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元!我買到了Surface老祖宗,ARM PC的鼻祖?

相信在不少人眼裡,微軟就是一個由“Windows、Office、廣告和 Bug”組成的軟件公司。這其實也不能怪我們:Xbox 遊戲機在本世代被 PS5 和 Swtich 打得找不着北,曾經的人體工程學外設也被國內外設品牌全面超越。至於 Surface 電腦?不好意思,在性價比方面“奔向另一種極致”的 Surface 硬件在高端市場的認可度甚至還沒有 Dell 的 XPS 高。

但過於自信的定價並不是微軟 Surface 電腦最大問題,畢竟 XPS 在最近幾年的售價也都朝着兩萬人民幣的大關邁進。真正影響 Surface 市場表現的,在我看來其實是微軟在產品上的“平庸”:

在很久很久以前,Surface 的定位可不僅僅是一臺高溢價的高端筆記本,同時也是微軟用來展現 Windows 設備未來形態的前瞻設備,跟Pixel硬件之於Google一樣。

不過,我這裡說的可不是 2015 年表演“手撕筆記本”的 Surface Book,而是更爲古老的產品——第一代 Surface,更具體來說,是第一代 Surface 中,不被所有人看好的Surface RT。

圖片來源:雷科技

2012 年,微軟“破天荒”舉辦了一場電腦發佈會,正式發佈了“自有”電腦品牌 Surface,以及該品牌下的第一款二合一筆記本——Surface(RT)。按輩分來說,這款 Surface 就是之後所有 Surface Pro、Surface Go 的“老祖宗”。

爲什麼這款“初代 Surface”是微軟最具前瞻性的 Surface 呢?因爲Surface(RT)是一款採用 ARM32 處理器,運行 Windows 8 RT 的 ARM 筆記本。今天如火如荼的Windows on ARM,微軟在12年前就在玩兒了。10多年後,數字科技一日千里,信息社會也已是滄海桑田,再回頭細品這款Surface老股東,體驗會是怎樣的?如果你好奇,就繼續往下看吧。

設計做工均高端,歷經12年時間考驗

在開始介紹這款初代 Surface 之前,我覺得有必要先幫大家理清 Surface 的產品線。從第一代算起,最核心的二合一 Surface 共有三條產品分支,分別爲 Surface、Surface Pro、Surface Go。帶 Pro 後綴的機型大家都熟悉,這裡就不再贅述。

不帶後綴的 Surface 機型定位比 Pro 要低,其初代產品發佈與 2012 年 6 月,比第一代 Pro 還要早半年,是第一款 Surface,同時也是第一款 ARM 架構的 Surface;第二代 Surface 與第二代 Surface Pro 推出時間接近,但依舊保留了 ARM 架構。爲了方便區分,我們也將運行 Windows RT 系列的 Surface 稱之爲 Surface RT 和 Surface RT2。

圖片來源:雷科技

第三代 Surface 推出時間比 Surface Pro 還晚半年,但和Pro 產品線一樣改用了英特爾 x86 架構,隨後 Surface 基礎版產品線就此終結。至於 Surface Go,要等到 2018 年才推出。其定位同樣低於 Surface Pro,但採用的也是英特爾的 x86 處理器。

儘管 Surface RT 已經是 12 年前的產品,但從現在的眼光來看,Surface RT 無論在產品設計理念還是做工上,表現都相當不錯。

以小雷用 180 元收回來的 Surface RT 爲例,Surface RT 機身採用了大量的鎂合金,無論是客觀的“扭轉剛度”還是主觀的手感,都營造出了不錯的高端感。甚至連 Surface 標誌性的後支架,在 12 年後也沒有絲毫鬆垮的感覺。

圖片來源:雷科技

硬件方面,Surface RT 採用了 NVIDIA Tegra 3 四核心處理器,搭配 2GB 內存和 64GB 存儲空間(小雷這款爲 32GB)。當然了,Surface RT 在 背面支架後藏了一個 microSD 卡槽,可以爲 Surface RT 提供 32GB 的擴容空間。

Surface RT 配備了一塊 10.6 英寸的全貼合屏幕(康寧第二代大猩猩),和當時絕大多數的筆記本一樣,爲 1366×768。沒錯,這是一款採用 16:9 屏幕比例的平板電腦。Surface RT 也配備前後攝像頭,但並不支持紅外 Windows Hello 解鎖。另外,Surface RT 也時髦地用上了磁吸充電接口。

值得一提的是 Surface RT 的鍵盤。在早期(第三代 Surface Pro 及更早機型時期),微軟爲 Surface 提供了兩種不同的鍵盤:Type Cover 和 Touch Cover。其中 Type Cover 和現在 Surface 的鍵盤類似,採用物理按鍵;而 Touch Cover 爲一整片電容式觸摸鍵盤,防水性能較好,但不能提供任何輸入反饋,輸入手感極差。

圖片來源:雷科技

順帶一提,早期 Surface 鍵盤並不能將一小部份鍵盤吸在屏幕下方。就個人來說,小雷也更喜歡這種老鍵盤的設計:儘管鍵盤不能像現在的型號一樣提供一個更符合人體工學的傾斜打字角度,但因爲鍵盤直接平攤在桌面上,所以打字時也不會像現在的鍵盤一樣出現“下凹”的情況。

圖片來源:雷科技

至於背後的支架,Surface RT 只提供了一檔角度,想跟現在的 Surface 一樣大角度開啓,還得等到 2018 年的 Surface Pro 3。

Windows on ARM 的真·鼻祖

儘管是 2012 年的產品,但放了這麼長時間後,這臺 Surface RT 依舊能正常充電、啓動、甚至連電池都沒有鼓包。我本來還想着這麼好用的電腦不如留下當 Windows 備用機,但一進系統,12 年前我放棄這臺電腦的原因就再次浮上心頭——Windows 8 RT 操作系統。

給沒用過 Windows 8 的朋友介紹一下。Windows 8 的上一代,Windows 7,是一個專門面向非觸屏桌面電腦和筆記本操作習慣設計的操作系統。但到了 Windows 8,微軟似乎對觸屏 Windows 設備的市場佔有率有着錯誤的認知——整個操作系統完全爲了觸控界面優化,傳統的“桌面模式”變成了 Windows 8 Metro Design 下的一個“程序”。

開機後,你得用鼠標在花花綠綠的“磁貼開始菜單”中點擊那個名爲“桌面”的磁貼,才能看到熟悉的 Windows 桌面。

圖片來源:微軟

也正是在這一代 Windows 中,微軟將軟件區分爲“桌面軟件”和“Store 應用”,其中“Store 應用”也就是後來 Windows 10 時代 UWP 的前身。聽到這裡,你可能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畢竟 Windows 8 還保留了桌面模式,用起來跟 Windows 7 也沒什麼差。

但問題是,Surface RT 是一款運行 Windows 8 RT 的 ARM32 電腦,而他運行的 Windows 並不是“正經”的 Windows 8,而是微軟面向 ARM32 設備開發的 Windows 8 RT。更慘的是,微軟爲了推廣 Windows Store,在當時並沒有提供將 X86 32 位軟件轉譯成 ARM32 軟件的功能。這意味着 Surface RT 只能使用 Windows Store 中的軟件。

光看文字大家可能理解不了這句話有多麼“噩夢”,這裡小雷給大家打一個比方:你用一臺正經筆記本電腦的錢,買了一臺觸屏二合一筆記本,但發現這臺電腦能且僅能運行手機軟件。

圖片來源:雷科技

當然了,微軟第一方的軟件對 Surface RT 還是做了專門的適配的。不過與其說是適配,倒不如說是微軟重新開發了一個面向 Windows 8 RT 的新版本:在 Surface RT 上,你能以“桌面模式”運行微軟預裝的 Office 2013。但不僅插件和傳統的桌面版 不太兼容,甚至軟件性能都落後一大截。至於其他軟件或遊戲更是想都不用想,放在現在可以說是活脫脫的“學霸機”。

這也是小雷直到現在都沒提 Surface RT 性能跑分的原因:主流的跑分軟件根本不提供 ARM32 的版本,而 Windows Store 又已無法正常訪問。

事實上,即使在 2012 年,願意爲 Windows 8 RT 開發 App 的開發者也少之又少。這也讓 Surface RT 成爲了第一臺“發佈就過時”的電腦。用 Surface RT 自帶的 Word 上打出這篇評測的稿子,就已經“榨乾”Surface RT 所有生產力的“重度場景了”,無論時間是 2024 還是 2012 年,皆是如此。

混合 AI 能成就 Window on ARM 嗎?

不可否認的是,Surface RT(包括 Surface RT 2)是一款相當失敗的產品。作爲 Windows on ARM (WoA) 設備的首次嘗試,微軟希望憑藉 ARM 這一低功耗、高效的硬件平臺挑戰傳統 x86 架構。然而,由於兼容性差、應用生態匱乏,以及性能未能達到預期,Surface RT 並沒有獲得市場的認可。

儘管如此, WoA 的發展並未完全停滯。隨着 AI 技術的迅速發展,WoA 可能迎來一次翻盤的機會。在當前的技術背景下,AI 能從多個方面幫助彌補 WoA 的短板。

首先,AI 可以通過提升應用兼容性與性能來解決 WoA 的關鍵:過去,WoA 設備在運行傳統的桌面應用時依賴仿真技術,性能往往大幅下降。但 AI 可以通過優化仿真層,利用智能代碼轉換和優化技術,自動學習和加速應用的運行方式,減少仿真過程中的性能損耗,從而提高兼容性,接近原生的應用體驗。

圖片來源:雷科技

更重要的是,生成式 AI 正在改變用戶與設備的互動方式,爲 WoA 設備帶來了新的機會。在過去,ARM 設備常被認爲僅適合輕量級任務,而性能密集型任務仍需要依賴 x86 設備。然而,混合 AI 技術可以幫助 WoA 設備承擔更復雜的任務。比如將雲端算力與本地接口結合,減少用戶對高性能應用的依賴。

低功耗、智能調度與隨時在線也是 WoA 的一大優勢,尤其在移動設備和物聯網領域,ARM 架構具備極大的潛力。AI 可以通過智能資源管理和任務調度,優化功耗與性能之間的平衡,讓設備在提供強大算力的同時依舊保持低能耗。對於邊緣計算、雲計算等新興應用場景,WoA 憑藉這一優勢與 AI 結合,可以提供更爲高效的解決方案。

圖片來源:雷科技

展望未來,隨着 AI 技術的不斷進步,WoA 在生成式計算、智能助手、邊緣計算等領域將獲得更多的應用場景。這不僅爲其在消費市場重新定位創造了機會,也讓它能夠在企業級市場和新興技術領域找到新的突破口。

儘管 Surface RT 是一場失敗的冒險,但或許正是這種“跌倒”促使微軟不斷探索,最終邁向了一個以 AI 爲核心驅動力、低功耗 ARM 爲載體的未來。也許在未來某天,我們會再次看到微軟自豪地宣佈:“我們早在 2012 年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只是一直在等大家趕上我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