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斷交前夕護產 我緊急移轉駐法大使館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

編者按:1949年政府遷臺,法國是極少數在臺北設大使館的歐洲國家,但她也是第一個與中共建交的西方大國,可見法國外交之靈活與現實。1964年的2月臺北在屈辱中被迫關閉駐巴黎大使館,中華民國與法國外交進入黑暗期,所幸臺灣人民勵精圖治,靠強大的經濟實力重新贏得法國的青睞,兩國關係終於在上世紀90年代回春,但臺北在這段漫長的歲月裡吃盡苦頭,一再當冤大頭。不必怪法國現實,國與國之間的往來利益優先,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一輩子的敵人。值此斷交59年之際,我們特別選摘前駐法國代辦陳雄飛、前外交部長錢復的回憶錄,透過兩位外交耆宿的第一手觀察,瞭解中華民國絕處逢生的故事。

1964年2月20日,駐法大使館關閉,前面提過,高士銘(中華民國駐法國大使館代辦)下旗歸國之前,曾以節略面致法國外交部,說明將法館房產移交我駐聯教組織辦事處,但法方迄未答覆。同年8月,法國駐聯教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戴塞維(De Sayvre)奉法外交部令,曾詢問陳源我國是否有出售房產之說,但對於產權問題迄未提出異議。次年(1965年)4月16日,法外交部以書面詢問聯教組織秘書處有關我國代表的地位,以及住所、辦公地址。秘書處答稱:「中國駐聯教組織代表爲陳源,照章享受使節待遇,住所及辦事處在喬治五世十一號。」但聯教組織會員國聯絡處長及法律顧問卻說不知情,法駐聯教組織代表也諉稱不知道,還說曾聽說中共數度向法外交部提出房產問題。

當初我國在進行館產轉移時,法方並沒有積極表明態度,原因是他們估計我國可能無法維持第十三屆聯教組織的代表權,一旦我方喪失了會員資格,房產問題自然迎刃而解。1964年10月召開的聯教會議,我奉派以代表身分出席會議,隨即展開勸說,法國代表與我關係不錯,我勸他對中國代表權問題棄權,也不要爲中共爭取非洲法語系國家票源。

投票結果,共產集團企圖排除我國會籍遭到挫敗。在我國保持住聯教組織的代表權之後,法國又認爲我國無法維持在聯合國的席次,一旦被迫退出聯合國,我國在聯教組織的代表權也將立即發生問題,因爲我國是以聯合國會員國的身分,自動地成爲聯教組織的會員。但同年冬,聯大會議我國代表權又安然無恙。

法國見計不得售,又受到中共的壓力,尤其自1965年法國文化部部長馬爾侯訪問北平回國之後,開始對我方採取一連串較前更爲嚴厲的敵對措施。此外,也與法國外交部亞太司司長馬納克(EtienneManac’h)有關,馬納克是社會黨人,他一心想去北京當第二任駐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因爲法國在北平的館產,中共並未交還法方,如果能迫使我方遷出兩處館址,就可與中共達成交換,這件事與法國本身利益攸關,因此,法方迫我方遷屋,勢將繼續採取行動,不達目的必不甘休。

同年(1965年)4月21日,法外交部禮賓司司長西羅(Siraud)突然邀晤陳源,面交備忘錄,否認我方的產權,並強調我國代表團無權住用,只有中共駐巴黎大使館有資格處分館產,又說這種情形不能拖延,不能以代表團人員的外交豁免權「掩護」。陳源代表隨即向西羅說明館產屬於我國並駁斥法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