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位攝影創作者 端出一道道藝術饗宴 展開對話

評審張美陵仔細觀看參展者湛文甫作品。(一影像提供)

民衆欣賞參展者蘇厚文作品。(一影像提供)

評審黃建亮(右)給參展者劉怡君意見。(一影像提供)

參觀民衆仔細端詳參展者陳柏豪作品。(一影像提供)

黃迦作品。(一影像提供)

魏歆曄作品。(一影像提供)

黃弘川作品。(一影像提供)

劉怡君作品。(一影像提供)

張士飛作品。(一影像提供)

參展者陳柏銓與參展作品。(鄧博仁攝)

薛穎琦作品。(一影像提供)

拍照創作有時是一種感知,是一種身體力行的行爲,更是一種生活中的田野調查。由一影像主辦,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水交社協辦的《2021TAINAN PHOTO GO 攝影上桌》活動在密集的三天活動中,以《對話》爲題,展開30位創作者與評審的對話、與觀衆的對話、參展者彼此之間的對話,甚至是一種與自己的對話。

疫情期間,創作者都在做什麼呢?就讀北藝大美術系研究所,同時也是這次的參展者朱韻蓉,她疫情期間,常常對着窗外拍攝一張風景,進而思考這一片風景曾經與他過去的生命經歷是什麼,她找出了過去相似這張窗景的經驗,將兩張並置在一起,展開她心靈上的旅行。

攝影創作的對話除了創作者與觀者面對面的溝通外,同時也可是觀者看完展的回饋,以這次參展者張子謙《#像是一件作品》,他在展場放上QRCORD,發起只要你在日常中看見不尋常的風景、物品,都可以上傳標註「#像是一件作品」,這是攝影創作上觀者與創作者之間觀念上的對話。

來自馬來西亞的鄧毅駿,來臺唸書,他以「異鄉人」的角色,拍攝金門的特殊地景,呼應臺灣在國際上的窘境。「臺灣四面環海,金門四面環海,那份孤寂就像我來臺的心境」。

溪流是一座城市的命脈,她孕育着整座城市,蘇厚文爲了探尋他生長居住的城市,用踏查的行爲,帶着相機觀看新店溪周遭的人、事、物,探討着「神秘與死亡」,看見了「真實的幻見」,人物悠悠地躺在那裡,出現在一個奇特的地景中,似抓拍,也是編導,他勾勒出新店溪沿岸的生活劇場。

河流最終會流向大海,陳柏銓背起相機,常到大海進行心靈的對話,相機是他的筆,海洋是他書寫的內容,他以一種靜默的態度去面對一波波前來的浪潮進行對話,時而看見漁船的燈火,時而聽見那波濤的海浪聲,最終他將一片片海洋風景譜成一首首抒情的歌曲。就像參展者薛潁琦拍攝的鹽水蜂炮所集結成冊的《熠燿宵行》(ゆうようしょうこうYu Yo Shyo Ko),他穿梭在爆炸與煙霧的火光中,定格了喧囂蜂炮的光影與人的情緒,這紀實是浪漫的。他們兩人都在急速動態的海浪與蜂炮中找到心裡的平衡。

這次活動中,5位評審們於30位質量相當的創作者中,選出5位評審特別獎,評審們思考着攝影的可能性,創作的完整性,作品的創新度,與時代的關聯性,作品媒材選擇與作品內含的呼應性等等,最後選出了黃迦、黃弘川、張士飛、劉怡君、魏歆曄等5位。

黃迦從6到18歲就讀體制外學校,從小就不以追求考試高分爲目標,她學習常與大自然爲對象,用自己內心最深層的聲音做事,培養出她做每件事情只問自己心裡的話。接觸藝術的經驗,讓黃迦感覺到因爲它們,整個世界突然完整起來,萬事萬物都是連在一起的。她用紀實攝影的技法輔以與被攝者共同創作的模式,請他們畫出心中想說的話,他的創作對象往往都是社會上被忽略的一羣人,巴黎街頭的無家者,臺東的自閉兒童……,他用創作幫他們發聲,「全心全意着眼於,辨認自己靈魂最高、離地突起的那座山,站在那座山峰上發聲。」黃迦持續的爬着一座座山,走在山脊線上,尋找心中的那座最高峰。

黃弘川香港人,2015年起定居臺灣,在北埔教英文,也常以漫行者角色拍下北埔的一切日常,他用傳統黑白底片拍攝,卻常用攝影技法顛覆傳統的一些規則,時而曝光過度,時而晃動,他想顛覆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包括過去前人所拍攝過的北埔,這種新紀實攝影,反映的是他的心聲,也反映着「生活」、「攝影」、「藝術」的時代感,這種異樣化的黑白影像,說着一幕幕北埔故事。

創作從自身出發,有着繪畫、藝術養成教育的劉怡君,她以父親的收藏爲創作物,將一件件父親及她的收藏拍成一幅幅類似荷蘭畫派的攝影作品,劉怡君除了將每一個靜物細微視覺描繪之外,更拍出了物質文化的意義,那層文化是來自他對父親的敬重與愛。父親是位廚師,她拍父親的肖像,有種獨特的視角,那視角很有溫度,對父親傻嬌的方式就是跟爸爸說,「我想吃您煮的拿手菜」,他會到市場捕捉一些景物,用來感懷父親的辛勞,無意間會拍攝了臺式紅白相間的塑膠袋,用來凸顯著臺灣獨特美學。

說到市場,張士飛最新作品,拍攝着一隻只未被肢解開來的豬隻,偶爾懸吊,偶爾整隻豬體攤在桌上,這讓人看了不是恐怖,而是尊敬,這些最後的身影喚起人們更加珍惜食物,更加敬重眼前的一切。

另一位評審特別獎魏歆曄,她平時是劇照師,這次作品拍攝的是劇照背後的場景,讓人看見光鮮亮麗的一齣劇的背後是一羣燈光師,道具師、美術設計等人的心血付出。展陳部分,她刻意帶來了綠色桌巾鋪在圓桌上,呼應拍片時最常用的綠幕,相冊上前後封面用的是銀色的材質,拿來說明拍片過程燈光師反光的道具,這些微不足道的裝飾細節,也出現在她拍攝的照片裡。

第三天2021TAINAN PHOTO GO 攝影上桌活動結束離開前,獲得這次評審特別獎的其中一員的黃迦帶着滿足的笑容,一點依依不捨的表情跟大家互道珍重再見離開,那滿足的笑容是這三天她獲得的心靈饗宴,那依依不捨是離開這裡,又將回到面對自己的孤寂創作路。水交社馬路上有着「慢行」兩字,提醒着你我經過時要放慢腳步,也提醒每位創作者,創作路上且慢行,踏穩每個腳步,珍惜每個當下,照顧好每個腳下。這三天在水交社常有戰機起飛昇空,聲音非常刺耳響亮,時間不到幾秒鐘,這聲音常提醒着大家,作品除了要刺耳(亮眼)外,也要讓人可以慢慢品味且觀賞,就像一碗好吃的煨面,需要慢慢熬煮用心烹調出好的高湯,攝影創作的過程就是一碗熬煮高湯的過程,然而一碗好吃煨面,麪條也是的關鍵的條件,就像攝影創作最終影像的呈現方式及媒材選擇的重要。

創作路上不疾不徐,當作品完成時,自己、觀者再回頭探望這一條漫長路,是欣喜的、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