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7筆融資告訴你,誰是中國AI投資之王?

今年以來,投資人都有一個感受,AI領域的投融資很冷清。體現在數據上,二季度,全球AI領域投資總額暴跌了38%。

雖然AI領域存在很多非共識,但作爲這兩年最確定的機會之一,仍然有不少投資機構逆勢下注AI產業。根據IT桔子數據,今年以來(1月1日~8月27日),國內AI領域發生317筆融資,其中出手三次及以上的投資機構共有38家。

與過去移動互聯網PE/VC機構站“C位”不同,產業資本成了這輪AI浪潮最堅定的投資者。

在出手三次及以上的38家機構裡,有產業背景的投資機構多達14家,佔比超過35%。此外,VC、地方產業基金和PE的數量分別爲13家、7家以及4家。

這樣的現象,一方面說明VC和PE在AI領域的出手相對謹慎,另一方面也說明產業資本有更強的意願抓住AI所帶來的機會。

通過以上這些數據,或許我們能夠對國內當下AI投資生態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

產業資本,扛起AI融資大旗

產業資本里,頭部AI公司和互聯網巨頭是投資AI初創公司最積極的機構。

在14家產業背景的投資機構裡,4家來自頭部AI公司,分別是智譜AI、訊飛創投、星連資本以及範式資本。

這裡頭,出手最積極當屬智譜AI。僅在今年,智譜就出手了8次,其中還包括花了數億元收購聆心智能。(詳見《比紅杉還猛!7個月投資8家AI公司,智譜爲什麼投得這麼兇?》)

而星連資本也與智譜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根據公開資料,智譜就是星連資本的出資人之一,而星連資本的掌舵人,就是如今的智譜AI副總裁李文珏。

排在後面的則是科大訊飛。

今年以來,科大訊飛投資2家,分別是AI醫療領域的水木分子和AI情感陪伴公司超級崽崽,而旗下的訊飛創投也投資了3家公司。

作爲曾經投資最猛的AI公司,商湯自然也沒閒着。今年以來,商湯科技加上商湯國香資本各出手了兩次,分別參與了特斯聯、靈宇宙、人工生產力、優地科技四家公司的融資。

除了以上三家外,第四範式出資的範式基金也出手了3次,分別是AI伴侶LynkSoulAI心影隨形、人工生產力以及AI達人機構物自體。

而在互聯網巨頭裡,百度和阿里是投資AI公司“最兇猛”的。

其中,阿里的出手次數最多,加起來總共參與了11筆融資。拆開來看,阿里巴巴投了5筆、螞蟻集團參與了4筆,阿里影業和阿里雲各出手1次。

從投資方向看,阿里最看重大模型的投資機會。今年,阿里巴巴不僅與螞蟻集團一起投資了月之暗面,還獨自投資了MiniMax、百川智能以及無限光年。

除了大模型外,阿里在AIGC和AI芯片方向上多次出手。比如,阿里先後投資了AI視頻的愛詩科技和AI PPT工具公司艾斯萊德,阿里影業也投資了AI輔助創作公司喔哇宇宙。在AI芯片領域,阿里投資了高端GPU芯片公司瀚博半導體和AI芯片設計商墨芯人工智能。

投資AI熱情僅次於阿里的是百度。今年以來,百度總共出手了8次,其中4次是以百度風投的形式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並沒有投資任何通用大模型公司,反而更多投資於AI應用。比如,在AIGC領域,百度先後投資了AI視頻公司生數科技和井英科技,以及AI圖像生成的光魔科技。此外,百度還投資了邊緣計算、AI新材料和自動駕駛等領域。

通用大模型的投資分歧

受限於外部環境變化以及產業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往活躍的VC和PE在今年AI領域的出手謹慎了不少。

在VC領域,今年以來出手三次及以上的VC機構共有13家,其中最多的當屬奇績創壇。今年以來,奇績創壇總共參與了24筆投資,不過大部分投資輪次都集中在天使輪。

這與奇績創壇的運作策略有很大關係。奇績創壇,前身爲Y Combinator(YC)中國,由陸奇博士於2018年創立,其運作策略是向初創公司投資少量資金以及提供訓練營等服務,換取初創企業的股份,主打一個“廣撒網”。

排在後面的VC機構是卓源亞洲,總共出手7次。在大模型領域,卓源亞洲先後投資了百川智能和AI視頻模型公司生數科技。

在AI應用上,卓源亞洲的投資方向,更多側重於AI產業端的落地,比如其先後投資了AI軟件機器人公司實在智能、車載AI計算平臺輝羲智能以及邊緣計算產品提供商江行智能。

源碼資本出手的次數也不少,高達5次。在大模型領域,源碼資本只參與了月之暗面的融資。在AI應用上,源碼資本的投資主要集中在AIGC領域,包括AI繪畫的LiblibAI哩布哩布、AI視頻生成公司三呆科技以及AI次文化內容社區捏Ta。

除了以上三家,出手4次及以上的VC機構還有藍馳創投、啓明創投、經緯創投和高榕資本。

在PE領域,今年出手三次及以上的PE機構共有4家,分別達晨財智、紅杉中國、中金資本、同創偉業,分別出手了7次、5次、5次和3次。

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所有的VC機構都會至少押注一家頭部大模型,比如經緯投資了Minimax,藍馳則投資了月之暗面。但在PE投資裡,除了紅杉中國外,其餘3家PE機構在今年沒有參與過任何大模型的融資。

也就是說,主流VC和頭部PE在通用大模型投資這事上出現了明顯的分歧。

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主要還是兩者對投資理解的差異。

簡單來說,以美元基金起家的國內VC們,更加追求投資的回報幅度,願意冒更大的風險,獲得更高的收益。他們堅信,最頭部的極少數項目,最後會帶來最大部分的回報。而國內PE們則相反,他們更加追求投資的確定性,看重持續的盈利模型以及可見的增長空間。

回到大模型投資上,大模型天然是一個重投入的事情,早期看不到商業模式,但同時可能又創造巨大的回報機會。也就是說,這是一個確定性極差,但賠率極高的投資機會。

這樣的特點,不符合國內PE的投資偏好,但又高度匹配了VC的投資需求。於是,對大模型的投資分歧就這樣產生了。

佔據半壁江山,北京成AI投資高地

今年以來,地方產業基金是AI產業最重要的投資方之一。

根據IT桔子數據,今年以來,在AI領域出手三次及以上的地方產業基金共有7家,分別是中關村科技城、中安資本、錫創投-無錫金投、蘇高新金控/蘇高新創投、順禧基金、臨港科創和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基金。

其中,來自北京的地方產業基金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比如,中關村科技城、順禧基金和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分別參與了4次、6次和4次AI公司融資。其中,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和順禧基金均來自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而中關村科學城是海淀區設立的基金。今年8月底,中關村科學城旗下科技成長二期基金正式成立,基金總規模擴容至100億元。2023年以來,中關村科學城投出8家AI企業,包括第四範式、銀河通用、瀾舟科技等。

北京產業基金的積極參與,除了政策大力支持外,也離不開北京豐富的AI項目資源。

一方面,清華系撐起了AI創業圈半壁江山。據《IT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擁有清華背景的AI公司創始人已經多達40位,較爲活躍的有十幾位。今年以來,智譜AI、月之暗面、百川智能、生數科技、面壁智能等公司先後斬獲億元融資,其創始人均來自清華大學。(詳見《34位大廠高管轉戰AI!字節成創業“大本營”,最看好Agent、垂直大模型方向》)

另一方面,在移動互聯網浪潮裡,北京誕生不少優秀的公司,包括字節、美團、滴滴等。他們也爲北京貢獻了不少優秀的AI創業者。

根據烏鴉君此前整理,2023年到今年7月,至少有34位互聯網大廠高管曝出轉向大模型和AI創業,其中字節、美團、百度高管AI創業的人數排在前列,分別爲7人、4人和3人。而這34家高管創立的公司,有10家在今年獲得了融資。

政策大力支持以及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讓北京在AI領域的競爭中遙遙領先。今年前8個月,北京共發生107起AI項目,佔37%,比廣東(58起)和上海(46起)加起來的數量還要多。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北京儼然已經成爲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中心。

除了北京外,有着“風投之城”的合肥也沒有缺席這場AI浪潮。比如,皖投集團旗下的基金中安資本,參與了3筆AI融資。此外,合肥高投和合肥創投也分別出手了2次。

總結

透過以上幾個趨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在AI行業早期,發展仍然諸多在諸多不確定性,來自互聯網和頭部AI公司的產業資本成爲這輪AI浪潮最堅定的投資方。

2.今年,VC和PE在AI領域的出手更加謹慎,且不同機構對AI產業的機會也開始出現分歧。

3.隨着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地方產業基金成爲AI產業重要的投資方之一。其中,北京是下注最爲堅決的,這也讓其在AI浪潮的區域競爭中遙遙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