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中國科考隊擔心考察北極受阻,挪威:中國66年前已簽過條約

1991年,中國政府計劃派遣科考隊去北極進行考察活動。

但是當時的北極陸地,已經被俄羅斯和美國等大國佔領。

如果想要去從事科研工作,就必須要向這兩個國家其中一方提出申請,得到同意後我們纔可以上岸考察。

可即便如此,到時候我方的各項考察工作也會在對方監視之下進行。

稍有不慎,還可能面對“驅逐出境”的結果。

就在我國科考隊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挪威貝爾根大學向中國科考隊拋出了橄欖枝。

這所大學盛情邀請了我國著名探險家高登義去當地參加學術活動。

在活動期間,高登義就收到了一本名叫《北極之南》的書。

這本書中比較詳細地記載了斯瓦爾巴條約的內容,高登義翻看了簽約國家的名單,竟然發現上面寫着中國,他瞬間欣喜若狂,急忙覈實此事。

往事最終被揭開,這項條約是在1925年時簽訂的。那時的中國內憂外患,分身乏術,便被中國遺忘了整整66年。

時至今日,竟在北極勘探一事上發揮了奇效,這頓時讓各國羨慕不已。

那麼,不僅有人好奇,當時的中國已經自顧不暇,爲什麼還要去簽訂這份條約?

新中國成立之後,對外聲明廢除了一切不平等條約,這一項會不會也在其中?

而讓科考隊心心念唸的頓巴斯之行,對國家又有怎樣的意義?

北極風光

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條約下的北極之地。

一.世界各國對斯瓦爾巴羣島的發掘和爭奪

近年來,隨着經濟和科技的發展以及科考條件的完善,人類開始對地球進行探索。

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可是直到今天,人們對這個家園都有着許多的不瞭解,尤其是對於一些無人區,藏着許多令人期待的驚喜和秘密。

因此從17世紀開始,人類就對這些未知的領域展開了探索,這其中也包含令人嚮往的南極和北極。

早在12世紀的時候,有一個挪威人偶然間發現了北極有一個小島,但是這座羣島地處北冰洋,自然條件十分惡劣,並不適合人類長期居住。

因此直到1596年,荷蘭的航海探險家威廉·巴倫支給這個小島取名爲“斯瓦爾巴”,意思是“寒冷的海岸”,島上蘊含着非常豐富的煤炭資源和罕見的生物學研究資源。

而這樣一座稀有的小島是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的。

斯瓦爾巴特羣島上空的日全食

剛開始的時候,只有荷蘭和英國發現在這座斯瓦爾巴羣島可以更好地捕鯨,在他們從這裡因捕鯨順利發了一筆橫財之後,其他西方國家的捕鯨船接踵而至,於是斯瓦爾巴羣島就成爲了開放的西方國家的捕鯨場所。

爲了自己國家的捕鯨事業不受到影響,各個國家很快在海岸上劃分了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以此來避免相互之間發生衝突。

隨着人們都來這裡捕鯨,捕鯨行業開始不景氣,而這座小島也失去了經濟價值,於是很長一段時間都在世界上“隱姓埋名”。

直到多年以後,小島上豐富的礦產資源漸漸被人們發掘,於是各國又重新掀起了新一輪的斯瓦爾巴羣島爭奪戰。

後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陸續發現了這座特別的島嶼。

這些國家經過了充分的準備後,派出了優秀的科研團隊進入這座小島上進行科考工作,甚至連一些商人都登上這座島從事一些活動。

久而久之,各個國家之間難免會由於利益分配的問題而發生或大或小的摩擦。

隨着矛盾的加深,甚至有一些國家的人民在這裡毫不顧忌地大打出手。

斯瓦爾巴羣島

二.《斯瓦爾巴條約》的簽訂

爲了更好地治理這個無人小島,也爲了合理開發並利用這裡的資源,當時世界上的幾個大國就開始商討這座小島的歸屬權,其中包括了法國、美國、英國等國家。

爭的人多了,自然就需要合約來保障各個國家的權利,1920年,他們共同簽訂了斯瓦爾巴條約,條約規定這座小島屬於挪威所有,但是簽署這個條約的國家其居民不需要憑藉簽證就可以進入小島,他們可以在這裡從事科研工作,而且享有永久的居住權。

簽訂斯瓦爾巴條約的幾個國家很快就進入小島展開了心心念唸的科研工作。

看到其他國家都走在了科技道路的前沿,中國自然是不甘落後的,我們太知道落後就要捱打的教訓有多麼慘烈。

新中國成立之後,穩紮穩打,逐步進行經濟和科技領域的發展,直到1991年,中國派遣科考隊試圖去北極進行考察活動。

但是由於當時北極的陸地已經被俄羅斯和美國等大國佔領,如果想要去從事科研工作就必須要向這兩個國家其中一方提出申請,得到同意後我們纔可以考察。

國家科考隊拍攝的北極奇觀

三.高登義發現中國也是《斯瓦爾巴條約》的締約國

天無絕人之路,就在我國科考隊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挪威貝爾根大學向中國拋出了橄欖枝。

這所大學盛情邀請了我國著名探險家高登義去當地參加學術活動,而在活動期間,高登義收到了一本名叫《北極之南》的書。

這本書中比較詳細地記載了斯瓦爾巴條約的內容,高登義翻看了簽約國家的名單,發現其中竟然寫着中國,他瞬間欣喜若狂,事後就將這一消息報告給了上級。

北極風光

中國政府名正言順地向國際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訴求,在國家的全力支持下,中國終於加入了挪威、蘇聯、和冰島組成的科學考察隊伍。

時隔多年,中國和斯瓦爾巴得以再續前緣,北極也向中國敞開了大門。

不久之後,中國科考隊就到了北極進行科考,甚至還在北極建立起了我國的科研考察隊,這對中國的科研發展無疑是一次大的進步。

事實上,這項條約在1925年的時候簽訂的,偏偏那時的中國內憂外患,根本分身乏術,於是就將去北極勘探的事情擱置了。

銀裝素裹的北極

斯瓦爾巴條約第一次簽訂以後,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覬覦島上豐富的資源,於是在1925年,斯瓦爾巴條約又進行了重新簽訂,而中國就是在此次被迫加入的。

中國當時已經自顧不暇,爲什麼還要去簽訂這份條約呢?

因爲中國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但是簽訂斯瓦爾巴條約的18個國家裡,只有日本是亞洲國家,其他基本都是歐洲國家。

這就讓這份條約在亞洲地區失去了約束力,但是斯瓦爾巴條約畢竟是一個國際條約,具有強大的公信力,於是當時的法國政府就要求北洋政府派出代表去巴黎簽訂這份斯瓦爾巴條約。

北洋政府其實是不願意簽署的,他們認爲這也不過是一個不平等條約,但是當時法國的態度十分強硬,北洋政府由於受到法國的強制脅迫,無奈之下只能簽署了這份在當時看來並沒有什麼意義的條約。

因此,中國就這樣加入了51個條約國的行列。

北洋政府慶祝一戰勝利大閱兵

但實際上,這無疑也是對中國的一種嘲諷,經歷了鴉片戰爭,其他國家都認爲中國對他們已經無法構成任何威脅了,所以假意安撫情緒,這才讓中國加入到了這項條約之中。

因爲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國家是沒有能力和精力去勘探北極的,所以簽署這個斯瓦爾巴條約其實也並沒有什麼真實的用處。

可當時的北洋政府在法國人面前相當於“弱勢羣體”,被逼無奈之下,他們也只能忍氣吞聲地簽訂了這個條約。

當時的北洋政府可能並不會想到簽訂這個條約後會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什麼好的影響,反而還怕人們覺得中國軟弱可欺,所以他們那時候悄悄地簽了之後並沒有對外宣佈。

在那時的北洋政府眼中,簽定這樣的條約就是一種恥辱,但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項條約在若干年後卻爲中國科研技術的發展帶來了轉機。

北極上的科考隊

其實在這個條約簽訂之前,蘇聯一直都非常重視這個小島,畢竟島上有大量的稀缺資源,因此蘇聯的態度十分積極,其想了許多辦法想要將斯瓦爾巴羣島爭取到自己的手中。

在當時,許多國家對島上的煤礦資源都垂涎三尺,正是爲了避免國家之間因爲這個小島的歸屬權和開發權而大動干戈,所以才擬定了這個條約。

中國簽署了這項條約,就意味着我國認可挪威擁有斯瓦爾巴羣島的主權,也享有對北極的直接勘探的權利,而挪威則需要努力維持這一地域的自然地貌和軍備廢除狀態。

可能許多人都對斯瓦爾巴羣島不是很熟悉,事實上它現在是挪威的一個海外羣島。

其地理位置非常獨特,因此島上的景象也十分漂亮,湛藍的天空、雪白的雲朵以及清新的空氣都吸引了無數的遊客,我國每年都會有許多居民到這裡來旅遊。

斯瓦爾巴條約

斯瓦爾巴條約規定斯瓦爾巴羣島“永遠不得爲戰爭的目的所利用”,於是該地區成爲了北極地區中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非軍事區,各締約國的公民可以自由出入,在不違反挪威法律的前提條件下自由從事科考、正當的生產和相應的商業活動。

當時,前蘇聯就已經在該地區開展了礦產開採以及狩獵等活動,還在這裡建起了飛機場,甚至還會有航班在本土與朗伊爾城之間定期來往。

雖然在條約簽訂後的許多年,我國都忙着攘外安內,在其他國家興致勃勃地對北極展開勘探時,我國卻在戰亂中幾乎將這項條約遺忘了,但是,好在這份條約在1991年得以重見天日。

在1999年到2003年這段時間,中國雪龍號曾經三次進入北極科考站,不僅採集了大量的科考數據,還在極地研究方面取得了世界領先的研究成果,此外,2004年,我國還在北極建立起了中國黃河科考站,這是全球第八個在斯瓦爾巴羣島建立的北極科考站,聽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的時候,全國人民都無比開心、自豪。

斯瓦爾巴羣島上迷人的夜景

顯而易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日積月累,我國的兩極勘探和科考能力已經逐漸走向成熟,再也不是曾經那些強國口中所說的“對兩極認知一片空白”的弱小國家了。

有人不禁疑惑,《斯瓦爾巴條約》簽署於近代,而新中國成立之後也曾宣稱對於此前簽訂的許多條約都不予承認,那爲什麼時隔多年這個斯瓦爾巴條約仍然還能奏效呢?

事實上,對於新中國來說,我們對於曾經簽署過的不平等條約態度是拒絕的,而對於這些昔日的平等條約還是比較認可的,這並不是中國投機取巧、耍無賴。

在近代史上,我國受盡屈辱,雖然是自身的落後導致的,但也不可否認,在這期間我們爲世界的和平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和犧牲。

中國在南極建立的科考站

據相關記載,當年一戰結束之後,我國前前後後派出多達30萬的勞工前往歐洲戰場支持建設,這期間就有5萬勞工因此身死異鄉,而中國作爲一個一戰中的戰勝國家,德國還要將山東特權轉交給厚顏無恥的日本。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依然沒有主動打破世界和平,而是以適當的手段保護自身利益與主權。

《斯瓦爾巴條約》的簽署時間就在此之後,法國強制“邀請”中國參加,一是爲了安撫北洋政府,二便是爲了拉攏盟友來對抗強大的英美,說白了,就是想讓中國成爲他們對抗英國和美國的馬前卒。

不管法國是出於什麼目的,在今天看來這項條約對中國而言一定是利大於弊的,正因爲有這個條約,中國纔可以在斯瓦爾巴羣島行使自己的合法權益。

斯瓦爾巴條約的特殊環境

作爲締約國之一,我國就是斯瓦爾巴羣島財富的擁有者之一,我們可以進行合理勘探,也可以在這裡從事商業活動,再不用看別國臉色。

可是歷史經驗不止一次告訴我們,發展的同時也會造成破壞,過度的開發必然會打破自然的平衡,正是因爲這樣,對於環境的保護才顯得尤爲重要。

南北極地不僅有大量豐富的礦產資源,能夠很大程度上滿足各國發展的需求,還因爲其極特殊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以及土質資源,所以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價值,一旦研究有所突破,很有可能改善甚至是徹底解決我國北方地區的荒漠化治理,因此,對於極地環境的保護是非常重要的。

斯瓦爾巴羣島上的動物

四.保護斯瓦爾巴羣島

來往斯瓦爾巴的遊客必須要遵守這裡的每一條禁令,不準亂丟垃圾,不準傷害這裡的動物,不準採摘花草……對於寒冷的極地來說,任何一種生物都是極其罕見的品種,而它們在這樣惡劣的環境條件下依然可以存活下來,說明這些頑強的生命更加值得尊重。

挪威在斯瓦爾巴羣島上建立了多個公園和保護區,一直致力於保護這裡的動物和植物,全島將近60%的面積都受到了重視和保護。

即便是在非保護區,想要狩獵也有季節和動物品種的限制。

由於挪威對小島上的自然環境保護得很好,島上的生物才得以快速繁衍,據統計,斯瓦爾巴羣島上已經發現了多達164種植物、4種哺乳動物和160多種鳥。

漫步在自然美的朗伊爾城,我們幾乎經常可以看到幾隻溫順的馴鹿在慢慢悠悠地覓食。

中國科考隊到北極考察

世界各國在北極的科考站都聚集在新奧勒鬆地區,當中國科考隊來這裡考察的時候,兩隻可愛的北極狐就一直在隊員的住地附近活動,它們絲毫不怕人類傷害它們,動物們如此信任人類的心理狀態是很少見的,可見斯瓦爾巴羣島上人們對動物的保護給足了它們安全感。

挪威當局除了十分注重對動物的保護,對地表的保護也絲毫沒有懈怠。

在朗伊爾賓,機動車不能離開規定的行車路線;在新奧勒鬆,行人走路都必須規規矩矩,不能隨意走動,以免傷害到植被;不僅如此,在這座荒涼而遼闊的小島上,是不允許亂扔垃圾的。

有一次,高登義教授來這裡進行科學考察,臨走的時候想要帶走一朵已經枯萎的雪絨花留作紀念,挪威的科學家卻不允許,雖然花朵已經枯萎了,但是對於寒冷的斯瓦爾巴來說也是極其珍貴的。

科學家高登義

斯瓦爾巴羣島在地球上的位置非常特殊,這裡在整個北極地區中都是一個很獨特的存在。

羣島和周圍的海域非常容易通往高緯度地區,因此這裡就相當於是一箇中轉站,這使得斯瓦爾巴羣島不僅吸引了各國的科考隊員,還吸引了無數世界各地的遊客。

這裡既是北極的科考基地,也是一處難得的旅遊勝地。

斯瓦爾巴羣島充滿了原始的美感,但同時這裡的自然也是十分脆弱的,每一個來這裡的人都小心翼翼,生怕破壞了這裡珍稀的一草一木,在小島的“旅遊指南”上有這樣一句話:記住,你只是一個客人,請不要在北極地區亂丟垃圾!

島上的人們都竭盡全力地去保護這些“冰原王者”,即使是在小鎮上偶遇北極熊,人們也絕不會去輕易地傷害它們,對於珍貴的北極熊,挪威政府還特意頒佈了相關法律,如果遇到這種比較兇猛的動物,要主動躲開,除了在自衛的情況下是不允許開槍傷害它們的,而北極熊也是整個北極地區的“形象大使”。

可愛的北極熊

五.中國的強大才是我國在兩極科考佔領一席之地的根本原因

有人說,正是因爲《斯瓦爾巴條約》的簽訂和發現,黃河站才得以成功建立。

其實,中國能夠在科考這一領域取得這樣的成績,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中國自身的強大。

當年,我國正是通過南極長城站才證明了自身強大的實力,在國際上,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贏得別國的尊重,纔會擁有話語權。

之前,當中國還在爲怎麼才能吃飽發愁時,世界上的各個強國就已經開始對地球的兩端虎視眈眈。

1952年12月,有12個國家率先抵達南極,爲了減少矛盾,合力對南極地區展開勘探,這12個國家共同簽訂了《南極協定》。

與《斯瓦爾巴條約》相似,這看似公平的協定,其背後卻充滿了幾個發達國家的私心,他們擔心吃相太難看,礙於顏面無法公然霸佔南極的一些資源,只能出此下策。

南極的土地是插滿了其他國家的旗幟

1983年9月,《南極協定》第十二次協商國會議召開,中國也收到了邀請函,我們自然是也想爲南極的保護和發展出一份力,所以欣然參加,可事情要比我們想象中的複雜,落後的中國遭受了無盡的屈辱。

在會議現場,各個國家都被劃分成了協約國和締約國兩類,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

只有協約國才具有執行權力,締約國其實並沒有什麼決策權,而中國就被劃分到了締約國的行列。

在之後表決的時候,中國甚至直接被請出了會議室,對此,協約國的解釋是:中國的南極考察事業幾乎是零基礎,對南極也沒有了解和貢獻,這樣的國家就不需要發表意見了。

由於此次受辱,中國代表團成員郭昆曾說一定要在南極建立起屬於中國的科考站。

1984年11月,我國第一批南極科考隊雄赳赳氣昂昂地從上海出發了,到了次年2月20日,我國就在南極建立了第一個科考站——長城站,如此快的速度,如此高的效率,徹底震驚了世界其他國家。

在此之後,我國還建立了中山站、崑崙站等科考站,中國科考隊員不僅登上了“不可接近之極”,還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其他那些所謂的強國不得不相信,此時的中國再也不是羸弱的“東亞病夫”,其實力不容小覷!

中國是在自身強大了之後,纔得到了世界各國的認可和尊重,因此,1991的時候,《斯瓦爾巴條約》纔派上了用場,正所謂科技強國,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其他國家纔不敢不尊重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