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歲華爲高管患癌,曾畢業於北大,校友湊95萬救命,最終結局如何

爲與您分享更多內容,請在瀏覽文章前關注作者,感謝您的支持!

出生在新疆的魏延政原本是個畢業於北京大學,成爲華爲高管的“天之驕子”。

然而就在他家庭事業雙豐收的得意之時,卻不幸罹患了罕見的惡性腫瘤。

這場突如其來的惡疾不僅使魏延政失去了工作,爲了治病也花光了所有的積蓄。

爲了救助這位青年才俊,昔日的北大同窗湊齊了95萬元,用於魏延政的治療費用。

原本身體健康熱愛運動的魏延政,是如何患上了這種罕見的癌症?

在所有愛心人士的幫助下,魏延政如今又怎麼樣呢?

1975年,魏延政出生於新疆的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

家中四個孩子,他排行最小,自然受到家人格外的疼愛和關注。

魏延政的父母都是勤勞的工人,儘管生活艱辛,但他們仍竭盡全力供每個孩子上學。

在小學階段,魏延政對學習並沒有什麼興趣。

魏延政討厭上課,不做作業,被視爲班級裡的“差生”。

他的哥哥雖然和他同校,但成績優異,經常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誇讚。

哥哥會時不時地教育魏延政,要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在哥哥的影響下,看着爲了給自己掙學費而辛勤勞作的父母。

魏延政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用成績來回報父母。

魏延政把心思放到學習上後,成績迅速提升,最終成爲班裡的第一名。

老師們發現了他的學習天賦,紛紛誇讚他將來必成國家之棟樑。

進入高中後,魏延政憑藉優秀的成績,獲得了不少榮譽和獎項。

高三時,魏延政開始爲未來做打算,希望能考取一所理想大學,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然而,家中突發的變故打亂了他的計劃。

那一年,魏延政的哥哥卻因爲一場意外離世。

父母悲痛欲絕,整日以淚洗面。

魏延政深感痛苦,他也明白哥哥的離去,意味着他將挑起家庭的重任。

有一天,母親把他叫到牀前,囑咐他要報考一所離家近的大學。

魏延政點點頭,他心裡明白母親是希望他可以留在父母身邊。

魏延政不負衆望,他在1994年參加高考並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北大招生辦的老師很快聯繫到他,希望他能夠報考北大。

魏延政對此感到十分高興,但是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曾答應過母親的囑託。

魏延政原本考慮報考新疆大學,這樣既能方便照顧父母,又能兼顧學業。

然而,北京大學作爲國內頂尖的大學,也令魏延政十分心馳神往。

母親看出了魏延政對北京大學的嚮往,於是母親表示支持兒子的選擇。

就這樣,魏延政登上了前往北京的火車,帶着一份期待與激動,開啓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初到北京,魏延政被這座城市的繁華深深吸引。

但他也深知自己就讀北京大學的目的,於是便全身心地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

魏延政一方面鑽研計算機專業,另一方面報名了北大中國研究中心的經濟學學位。

每天課程緊張,但憑藉着過人的天賦和堅強的意志,魏延政堅持了下來。

爲了減輕父母的重擔,魏延政一邊努力都市,一邊打工掙錢養活自己。

他敏銳地抓住了電影票售賣的商機,不僅解決了大學四年的生活費,還攢下了一筆積蓄。

魏延政渴望見識更廣闊的世界,這個機會在北大慶祝建校100週年時降臨。

他憑藉流利的英語,獲得了接待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的機會。

魏延政的談吐得體,將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照顧得十分周到,給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離開時,魏延政得到了一個意外的好消息:

如果願意來新加坡國立大學繼續深造,學校將爲他提供全額獎學金。

這個消息令魏延政十分激動,但並未立即給出肯定的答覆,他擔心父母不會同意。

在與父母商量後,父母紛紛表示了支持,都希望魏延政可以把握這個難得的機會。

畢業一年後,魏延政正式向新加坡國立大學提交了申請。

終於,在開學之際,他收到了新加坡國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開始異國求學生涯時,魏延政面臨着許多全新的挑戰。

但他專心學習,努力適應,最終在2001年成功獲得了新加坡國立大學電子工程碩士學位。

不甘於現狀的他,隨後又報考了英國南安頓大學的計算機系,並獲得了博士學位。

在這個過程中,他憑藉機智的頭腦解決了許多學術難題。

在同屆博士生中,魏延政的表現尤爲突出,成爲了同學中的佼佼者。

2004年,他在博士畢業後選擇進入英國電信研究所工作。

但他從小受到哥哥的教導,明白自己不會一直留在英國。

現在的工作,只是爲了將來回國後的工作積累經驗。

在一次電信招標中,魏延政與華爲駐英國代表結緣。

華爲駐英國代表向他發出了入職邀請,他便正式加入了華爲。

在華爲的工作期間,他一直埋頭於研發工作,職位也因此不斷上升。

三年後,他被調往上海無線產品管理部,擔任總裁助理,年薪百萬。

此時,魏延政在新加坡留學期間結識了孫藝瑋,兩人有着共同的目標,很快便成爲了知己。

回國後,魏延政沒有想到會再次遇見孫藝瑋。

這次他不再害羞,主動發起了猛烈的追擊,兩人確認關係後,便陷入了熱戀。

在得到家人的支持後,兩人順利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事業和家庭都雙豐收的魏延政,可謂是走上了人生的巔峰。

2011年,魏延政的生活,因爲腳上一個不起眼的小疙瘩發生了劇變。

這個小疙瘩讓他夜夜疼痛,無法安睡。

魏延政原本想再觀察一段時間,但在妻子的堅持下,他還是決定去醫院檢查。

醫院的診斷結果如同晴天霹靂,那個不起眼的小疙瘩竟然是一種罕見的惡性腫瘤。

魏延政和妻子無法接受這個事實,他們開始四處尋找治療方法。

最後他們面臨兩個選擇:要麼切掉半個腳,要麼切掉整個腳。

這個選擇對他們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但他們沒有放棄,他們堅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手術後,魏延政僅休養了半個月就重新投入工作。

他知道自己有工作有家,所以不能輕易倒下。

然而,第二年魏延政的病情惡化,癌症發生骨轉移,甚至肺部也有了多處病竈。

魏延政非常清楚的知道,他的生命已經進入了倒計時。

因爲這種腫瘤的骨轉移是最後一個階段,許多醫學專家都不建議他截肢,認爲他的生命最多隻剩下半年。

然而,魏延政不相信命運,他堅信自己可以戰勝疾病。

他開始自行查閱書籍、研究論文,尋找救治自己的方法。

魏延政爲自己制定了一個殘忍的治療方案:截肢和化療。

這個方案對他來說是痛苦的,但他堅信只有這樣才能延長自己的生命。

魏延政經歷了四次斷食,每一次都如同經歷了一次生與死的較量。

2013年,因爲與華爲的合同到期,公司決定解除他的僱傭關係。

魏延政雖然理解公司的決定,但生活還要繼續。

他選擇拄着柺杖去爲企業做獨立諮詢,用微薄的收入支撐家庭開支。

並用自己的信念告訴自己和家人,癌症並不可怕。

然而,所有的積蓄很快用完,深陷困境的魏延政也從未向別人求助。

然而,北大校友之間互相告知,很快便得知了魏延政面臨的困境。

曾經的校友們爲他專門開設了募捐賬戶,並在學校網站公開了他的募捐信息。

僅僅33個小時,北大校友們就爲他籌集到了95萬的治療費用。

這筆善款猶如雪中送炭,使得魏延政在後續的治療中不再有後顧之憂。

在手術過程中,一名北大校友還動員了二十多個人給魏延政獻血。

他們暖心的行爲,給了魏延政無盡的力量,讓他知道自己不要輕易放棄。

但現實並未放過魏延政,儘管先後進行了第三次手術,他肺裡的腫瘤又開始擴大。

病情的一再惡化,讓他感到無助和絕望,魏延政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

眼看着自己的生命進入了倒計時階段,魏延政感到每一分鐘都格外珍貴。

他深知如果自己離開,兒子是他最放心不下的牽掛,也將成爲他一生的遺憾。

魏延政在兒子四歲的時候,就向他講述了生死的道理。

魏延政決定在自己離開之前,一定要給兒子留下些什麼。

經過深思熟慮,魏延政總結出了六個詞一共12個字,每天教給兒子兩個詞。

第一天,魏延政從“智力”和“毅力”開始給兒子講起。

第二天,他教給兒子“朋友”和“助力”。

這是他在患病期間領悟到的道理,只有對朋友們坦誠相待,自己的生活才能一帆風順。

最後兩個詞是“眼界”和“定力”,他相信只有不侷限於自己的眼界,未來才能走得更遠。

從此,他要求兒子每天重複這六個詞,以便他能安心。

在生命的最後幾個月裡,儘管疼痛讓魏延政無法開口,但他仍然堅持給兒子闡述那6個詞的道理。

雖然兒子現在可能還聽不懂,但他相信總有一天,兒子會理解這些詞的真實含義。

2016年8月8日,在與癌症鬥爭了五年的魏延政,遺憾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他預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在朋友圈附上了自己的成長照片,並寫道:“勿忘我”。

魏延政用這種安靜的方式,向一直關心着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告別。

雖然醫生們曾斷言魏延政活不過半年,但他仍然勇敢地與癌症抗爭了五年之久。

然而天妒英才,魏延政最終在41歲時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魏延政頑強的精神感染着更多人,也激勵着自己的兒子勇敢無畏的成長。

你對北大學子魏延政頑強抗癌的故事有何看法?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