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未來與希望」講座首場 蔣勳從《金剛經》談信仰與科技
蔣勳分享讀到《金剛經》經文「不驚不怖不畏」,感受到巨大的安定力量,支撐着他度過第一次面臨死亡的慌亂恐懼迷惘。(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一連29天29場的佛光山惠中寺「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邁入10年,今年講座於5月25日登場,首場邀請到衆所期待的重量級講師美學大師蔣勳,以「金剛經-信仰與科技」爲題,從歷史、文化與科技的演進,探討《金剛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現場聽衆逾千人,網路同步觀看直播逾3000人,總觸及次數逾萬。
右起蔣勳、佛光山中區總住持覺居法師、藝術家蕭珊珊,觀看會場播放講師介紹影片,等待入場。(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每個人都有非常艱難無法度過的時刻,蔣勳分享他與《金剛經》的結緣之始,回憶起父親臨終前,在前往加拿大的十小時航程中,持續讀誦父親贈送的經本。當讀到「不驚不怖不畏」時,感受到巨大的安定力量,支撐着他度過第一次面臨死亡的慌亂恐懼迷惘,自此養成晨起讀誦《金剛經》的習慣。
覺居法師(左)致贈講座紀念照片給蔣勳(右)。(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金剛經》被翻譯成各種不同國家語言文字,在6種不同的漢譯版本中,以鳩摩羅什的譯本流傳最廣。蔣勳指出,玄奘大師注重準確傳達原意,而鳩摩羅什則更注重將佛教思想精髓傳達給當時的中土,對佛教的傳播產生了深遠影響,近代學者胡適、梁啓超也極度讚美鳩摩羅什創造了漢文的譯經體。
蔣勳也提及《金剛經》在民間信仰的地位,不只是宗教哲學,更被視爲一種福報與功德,特別是親人生病或離世時,手抄經文作爲祝福。唐朝武則天曾發動朝廷官員及寺廟僧侶爲母親抄經祈福,他也曾爲父親抄寫金剛經,還見過他的學生爲往生的奶奶抄經,經本的封面類似國小作業簿,用的是原子筆,抄法不同,但心意是相同的。
蔣勳(左)、覺居法師(右)與今年講座主題-古.今。(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金剛經》也是推動印刷術最重要的動力。武則天之後開始有人設法解決抄經耗時的問題。蔣勳表示,當時在飛機上讀到經本的最後,發現是一位名叫王玠的人士,爲了度化雙親而發願所刻。巴黎國家圖書館典藏唐長慶4年柳公權(西元824年)手寫刻於石頭上的《金剛經》拓本,拓印就是印刷術的一種。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唐鹹通9年(西元868年)敦煌雕版印經,是目前世界上最早有明確記載日期的印刷品,世界印刷史上第一件真品。現藏於臺北國家圖書館,元代至正元年(西元1341年)最早雙色套印版本,則是蔣勳最喜歡的版本。
因此信仰不但推動科技,甚至可說信仰與科技是完全結合的。西方之所以重視印刷術,便是因其與知識普及有重大關係。蔣勳強調,不論《金剛經》被譯成何種文字,被印刷成多少版本,本質上它還是《金剛經》,經文裡解釋「如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所以「應無所住」,不要被綁住,如果連曾是樵夫的惠能大師都能開悟,那你我也都有開悟的機會。
逾千名民衆,把握精進機會,聆聽「未來與希望」講座。(圖/佛光山惠中寺提供)
蔣勳也分享,最近將他的《金剛經》有聲書做成QR Code,隨時掃描就可以聽,甚至嘗試將第一段經文輸入AI,產生許多經典中描述的畫面,發現許多《金剛經》結合科技產生的藝術,之後在池上會有相關的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