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集收視直逼第一,無流量明星還打贏佘詩曼,內娛流量失效了?

最近又看到“廣坤”了。

堵在人家門口開罵。

但這次他嘴笨了,氣勢短了,還一把被人揪住了要害:

你別薅我前邊

我前面沒幾根了

前邊怎麼囂張地來。

後邊就怎麼板正地被擡走。

讓他惹誰不好,偏偏惹上了這家人。

一個星期來,他們承包了Sir的笑點:

乘風踏浪

喬杉+楊子姍主演。

從來沒想過的CP。

更沒想過他們一會是年代劇。

一會是《致青春》。

一會又是《鄉村愛情》。

Sir發現,最近觀衆在吐槽國產劇不是太懸浮,就是太說教。

《乘風踏浪》開局並不是十分搶眼,但越播呼聲越高。

主打的就是“三感”:

生活感,鬆弛感,和陪伴感。

不試圖向你輸出什麼,就展現有滋有味、打打鬧鬧的生活。

01

第一集就很“雷”。

喬杉對着褲衩子,看的入迷。

別誤會,人家這次可不再是洗浴一哥。

彭錦西,東北某濱海小城的學霸,1978年當地唯三考上大學的其中一個。

不僅是讀書的料,還很有商業頭腦。

可麻煩在於,對於那個年代而言,他過於有商業頭腦了。

和女友羅虹(楊子姍 飾)——當年三個準大學生之一——在海邊約會。

剛要發生點甜蜜的事。

突然聽見:

“抓住他!”

被發現了?

一看,原來是海邊抓裸泳的。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有的地方三兄弟共一條褲子穿,能穿上印有“尿素”的帆布褲都算是有身份的人了。

你說泳褲?那是沒幾個人見過啊。

還是因爲裸泳的事。

彭錦西來派出所撈人,看到晾衣繩上的泳褲,這纔看得入神。

一問,才知道是領導從省城裡帶回來的新鮮玩意。

再一問,這一小塊布,就得三塊錢?

他立馬想到,這是筆好生意啊:

不如嘗試自己生產,賣給海灘上游泳的人,不就沒人被抓了麼。

可誰承想。

他來派出所撈人,卻把自己搭進去了。

原因是他的情敵秦升——三個考上大學的人裡,也有他——因爲是官二代,和領導打了招呼,把彭錦西給舉報了。

就因爲他幫襯家裡,賣豆腐乾。

要知道,這在還沒徹底開放的當年,屬於“投機倒把”。

這下好。

彭錦西大學沒上成,監獄裡蹲了一年。

而在這一年裡,當初他被判的罪名,已經不是罪了。

而且還得到提倡,致富光榮……

兜兜轉轉。

彭錦西又回到了泳褲。

《乘風踏浪》的劇情不復雜,以彭錦西爲核心,一家子人圍繞着泳裝生意的幸福致富路。

家長裡短,酸甜苦辣。

但總的來說,咱彭錦西充滿能量。

“不要臉”,不怕難。

前腳被工商追着跑,發明了把十幾條泳褲穿身上的家傳疑難雜症“老寒腚”,後腳就繼續沒皮沒臉地上沙灘偷偷賣,哪怕被官員父子打壓,他也能想辦法反制……

甚至和羅虹的愛情被各種阻撓,他也毫不氣餒,拎着兩瓶酒就要上門,和老丈人約定目標。

憑全家幫忙賣自制泳褲,在那個時代風浪轉變的潮流裡,從一個勞改犯變成了全縣第一個萬元戶。

日子開始變好,全家頓頓有肉吃,彭錦西帶兄弟姐妹們全都買了新衣服,之後還有三轉一響,還有電視機……

《乘風踏浪》是一部久違的,適合全家坐在一起看的國產劇。

這也是改革開放以來,許許多多家庭走過的歷程:

辛勞奔波中,日子一天天變好的獲得感。

一邊看劇。

過來人可以回味當年,年輕人可以體會時代。

像是和一羣可愛鮮活的人,共同在經營事業與家庭,分享收穫的喜悅。

02

如果讓Sir用一個形容詞來總結《乘風踏浪》的故事。

上頭。

而且是停不下來的那種。

爽文故事的設定肯定佔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觀看時的舒適度很高。

小縣城。

普通的工人家庭。

東北特有的喜感和e人屬性。

在劇中,這幫人平時說話都是東北小品式的嘮嗑,而且不論是日常說話,還是吵吵鬧鬧,各種方言,土話,俚語,交流起來隨口而出,完全沒有違和感,生活氣息拉滿。

而口音喜感的加成只是第一步,更有看頭的是劇中幾對人物關係的設定。

彭錦西一家是一個上世紀七十年代典型的縣城工人家庭,他上邊有老母親,大哥彭錦東和大嫂,下邊還有個妹妹彭錦秀。

日常鬥嘴,但又相親相愛。

大哥根正苗紅的工人,認爲做生意是投機倒把,還有再被抓進去的危險,應該立即停止,老二應該走正道。

但彭錦西覺得補貼家用沒有錯。

所以兄弟倆鬥法,從餐桌上不吃做生意的錢買的肉,到老大鎖住製作泳褲用的縫紉機,再到把十幾條泳褲藏進醬缸裡。

結果?

爲了幫弟弟在工商面前遮掩,他穿着十幾條醬缸醃漬的泳褲,跟弟弟一起假裝“老寒腚”。

一到家裡,屁股都餿了。

同樣,這家裡還有一組姑嫂矛盾。

如果說兄弟倆是相愛相殺,那大嫂和妹妹彭錦秀,就是典型的沒頭腦和不高興設計。

日常互損,揶揄,調侃,吵鬧。

一個沒啥文化,見識短,但沒啥壞心眼,一個主打風風火火,嘴皮子利索,吵架得理不饒人。

一丁點事都要爭來爭去,從吃穿用度,到衣食住行,到工作機會,全部都要吵。

而且動輒都是這個畫風:

窩在家裡能吵成一團,打開門去又可以一致對外。

羅十福上門罵架,全家就派出了一個彭錦秀,直接把老羅頭氣進了衛生所。

再加上上邊的母親壓陣,這彭家的風格就是一個“架和萬事興”。

而彭家之外,全劇最強喜劇戰力,還得看羅虹她爸羅十福。

廣坤老爺子可以說是這部劇“永遠的神”。

試圖棒打鴛鴦開始。

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就防閨女不着調。

是前腳去踹彭家門,後腳又被彭錦西的妹妹罵得抽過去,被鄰居用門板擡走的大顯眼包。

面對彭錦西的提親。

他直接開條件:

新的三轉一響,當國營廠廠長,全家來道歉。

這條件,連羅虹都氣蒙了。

終於等到彭錦西一家爲錦繡薅他頭髮的事上門道歉。

他提前一夜在現場排練,各種無實物表演,左一巴掌,右一耳光,對着空氣大顯身手。

跟《陽光燦爛的日子》裡馬小軍(16歲)對鏡子逞威風不相上下。

結果呢?

因爲等了一夜氣迷心了,彭錦秀一來,老羅頭直接給人跪下了。

笑死全場。

後邊呢,好不容易同意婚事。

結果因爲單位領導會出席,他就自作主張把彭錦西的小商販朋友全部勸走,認爲人家容易衝撞領導。

如果說《乘風踏浪》爽文的一面,是看主人公通過努力,在時代的機遇面前一步步發家致富。

那它上頭的那一面,就是這種生活中的喜劇與狗血,讓人一會兒笑出眼淚,和一會兒搖頭苦笑的反覆上演。

03

國產年代劇,尤其是講述改革開放以後的年代劇,很容易總結出方法論:

站在當下的生活中,去回顧過去經歷的苦痛,通過主角在一個逐漸變好的時代裡的成長,慰藉觀衆,獲得共鳴。

而且,由於對於現實主義的推崇。

這類故事的基調,大概率保有不少現實的苦澀。

比如《人世間》,用周秉昆一家人的起起伏伏,在飛速變化的半個世紀裡,讓觀衆感受普通百姓的生活之苦,與做好人好事之難。

比如《父母愛情》,即便大篇幅呈現了江德福對安傑的包容與愛,但也沒有遮住特殊年代對於普通人,對於知識分子,對於年輕一代的刺痛與摧殘。

比如《大江大河》裡開頭宋運輝的高考之難,與小雷家,楊巡的創業之苦。

而如《正陽門下》《雞毛飛上天》《父輩的榮耀》《南來北往》……不論是創業勵志,還是家庭情感,亦或者是職業故事,在爽文的故事裡,年代劇也難免加上不少現實的苦痛。

貧窮的經濟,僵化的制度,壓抑的社會,刻板的思維,再加上上層建築的混亂。

往往年代劇的“反派”,很難是具體的個人,而是一整個落後的時代。

年代劇的部分爽感。

也在於主角搭乘大時代變好的順風車,完成翻身改命,越挫越勇。

其中的情感,心態,際遇,隨時間拉長,能給觀衆足夠的代入,唏噓和共鳴,更別說可以預見的“未來生活更美好”帶來的安全感。

其中展現出的,能讓現在的觀衆認可的心氣神:

對於未來充滿希望,對於現狀勇於改變,大時代遍地是機會的風口契機,以及相對傳統的感情和價值取向,都是年代劇打動人的地方。

《乘風踏浪》這一回在套路上有着明顯的模仿,在年代感的塑造上,大量使用了當時的物件:

比如三轉一響。

縫紉機,自行車,手錶,收音機。

比如相機。

鏡頭直接對着銘牌,牡丹牌的相機,海鷗牌的相機。

比如當時流行的文化。

賣泳褲廣告時模仿的《大西洋海底來的人》,討論時說到的《廬山戀》,都是八十年代初的風靡一時的產品。

當然,還有當時人的觀念:

對國營工廠,編制身份的追捧。

對小商販的鄙視與貶低。

舉個例子,哪怕是彭錦西已經發達了,一有挫折,大哥的態度依然是。

你要不回去找個班上?

但模仿也僅限於此。

更多的精力放在了類型化上,比如展現具體的惡。

甚至是臉譜化的壞人。

前八集裡,利用父親權勢爲自己追求羅虹的富二代,就是壞人。

利用自己的權力,給兒子找對象的供銷社主任,就是壞人。

彭錦西被他們打壓得蹲監獄,失去名譽,甚至全家被拿捏,不得不和羅虹分手,就是那個時代的某種現實寫照。

但《乘風踏浪》是怎麼做的?

不糾結於痛苦,直接搞了一個“峰迴路轉”,加速加速加速:

官二代他爸,供銷所所長,心臟病發,死了。

官二代他媽,瘋了。

官二代?過去舉報彭錦西的事被羅虹知曉,然後公之於衆,身敗名裂了。

對的。

要的就是這種反轉。

而且,哪怕是更日常的現實元素,劇集也在用各種笑點去削弱。

舉個例子,給領導送禮。

大嫂一開始,想討好供銷社主任要那個早就被內定好的工作指標。

可她的做法是……上辦公室去給人織毛衣。

還當着其他人的面給主任身上比劃,不拿自己當外人,逼得主任下不來臺。

臨了被趕出辦公室,發覺事情要黃,她又心疼之前送的禮,就攛掇彭錦秀去要禮物。

後者二話不說,上門跟主任對罵,說他受賄,揚言要舉報,逼得主任草草把禮退了。

如果只是這一段,可能有人會覺得這不瞎胡鬧嘛,哪有這麼送禮辦事的。

但如果知道這主任是個壞種,就只會覺得解氣。

而且就創作者的態度來說。

對這些小官員心存畏懼,滿腦子人上人思想,見利忘義,以成功討好他們而沾沾自喜的那種小人物,不就是羅十福嘛。

而老羅頭的笑點,早就已經殺瘋全場了。

所以,是現實不重要,是痛苦不值得說?

都不是。

而是在幾十年後的現在,沒有必要每一次都通過憶苦來給當下的甜,加上一個道德鎧甲。

當下能讓觀衆喜歡的故事,也不需要多餘的磨難去刻意妝點。

畢竟,對生活並不輕鬆的大多數普通人來說,能下飯的鬧騰喜劇,也是一種精神食糧。

目前,這個劇的熱度並不高,而且相比於很多人在評論區說主角CP感不強來說,Sir有點可惜的是,僅僅因爲沒有啥熱度,很多人就錯過了這個還算輕盈的類型嘗試。

尤其是在國產年代劇這種比較走心的題材裡。

在一衆創作者,都在這個類型中,致力於搞宏大敘述與命運波瀾壯闊的大作時。

有這麼一個小體量(畢竟自始至終就一個小家庭鑽研怎麼賣泳衣),走輕鬆路線的東北風閤家歡喜劇。

不上價值,不搞焦慮,不弄什麼生離死別,道德綁架,絕對是一個比較少見的嘗試。

昨天盤完今年的待播劇之後,Sir有點悲觀。

一半以上都被古偶佔據,更說明了當下創作環境之難。

在內娛大環境裡,沒有流量,沒有話題,創作如何存留?

Sir覺得。

就像再洶涌的浪潮,也衝不走岸邊的礁石,再鬧騰的環境,也應該有一塊自留地。

在大多數都隨波逐流,爭先潮頭的時候。

總有礁石。

坐看風起雲涌,潮起潮落。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吉爾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