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前,美國曾做了一組實驗,將4男4女關一起長達兩年,結果怎樣

33年前,在美國政府和財團的聯手策劃下,斥1.5億美元的巨資,進行了一場非常大膽的實驗,這場實驗被命名爲“生物圈2號計劃”。

實驗的本質是把8位素不相識的男女志願者,關在一個人造的密閉環境中,模擬其他星球的環境條件,觀測他們兩年內的生活狀態。

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兩年後,8人被放出來時,居然出現了令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情況...

1984年的一個秋日,一位生態學家站在這片荒漠中,望着遠處起伏的山脈,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能在地球上創造一個未型世界,會怎麼樣?

他的天馬行空很快得到了一位石油大亨的支持,石油大亨說,"這不僅是一個科學實驗,更是人類探索未來的重要一步。"他當場承諾投資1.5億美元支持這個項目。

就這樣,一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開始了。

團隊精心挑選了3800多種植物和數百種動物,試圖在這個3英畝的空間內重現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他們甚至培育了特殊的土壤微生物,以確保養分循環的完整性。

同時經過體檢、心理測試、團隊協作能力評估等多輪篩選,最終選出了參與實驗的8位精英。

1991年9月26日,在全球媒體的聚焦下,8位"生物圈人"身着象徵新生活的紅色連體服,緩緩步入這個巨大的玻璃建築,當最後一扇氣密門關閉時,整個世界都屏住了呼吸。

而在最初的幾個月裡,生活似乎一切都很順利。

團隊建立了嚴格的日程安排:清晨6點起牀,進行體檢和數據收集;上午照料農作物和動物;下午進行科學實驗和系統維護;晚上則是團隊會議和娛樂時間。

他們種植的水果和蔬菜開始收穫,小型養殖場也產出了雞蛋和山羊奶,每週五晚上,他們會舉辦"文化之夜",分享各自的才藝和故事,增進團隊感情。

然而,好景不長,到了第四個月,問題開始顯現。

首先是食物產量不及預期,特別是蛋白質來源嚴重不足,團隊不得不實行嚴格的食物配給制度。

與此同時,生態艙內的氧氣含量開始緩慢但持續地下降,雖然下降幅度很小,但足以引起科學家們的擔憂,比利時籍工程師開始日夜監測空氣成分,試圖找出原因。

團隊內部也出現了第一次明顯的矛盾。

擅長農作物種植的生態學家和負責水產養殖的海洋生物學家在資源分配問題上發生了激烈爭執,導致團隊一度分成兩派。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關鍵植物,特別是雨林區的樹種,開始出現生長異常,葉子發黃,生長速度減緩,這對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構成了威脅。

又過了一段時間,生態圈2號內的情況急劇惡化,到了第7個月,食物缺乏的問題變得異常嚴重,農作物產量持續下降,家禽和家畜也因營養不良而無法正常繁衍。

"團隊被迫啓用應急食品儲備,但這只是權宜之計,研究低熱量飲食的醫學研究員開始研究如何在極低熱量攝入下維持健康,他的研究日後成爲了低熱量飲食領域的重要參考。

更爲嚴重的是氧氣含量持續下降的問題。

到第9個月時,生態艙內的氧氣含量已降至16%,遠低於地球大氣中19-21%的正常水平,團隊成員開始出現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

比利時籍工程師解釋道:"我們懷疑是混凝土結構吸收了大量氧氣,同時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消耗了比預期更多的氧氣。"

在這種高壓環境下,團隊內部矛盾激化。

成員們分裂成兩個對立陣營:一方主張繼續堅持實驗,另一方則認爲應該提前結束,爭執常常演變成激烈的言語衝突。

研究珊瑚礁生態的海洋生物學家回憶說:"那段時間,我們就像困在一個看不見的牢籠裡,每個人都處於崩潰的邊緣。"

第11個月時,一次嚴重的設備故障險些導致整個生態系統崩潰。

水循環系統出現故障,導致大量淡水流失,如果不是負責廢物處理系統的生態工程師及時發現並修復,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一系列危機不僅威脅着實驗的繼續進行,也嚴重影響了團隊成員的身心健康,外界開始質疑實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要求提前結束實驗的呼聲越來越高。

面對重重困難,團隊成員們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和創造力。

在第13個月,擅長農作物種植的生態學家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利用垂直空間進行立體種植。

她設計了一套複雜的水培系統,利用生態艙內的牆面空間種植蔬菜和水果,這一創新不僅大大提高了食物產量,還改善了空氣質量。

與此同時,負責廢物處理系統的生態工程師在研究廢物處理系統時意外發現,某些微生物能夠在低氧環境下快速繁殖,併產生氧氣。

負責水產養殖的海洋生物學家則改進了水循環系統,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他利用藻類和特殊魚類構建了一個小型但高效的生態循環系統,不僅淨化了水質,還提供了額外的食物來源。

這些創新極大地改善了生態艙內的生存環境,氧氣含量開始緩慢回升,食物供應也不再那麼緊張。

然而,長期的壓力和隔離已經對團隊成員的心理造成了嚴重影響。

察覺到這一點的醫生開始組織一系列團隊建設活動,她引入了冥想、瑜伽等放鬆技巧,並鼓勵大家通過藝術創作來表達情感。

這些努力逐漸緩解了團隊內部的緊張氛圍。

研究低熱量飲食的醫學研究員說:"我們開始重新找到了團隊精神,意識到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度過難關。"

然而,就在團隊剛剛找到一些希望的時候,新的危機接踵而至。

在第16個月初,生態艙的能源系統出現了嚴重故障,部分太陽能電池板失效,導致供電不足。

比利時籍工程師不得不實施嚴格的節能措施,關閉了部分非必要系統,這導致溫度調節系統效率下降,生態艙內的溫度開始波動,給植物和動物帶來了新的壓力。

更糟糕的是,在第17個月時,一種未知的病毒在團隊中爆發。

起初只是普通的感冒症狀,但很快演變成了更嚴重的呼吸道感染,醫療物資緊張,負責團隊健康的醫生不得不用有限的藥品來應對這場小型疫情。

外界壓力也在不斷增加。

媒體開始質疑實驗的倫理性,一些科學家呼籲立即終止實驗,項目投資方也表示了擔憂,威脅要撤資。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團隊內部就是否應該繼續實驗產生了激烈爭論,在經過激烈的討論和權衡後,科學家團隊最終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提前結束實驗。

這個決定是基於多方面的考慮,包括參與者的健康狀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以及繼續實驗可能帶來的潛在風險。

1991年9月26日,距離實驗開始整整18個月後,生態圈2號的大門終於再次打開,當氣閘門緩緩開啓時,新鮮空氣涌入,八位"生物圈人"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彷彿重獲新生。

他們臉上既有解脫的喜悅,又有不捨的惆悵。

儘管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但它在生態學、心理學、農業技術等多個領域都提供了寶貴的數據和經驗。

許多專家認爲,生態圈2號的"失敗"實際上推動了科學的進步,許多在生態圈中的發現和技術得到了廣泛的研究和應用。

同時,這個實驗也讓人們更加珍惜地球這個巨大的、複雜的、自我調節的生態系統。

正如參與實驗的一位科學家所說:"在那個玻璃罩裡,我們每天都在爲維持基本的生存而奮鬥。而在地球上,這些過程都是自然而然地進行着。我們應該更加珍惜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

每個人都應該行動起來,守護這個一直保護我們的,珍貴的藍色星球。

參考資料-澎湃新聞2018年11月26日(挑戰自然極限,他們在美國荒野中創造了一個“迷你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