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SBL 成立重振臺灣籃球界 曾掀起籃球熱潮、孕育籃球明星

以國內甲組球員爲主的「SBL超級籃球聯賽」即將開打,在昨天的開賽記者會中,七隊的球員一起合照,並高呼「每一場,都是決戰」的口號,爲自己的球隊與國內籃運加油打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3/11/03 胡經周攝影)

籃球一直是民衆喜愛的熱門運動,而籃球聯盟則是推動籃球運動蓬勃發展的關鍵,在臺灣除了有PLG 、T1和TBDL等聯盟,2003年成立的超級籃球聯賽SBL,亦是臺灣籃壇前進的重要推手,孕育出林志傑、陳信安等籃球明星,在臺灣掀起了一波籃球熱潮。

中華職籃於1999年停止營運,臺灣籃壇陷入一段低潮期,直到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委林德福的積極推動,他廣邀各方人士,組建了「中華民國超級籃球聯賽推動小組」,由立法委員鄭志龍擔任召集人。該小組彙集了籃球協會、社會甲組球隊代表以及政府官員等多方力量,在2003年,成立了超級籃球聯賽(Super Basketball League,簡稱SBL)。

以國內甲組球員爲主的「SBL超級籃球聯賽」即將開打,在昨天的開賽記者會中,七隊的隊長一起合照,併爲自己的球隊與國內籃運加油打氣。圖/聯合報系資料照(2003/11/03 胡經周攝影)

經過縝密籌備,SBL於2003年11月21日在臺北體院體育館揭開序幕。首季共有七支球隊參賽,包括原本在社會甲組聯賽征戰的裕隆、達欣、中廣、九太、臺銀、臺啤,以及曾在中國大陸甲A聯賽出征的新浪。SBL的成立爲臺灣籃球帶來新氣象。在ESPN、Nike等行銷團隊的協助下,聯賽迅速引起廣泛關注,掀起一股籃球熱潮。

隨着時間推移,SBL經歷了諸多變革。球隊陣容幾經更迭,如2004年媒體公司收購部分球隊,曾面臨諸如轉播權、薪資上限等多項挑戰。近年來,隨着其他籃球聯盟的興起,SBL面臨新的競爭態勢,已不再像過去是領導臺灣籃壇的主要籃球聯盟,轉變聯盟定位,成爲職籃人才農場,繼續爲臺灣籃壇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