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雲南經濟觀察|算好農家增收賬 鼓起農民錢袋子

辛苦耕耘一年,移民搬遷到元謀縣江州村的阿亞龍算起了今年的收入:上半年,8畝地收穫一輪洋蔥,畝均收入1.5萬元。下半年,種辣椒畝均收入在1萬元以上。種洋蔥和辣椒的間隙種了一輪玉米,除自給自足外還有額外收入。三輪種植後,還有兩個月的休耕時間。“粗算下來,今年收入超過20萬元。”阿亞龍說。

農家小賬連成國家大賬。2024年,我省錨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奮進,農民增收工作的分量仍然很重。前三季度,雲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1元,增長6.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5%,增速高於城鎮居民。農民收入增速“跑贏”城鎮居民,彰顯雲南經濟結構持續優化。

剛剛結束的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農民增收工作的重要性,爲來年助農增收指明方向。一年來,雲南千方百計推動農業增效益、農民增收入、農村增活力,讓農民羣衆可感可及、得到實惠。

持續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農村天地廣闊,農業大有可爲。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爲推進橡膠產業聯農帶農促增收,勐臘縣形成以田野橡膠有限公司爲龍頭的橡膠產業鏈,帶動全縣229.63萬畝橡膠基地穩步發展,去年實現戶均增收1.44萬元。推進養殖業聯農帶農,該縣通過政策支持和引導,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至506家,帶動羣衆與合作社抱團發展成效日益顯現。所帶動的農戶中,增收最多的一戶創收150萬元,最少的也增收1萬元。推進特色產業聯農帶農,該縣結合資源優勢,大力培育專業大戶65戶,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蚯蚓養殖大戶王婭與勐醒村10戶脫貧戶簽訂幫扶計劃,對有勞動力的,爲其提供就業機會。

從中可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專業大戶已成爲我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力軍。

到今年9月,全省有農業企業17.3萬戶,其中農業龍頭企業795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6.9萬戶、家庭農場8.5萬個。着力推進農業龍頭企業“三個全覆蓋”,雲南實現國家級龍頭企業全部覆蓋16個州(市),年內將實現省級龍頭企業全部覆蓋129個縣(市、區),縣級以上龍頭企業已覆蓋90%以上的行政村。

健全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雲南千方百計在加強利益聯結、示範牽引等方面做文章,通過聚焦特色產業發展、東西部協作等工作,讓增收渠道更穩更寬,賦予廣大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

農民增收是一個老話題,又連着一個個新課題。誰來種地、怎麼種地?城鄉發展不平衡如何破解?小農戶羣體如何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起來?答好這些問題至關重要。

今年,我省始終將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作爲主線,強化聯農帶農的利益聯結機制成爲農民從土地和產業發展中持續穩定獲益的“金腰帶”。過程中,我省積極答好拓寬致富渠道、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兩大關鍵問題。

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通過引進企業導入專利技術,實現“一根甘蔗,吃幹榨淨”,將每年加工榨糖產生的40多萬噸甘蔗廢渣製成可降解餐飲具、包裝材料,產值突破6億元,提供600個就業崗位,同時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中入駐。以滬滇臨港昆明科技城爲龍頭,形成“1+16+N”滬滇共建園區體系,引導企業入駐和推進沿邊產業轉移。“十四五”規劃打造100個滬滇鄉村振興示範村,首批遴選滄源佤族自治縣班洪村等25個民族村寨,成功打造大理“有風小院”、普洱“共享星村”等品牌項目,帶動農產品生產加工、鄉村休閒旅遊、農村電商等產業發展。

農村產業基礎不斷夯實,最大限度地激活了人、地、錢、自然風光等資源要素,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

我省堅定農業農村發展依靠農民,發展成果與農民共享,積極引導農戶參與農業強省建設,防止其成爲農業強省建設的“旁觀者”“局外人”。完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儘可能讓農民參與進來,形成企業和農戶產業鏈上優勢互補、分工合作的新格局。

這一年,雲南堅持“三個一律”,確保使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髮展產業、使用滬滇協作資金實施產業項目、流轉農村土地發展規模種植養殖業的主體一律建立聯農帶農機制。大力推廣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牛油果“334”、蒙自市藍莓“622”等10種利益聯結模式,率先制定實施支持經營主體聯農帶農的省級獎補辦法,各類經營主體以利益聯結帶動全省65%的農民增收。

多措並舉辦好促農增收實事

細看農民增收賬本,工資性收入是大頭。

今年以來,我省穩住外出就業、大力促進就地就近就業,實施農村居民和脫貧人口持續增收等三年行動,常態化監測返鄉迴流務工人員,全面落實就業指導、技能培訓、創業扶持、兜底安置等措施。按照“四個一批”要求盤活幫扶資產,開展“家門口務工車間”試點。

隨着果品企業落地和永仁陽光生態花果園投產,“用工難”問題凸顯,僅哲林芒果、光築藍莓兩家農業龍頭種植企業,高峰期每天用工缺口近2000人。近期是藍莓採摘季節,光築藍莓基地裡的工人大都來自“幸福裡”就業平臺。通過該平臺極大地解決了企業用工難題,光築、哲林等企業每年支付工人工資達2558萬元,土地流轉費1200餘萬元。

通過總結推廣永仁縣“幸福裡”就業平臺等經驗做法,我省今年前三季度脫貧勞動力縣內務工累計實現167.3萬人,創歷年新高。

我省通過全力推進每村培養3至5名致富帶頭人工作,已累計認定3萬人。目前,全省農村勞動力實現轉移就業1546萬人,脫貧勞動力實現就業362萬人,規模居全國第二位,2.59萬名返鄉脫貧勞動力實現轉崗再就業。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國0.2個百分點。

小賬本承載萬家幸福。省委全會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實施新一輪促農增收三年行動,把就業、增收、教育、醫療、“一老一小”等民生大事辦好辦實辦長遠,讓邊疆各族羣衆更加幸福安康。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資源經濟要在“換”字上下功夫,以資源換價值鏈中高端的產業,換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換促農增收能力強的產業。

雲南始終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始終突出農民增收這條主線。2025年,我省將繼續激活農村資源要素,帶動更多羣衆增收致富,讓廣大農民生活紅紅火火,把鄉村全面振興的願景變成幸福實景。

雲報全媒體記者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