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症狀是骨頭「空掉了」 醫曝:腸胃不適恐因骨質疏鬆

4大症狀都是骨頭不夠力!醫曝:腸胃不適恐因骨質疏鬆。(示意圖/Shutterstock)

骨質疏鬆症顧名思義就是骨質含量減少,使骨頭變疏鬆脆弱,稍微碰撞就容易骨折。一般來說,骨頭健康出狀況很難察覺,除非透過體檢或是不小心骨折了,許多人才會驚覺原來早已罹患骨質疏鬆症。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副院長、骨科教授曾永輝醫師指出,除了骨折之外,日常還有幾種症狀發生時,也要警覺可能就是骨質疏鬆造成的連鎖反應。

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副院長曾永輝醫師(左)提醒,骨質疏鬆不能忽略,防止後續衍生的問題。(圖/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提供)

●腸胃不適 當心是骨鬆害的

曾永輝醫師強調,骨質疏鬆症絕對不能馬虎,若能定期追蹤就能及早預防骨折,同步治療骨鬆衍生的相關問題,像是關節退化、行動不便等,避免因骨折而失能。至於罹患骨質疏鬆症會有那些症狀?新國民醫院盤點4大重點:

1.駝背、矮縮:患者看起來「老態龍鍾」,彎腰駝背,連帶行動不便、行動遲緩。

2.骨折:骨骼變得十分脆弱,甚至彎個腰或輕微滑倒,都會引起骨折。

3.腸胃不適:這可能是脊椎前屈及壓迫性骨折導致胸腹部器官受壓引起。

4.腰痠背痛:約有一半的脊椎壓迫性骨折患者,終日深爲背痛所苦。

●骨密度檢查時機?

新國民醫院提醒,35~45歲以上、 女性停經後或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長期使用利尿劑、腎臟病患、長期使用類固醇者;以及曾不明原因骨痛或脊椎、手腕、股骨近端已發生骨折者和老年人,都要定期檢查骨質數值,提早鞏固骨本。

(圖/中時新聞網陳友齡製圖)

●骨折最易變失能 確診骨鬆更要照護追蹤

確診骨鬆後的持續照護追蹤非常重要,千萬不可自行中斷治療,以防止骨折失能及共病死亡率。曾永輝醫師醫師解釋,隨着再生醫學及微創技術的精進,已能對骨鬆患者提供全面性的照護,同時醫師也會依據患者骨骼及關節退化程度,提供適合的治療方式:

◎從輕度退化的保守治療:如消炎藥物、不同減壓鞋墊的套用、疼痛神經阻斷術、施行自體血小板或者玻尿酸注射等。

◎中度退化且上述保守治療失效者:可考慮微創膝關節鏡清創、高位腓骨或脛骨切開矯正術,仍舊能保有自己的膝蓋。

◎重度變形攣縮的退化性關節炎:則需採部分或全人工膝、髖關節置換手術治療。

適度及適合的運動,可強化造骨細胞及骨骼的耐受力,促進骨骼血流量,並提高骨密度等功用。(圖/臺北醫學大學新國民醫院提供)

●每天至少運動15分鐘 有效強化骨本

骨骼是活的組織,每日至少抽出15分鐘到1小時左右的時間,到戶外運動、曬太陽,是強化骨骼的根本之道。此外,慢性病患謹慎選用藥物避免造成骨鈣的流失,以及日常多攝取牛奶及奶製品、綠葉菜、豆類食品,少吃肉類、速食、煙、咖啡及加工食品,並且定期檢查骨骼密度,都是保本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