國金融海嘯影響導致,而後者則是美聯儲加息和全球經濟放緩多重因素疊加導致。但不同的是,2008年家電下鄉之所以成效顯著,很關鍵的一點在於中央統一部署,4萬億經濟刺激爲前提以及房地產上行週期影響,消費者對家電需求表現爲剛需,因此參與熱情高。
而本輪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提出,房地產市場雖有回暖但依舊處於下行週期,用戶消費意願受市場情緒影響反而更加謹慎,在政策力度上,也與2008年中央統一規劃財政撥款不同,本輪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更多的依靠相關部門、行業協會、企業組織開展,且部分城市補貼爲企業自主讓利,因此規模上比不過第一次。所以綜合來看,該政策能否引發新一輪換購潮,依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補貼少有門檻 三點原因制約家電下鄉
2022年7月商務部下發的《商務部等13部門關於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掀起了新一輪家電下鄉的熱潮,但經過一年的執行,效果並不明顯。
“雷聲大,雨點小”是形容這幾年家電下鄉的力度,由於缺少中央統一規劃,大部分實施家電下鄉的爲地方政府和家電企業,所以補貼的優惠力度小。對於農村市場,農民依舊很難買到自己想要的家電產品。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1、 補貼產品與農民需求存在較大差距,補貼產品普遍售價偏高,且存在虛標價格情況,產品也並非農民剛需,農民主動採購意願較低。
2、 農民對家電下鄉政策不瞭解,相關部門並沒有很好的對政策進行滲透與宣傳,這導致很多農民並不瞭解家電下鄉政策,優惠信息以及補貼標準。
3、 家電品牌可選範圍窄也是家電下鄉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家電下鄉”政策主要是通過競標選取的品牌,中標品牌與品類普遍偏少,且多爲價格昂貴高端產品,無法滿足農民自主選擇需要。
目前從各省發佈的家電下鄉補貼數據來看,普遍優惠力度不大且需要疊加減免券才能享受家電下鄉補貼優惠,以各省市爲例,新疆地區家電下鄉主要以綠色智能家電爲主,發放節能補貼50-500元不等,山東省購置電視、冰箱、洗衣機、空調四類產品滿2000減300,滿5000減500,滿8000減600,廣東韶關滿2000減400。雲南保山購置家電產品最高補貼500元。
而2008年家電下鄉則按售價13%給予財政直接補貼,其中電視補貼上限2000元,冰箱補貼上限2500元,移動電話2000元、洗衣機1000元。從上述對比數據來看,本輪家電下鄉遠比2008年力度要小,執行效果不達預期。
缺乏規範化體系 導致企業負擔成本高
2009年中央財政安排20億元資金用於家電“以舊換新”補貼,原則上按照新家電銷售的10%進行補貼,最高補貼上限爲400元,但如果將舊家電流入非正規渠道,回收的價格通常比政策補貼更高,目前全國依舊尚未形成有效的廢舊家電回收體系。
在家電以舊換新這個問題上,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曾公開透露:“現階段廢舊家電回收環節估價不統一,非官方渠道比正規拆解回收企業價格高20%-30%,由於品牌方在承擔回收成本之外,還需要承擔物流、拆解等其他成本,導致“收舊”的品牌負擔較重,家電以舊換新落地不充分。”
而在用戶端,消費者更加青睞家電回收遊商,除了回收價格偏高之外,上門收購的便利程度也是很重要的原因,打個電話談好價格遊商直接拉走,這對專業廢舊家電回收工廠造成很大沖擊。不賺錢甚至賠錢,成爲正規家電回收渠道的通病。
家電回收可參考國外 建立企業押金體系
想要通過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來刺激內需,就不能延續以家電品牌廠商和經銷商爲主導的單打獨鬥模式,而是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聯合行業協會,電話平臺,家電廠商,物流平臺以及回收企業進行聯動。通過有效的指導宣傳與回收補貼行爲,讓舊家電的回收鏈條變得完整,同時建設固定家電回收網點以及標準上門回收流程。實現家電回收的快速響應機制。
此外,國內家電回收還可以借鑑國外較爲成熟的模式,上世紀90年代韓國建立了家電廢品押金系統,在家電生產的時候,品牌方要支付一定比例基金,如果在若干年後成功將該家電產品回收,政府則會將這筆錢退還給企業,進而避免老舊家電進入非正規回收市場。
而家電下鄉則需要更多家電品牌參與其中,除了擴大招標範圍,以及引入農民真正剛需的家電產品之外,還要落實補貼標準,在最大程度上給予農民採購的優惠金額。
總結:每次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政策的重啓,人們都會想起2009年全國的中央財政補貼的歷史。但很多人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實施主體不同,前者是中央財政補貼由政府主導,而後者則是商務部主導,只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予以支持(鼓勵企業讓利),在推廣力度上存在很大差異。其次與15年前相比,受制於房地產家電下行週期影響,市場需求也發生了本質變化,家電保有率高,生命週期長,升級換代非剛需,這些因素直接制約了家電更新頻次,
在消費市場上,作爲家電消費主力軍的90後和00後,面對平臺促銷時的心態早已麻木,對補貼行爲並不敏感。因此這也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的執行力度。
截止發稿前,京東商城已經率先啓動響應政策,推出百億補貼支持家電產品以舊換新計劃,但作爲企業自發讓利行爲,市場反響究竟如何,恐怕只有交給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