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感動廣州的優秀教師”出爐

9月7日,教師節即將來臨之際,2024致敬“感動廣州的優秀教師”宣傳活動舉行。10名植根基層、大公無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踐行“爲黨育人、爲國育才”崇高使命的老師,榮獲2024年“感動廣州的優秀教師”殊榮。

深耕專業 成果豐碩

從教34年來,廣州市財經商貿職業學校智慧財金系主任肖英姿熱愛自己的專業,在職教領域紮實耕耘,辛勤奉獻。2013年,她勇挑國家示範校建設的重擔,會計專業建設面臨重重困難。作爲專業建設負責人,牽頭成立了會計工作室,與企業共同開展協同育人模式。10餘年來,她把無數的週末及寒暑假休息都用在了實踐工作中。十年磨一劍,她帶領團隊打造出《基於工作室的“三雙支撐、四階遞進”會計事務專業育人模式探索與實踐》國家級教學成果,破解了中職會計事務專業教學內容實時對接崗位工作內容難、職業素養培養對接崗位真實情境難、崗位實習專業對口難等難題,逐步形成產教融合背景下校校、校企、師生多方共贏的格局,爲中職會計事務專業建設提供了可借鑑的範式。

廣州市第六中學地理學科科組長黃鳳金老師,躬耕教壇20餘年,重視戶外課堂,倡導知行結合,注重授業於原野之間,樹人於實踐之中。她開發“學在野外”高中地理實踐力課程羣,融入國家課程、校本課程、社團課程、競賽課程、科創課程等高中地理課程體系中。她常帶學生在校內和校外進行地理考察活動,在考察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和人地協調觀等地理核心素養。她希望,學生通過參加野外實踐活動,真正在做中學,從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並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愛好、學業發展和職業傾向等不同層次、終身發展的需求。在她指導下,學生的學科競賽成績和高考成績碩果累累。

廣州市西關外國語學校附屬流花小學教師樑淑穎在西關出生,在西關求學,長大後也在荔灣實現了一直以來的教師夢。不覺間,她已成爲“孩子王”23載。她曾任教過一至六年級,培育學生數千。她不僅注重自己數學教學能力的提升,在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更關注學生的身心全面發展,藉助跨學科融合在孩子心中埋下養成好習慣的“種子”。歷年教學成績名列年級前列,獲得省市區級獎項數十,但最讓她有成就感的仍是學生們的那雀躍的一句“我懂了”。

紮根山區 教育開荒

廣州市增城區正果中學教師鄧國富一直紮根於正果山區教育,輾轉正果各中小學任教任職,默默耕耘,至今39年。作爲班主任,他嚴愛相濟,曾孤身翻山越嶺勸回多名輟學孩子,並鼓勵他們考上高中、大學,走上更好的人生路;作爲教師,始終奮戰一線,潛心鑽研,任畢業班教學30年,成績優異;作爲教導主任,19年來致力於教學改革創新,打造獨具特色的共進課堂,培養40餘名骨幹教師,助推學校教學蓬勃發展;作爲校長,他組織清拆校舍,發動捐資辦學,建成正果鎮第一所花園式學校——麻冚小學。

翻山越嶺 教育幫扶

教育強國建設不僅體現在發達地區學校的優質教育上,更體現在欠發達學校的提質提檔上。偏遠鄉村仍然需要支教老師的加入,支教關乎教育公平和地域平衡發展。在廣州,有這麼一羣人,他們不辭辛勞,跨越千山萬水,貢獻自己的力量,點亮鄉村學生對知識的渴求,通過教育幫扶爲鄉村學校培養教育人才,爲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廣州市工貿技師學校黨委書記曾威帶領師生多次前往清遠市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排鎮油嶺村開展結對共建活動,共建“技能小院”,通過現場教學、贈送書籍、技能幫扶等多種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爲油嶺村的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在2023年全國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中,他帶領團隊斬獲7金2優勝,在2024年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預選賽中帶領製冷與空調、CAD機械設計等5個項目的選手奪得第47屆世賽入場券。

廣州市五中濱江學校副校長陳道宇紮根雪域高原,克服高原反應和諸多身體不適,在援藏工作中堅持“輸血”與“造血”並重,創新舉措推動廣州教育援藏取得階段性成效。進藏以來,他跟進“十四五”規劃內資金800萬元落地波密建設兩所村級幼兒園;對接廣州援助波密教育物資、資金達776萬元;對接17批共141位教育專家到波密送教,金額、人數均爲全省之最。他創建“穗波同行教研大講堂”教育品牌,率先推進“集團包校”幫扶模式;組建林芝市第一批縣級特約教研員隊伍,走在自治區前列;組織波密縣首批“石榴籽一家親穗波同行新時代”主題夏、冬令營活動,推動“利世紅苗獎學”落地波密,獎勵波密學子。波密縣地質災害頻發,他冒着落石、泥石流、雪崩等風險,走遍波密的10個鄉鎮開展教學視導、調研、聽評課,指導各校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管理,助力教師專業成長,推動波密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情灑特教 無私奉獻

特殊兒童好似折翼的天使,而特教老師要做的就是爲這些折翼天使插上夢想的翅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特教老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還要幫助他們適應普通人的生活,幫他們掃清人生路上的障礙。

2016年,廣州市番禺區培智學校教師索芳蓉剛從聽障班轉到任教智障班,面對情緒不穩定、行爲難以控制甚至會攻擊老師的一年級重度智障學生,她積極克服教學上的困難,努力提升專業素養,用各種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常規,逐漸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面對各種類型的身心障礙學生,索老師始終堅信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獨特的種子,需要用心去澆灌和呵護。在日常生活中,她關心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經濟上的幫助;她還關心生病的學生,發動同事親友一起參與衆籌,爲他們籌集醫療費用。她用實際行動詮釋着教師的責任與擔當。

廣州市黃埔區香雪山幼兒園園長周秀翠,從教32年,籌辦多個園所,辦園效益突出,贏得社會廣泛讚譽。她推行混齡教育模式,推動課程變革;她還重視繪本對兒童的重要作用,聯動廣佛地區6個園所開展“基於繪本生活化課程”,形成一套具有推廣價值的課程模式和資源體系,爲廣東學前教育改革鍛造了“黃埔樣本”。她關愛隨班就讀的特殊兒童,讓“來自星星的孩子”偏離的人生軌跡回到正軌。她關注教育行業和社會民生熱點問題,參與提案,履行責任擔當。

不忘初心 培育人才

在創新驅動發展的今天,人才已成爲推動社會進步的核心力量。爲了響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號召,廣州的一批傑出教育工作者正致力於完善人才培養體系,爲國家的繁榮發展貢獻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廣州開放大學鄉村振興學院院長李霖深知基層幹部和黨員骨幹在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中扮演的關鍵角色。她以十二年如一日的執着和熱情,致力於廣州農村基層幹部的教育事業。作爲“羊城村官上大學”工程的領軍人物,李霖不僅精心策劃和組織了高質量的教學活動,還構建了一支專業且富有激情的教師團隊,並開發了一系列豐富的教學資源。她創新性地提出了“雙螺旋”培養模式,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農村基層幹部的綜合素質,也爲他們的持續教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李霖堅持每月親自帶隊深入農村,與基層幹部面對面交流,瞭解他們的真實需求,併爲他們量身定製了切實有效的學習方案。李霖的事蹟是廣州教育界創新人才培養的一個縮影。她的努力和成就,不僅爲廣州乃至全國的鄉村振興和基層治理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爲其他教育工作者樹立了榜樣。她的工作不僅是對教育事業的堅守,更是對創新人才培養理念的生動實踐。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徐禹,紮根職教事業21年默默耕耘。作爲學院中國特色高水平產品藝術設計專業羣建設的主要參與者,針對高職藝術設計類專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他積極投身“工學商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爲落實改革,實現人才的差異化培養,他與學院團隊成員整合社會資源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教學改革探索。推動與廣東省廣告集團等單位建立“灣區廣告產業學院”“廣東輕工順德珠寶產業學院”;推進國家職業教育廣告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並順利通過教育部、財政部驗收。資源庫用戶總數達192511人,受益面覆蓋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400餘所高校;他是首飾設計與工藝專業的創建人,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聯合廣東省博物館、南越王博物院等衆多文化單位,引紅色資源、文創項目入課堂。採用“校館企融合、工學商一體”的課堂實踐。以樹立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目標。搭建人文融通、商業融入、科技融合多元課堂,提高學生設計能力,爲廣東培養了大批優秀設計創新人才。他步履不停,在職業教育進入新時代的今天,矢志在粵港澳大灣區這片熱土上,爲中國職業教育貢獻智慧與力量。

文、圖 記者 蔣雋 通訊員 穗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