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換房人與自己和解:損失百萬不甘心 低賣低買尋找平衡

房地產市場持續調整的一年,多地樓市止跌回穩態勢漸顯,售樓處又火熱了起來。

2024年,房地產政策的力度和頻率均史無前例。據中指研究院監測,截至12月底,全年出臺的樓市政策數量超780條,平均每天超過2條。

密集的政策中,鼓勵改善型需求入市成爲重中之重。北上廣深集體降低二套住房首付款比例,超百城發文鼓勵“以舊換新”,降低房貸利率、減少交易稅費、增加購房補貼……一系列利好之下,換房成本降至歷史低位,買家在政策轉向中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和選擇權。

隨着置換需求的釋放,換房客已經成爲樓市的主力軍。

根據貝殼研究院於2023年5月發佈的報告,近年來,全國每年平均有300-400萬家庭換房,一、二線城市二手房交易佔比高,賣舊買新對當地一手房市場的貢獻較高。其中,對一線城市的貢獻率平均爲53%,二線城市平均爲21%。克而瑞研究中心重點監測的193個城市數據顯示,三房產品成交套數佔比54%;四房產品的市場份額則逐年增長。

不過,身處樓市調整週期,房價是換房人需直面的第一道坎。換房人站在“賣一買一”的十字路口,降不降價,仍是一個問題。

低賣低買的換房人生

爲了盤活二手房市場以及實現一手房去庫存,全國多地陸續對房地產政策進行優化調整。

2024年9月下旬,中央定調促進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多地開始調降住房最低首付比例和存量房貸利率、調整住房限購政策、放寬落戶門檻、優化住房公積金使用政策、推行契稅和增值稅等稅收優惠措施。

近兩年,多地還先後以不同的形式開展住房“以舊換新”政策,即由政府指定的機構或房地產企業通過收購、置換、補貼等方式,鼓勵和幫助已有住房的居民賣舊買新。根據央視新聞在2024年12月27日的報道,全國範圍內已有超過150個城市先後推出了住房“以舊換新”政策。

羅宇便是在這樣的政策環境中做出換房的決定。“政策利好,時間合適,就想換大房子”,時值杭州房貸利率行至2.9%的低點,契稅也調降至1%的低位,羅宇賣了“老破小”兩房,買了一個總價將近358萬的四房。

相比付出的成本,令羅宇慶幸的是購房門檻大幅降低。目前,杭州的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已經不再區分首套、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統一爲15%,而在杭州樓市管控最嚴的時期,執行的是“認房又認貸”的政策,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一度達到50%,“那時買300萬的房子就要150萬的現金,想都不敢想”。

儘管擁有一個大房子是羅宇的心願,但順利換房的她心情卻有些複雜,“擔心買了房,房價就跌,而且會一直跌,還有就是房貸壓力翻倍,也擔心未來收入,在這樣的大環境中,我是不是做了明智的選擇?”

在房價下行期苦等買家

“8月有了換房的想法,原本以爲是漫長的過程,不知怎麼突然加速,10月老房子賣掉了,心儀的房子也選定了,實現願望的感覺真好”。

剛從“絲滑”換房的喜悅中出來,羅宇很快走進冰冷的現實。事後分析爲什麼能在賣房這件事上跑贏市場,羅宇也認爲是自己開價夠低,“只要價格夠低,沒有賣不出去的房子”,這套位於杭州的舊房,羅宇在2018年以172萬元的總價買入,又在2024年以110萬元賣出,“算上利息,虧了得有100萬吧”。

“不過新買的房子也便宜了很多,低買低賣,只能說相互抵消。”羅宇自我安慰道。

下行的房價是換房路上的攔路虎。貝殼研究院指出,房價預期平穩上漲是改善需求釋放的條件,原因是在此階段,由於有足夠的首次購房者入市,改善需求釋放出來的房源更容易被消化,從而更容易獲得購買新房的資金;如果市場下行,剛需進不來,這些房子也很難賣出去,市場則不會有強烈的換房需求。

放到大數據之中,羅宇只是幸運的“少數派”。在杭州,即便是成交的熱門區域,2024年11月的成交週期也普遍超過了250天,也就是從掛牌到賣掉耗時8個多月;同時期,在貝殼找房上掛牌的杭州二手房源中,一共2.91萬套降價,僅有3951套上調了掛牌價格。

“房難賣”在多地的市場中是一個突出的問題。廣州的兩名房產中介告訴《時代週報》,他們成交的客戶以首次置業的剛需客戶爲主,佔比爲7至7.5成,剩下的包括賣一買一的換房客和直接購買的改善客,而換房客面臨的最大困境是舊房賣不掉、新房買不了。

想要迅速找到下家,這些換房客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價格降到足夠低,不過,對房價“打骨折”的做法,換房客往往會心生不甘。而在支持性政策的刺激下,廣州樓市第四季度迎來翹尾行情,“他們覺得現在市場回暖了,更加不太願意低價賣掉”其中一名房產中介表示。

在成都,陳儀遇到的買家同樣毫不手軟,“都是大刀砍價,大部分買家砍價20萬,最離譜的一個試圖以2010年的開盤價買我的房子”,最後,陳儀的房子在今年以市場價賣掉,耗時將近一年,“算上利息的話,賣出的價格比2020年買入時低了將近50萬”。

“反向置換”開始流行

在房價預期走低、收入預期不穩的市場中,部分有房一族逐漸意識到,持有房產不意味着財富的保值、增值,也不一定能夠提高生活質量,曾經重金購入的房子,可能爲自己的生活帶來較大的風險,一股“反向置換”的風潮悄然萌發。

曹婕在當了14年的深圳業主後,去年賣掉房子,“房子在我眼裡就是商品,週期到了我就清倉,15年前買的,賣掉的時候價格翻了8倍”。

曹婕把房款重新進行買房以外的資產配置,她暫時成爲一名租客,“突然發現租房比買房‘香’,以後都不想買房了怎麼辦?”

實際上,曹婕在等待下一個週期的到來,“當商品到了可以買入的週期,我就會出手”,但下一個週期什麼時候會來,曹婕也說不準,“得看貨幣政策和市場”。

賣掉房子租房住,也是陳儀的基本邏輯。但與曹婕勝利的投資者姿態不同,賣房對陳儀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決定,她猶豫了將近半年,“很不甘心,賣房的錢全部拿去還房貸了,我連首付都拿不回來”。

最終讓陳儀鐵了心賣房的原因,一是“自住體驗不好,對低素質鄰居和物業忍無可忍”,二是房子的房齡已有14年,“加上物業維護差,以後只會繼續緩慢下跌,不如及時止損”。

向上置換曾經是買房人的共識,小房換大房、舊房換新房、郊區房子換市區房子是更爲主流的選擇;反向置換指的是人們不再遵循傳統的向上置換,而是將大戶型房產置換成小戶型、從市區房換成郊區房、從高線城市遷往低線城市、從大新房換成老破小,甚至賣掉房子租房住。

而反向置換的目的,包括減少房貸減輕月供壓力、降低生活成本、解除家庭在降薪裁員等一系列風險下面臨的壓力,用剩餘資金用於儲蓄或投資,提升生活的可持續性和幸福感。

陳儀原來的月供是同小區租金的兩至三倍,“這個金額我可以租到好很多的房子”。因此,賣房後她去了高檔小區租房,“生活質量整體提升了很多”,目前來看,租房也是一個不錯的生活方式,她放下了對買房的執念,“退休前基本不會再買了”。

長期來看,人們追求美好的目標不變,對居住品質的需求亦日益提升。在政策轉變和樓市起伏的浪潮中,無論是換房客爲了置換所作出的讓步,還是反向置換青年“保留實力”的選擇,都是時代之下追求美好生活的樣本。他們構成了樓市中最重要的力量,推動市場向止跌回穩邁出堅定一步。

(羅宇、陳儀、曹婕均爲化名)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