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市值崩塌!藥明康德,還有戲嗎?

藥明康德(603259.SH),CXO行業一哥,巔峰市值超5000億元,2021年以來持續下跌,而今僅1000多億。

業績方面,此前長期高增的藥明康德近年降速明顯,2023年利潤增速降至個位數,2024年前三季度利潤下滑超19%。

藥明康德,究竟怎麼了?還有戲嗎?

筆者認爲,公司“至暗時刻”已過,從外部環境到自身經營,積極因素正不斷累積。

分三個方面講:

1、醫藥行業投融資景氣復甦;

2、美方制裁難以落地;

3、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

先講醫藥投融資。

CXO作爲醫藥創新“賣水人”,幫助創新藥企進行研發、生產、銷售,行業景氣程度仰賴醫藥行業投資熱度,投資活躍,藥企樂於在研發領域燒錢,CXO企業就有豐富訂單。

近年藥明康德遭遇業績壓力,一方面因爲疫情結束,新冠項目收入少了,更重要原因則是2022以來,受美元加息週期影響,全球投融資大環境疲軟,藥企不敢燒錢,CXO承壓。

不過目前看,CXO已全面回暖。2024年9月美聯儲正式開啓新一輪降息週期,海外投融資復甦,CXO需求明顯激活。

至2024年11月初,海外生物醫藥投融資總金額已達453億美元,超過2023年全年。

事實上,藥明康德已經着手準備迎接新一輪繁榮了。

2025年1月在美國召開的第43屆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上,藥明康德表示公司有信心2025年將比2024年表現得更好。

藥明康德正躊躇滿志準備擴大資本開支:公司將繼續加速全球產能建設,預計2025年D&M資本支出將翻倍,當前全球範圍內同時有6個site在建,以更好地應對全球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

再講美方制裁。

2023年底,《生物安全法案》出爐,隨後美國參衆兩院陸續推動立法程序,意在借“國家安全”之名禁止外國生物技術公司在美國做生意,藥明康德位列其中。

事實上制裁一直沒落地,但藥明近年市值縮水,跟懸而未決的陰影有關。

不過,2024年末,美國宣佈生物安全法案未被列入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最終協議文本。意味着藥明距離可能制裁的時間或又後延一年。

目前看美方所謂制裁越來越難操作。

以美國近年對中國企業的行事作風,能制裁早制裁了,一直拖着說明顧慮太多,越拖到後面越難落地。

特朗普即將上臺,目前美國面臨的問題是通脹壓頂,而醫療費用高企易引發民怨,2024年12月,美國聯合健康保險公司高管遇刺,說明美國民衆不滿情緒已達到高峰。

藥明康德能以較低價格爲藥企提供穩定供應,對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很重要。

事實上,制裁威脅一直存在,但藥明的美國客戶反而越來越多。

2023年第一季度,美國客戶收入佔藥明收入60.1%,2024年第一季度,達到61.4%,2024度,進一步提升到66.1%。

現在,我們講藥明康德這家公司的競爭優勢。

藥明是當前全球唯一端到端一體化醫藥研發外包龍頭,可以幫助客戶從新藥早期發現到後期商業化生產的全流程無縫銜接。

新藥研發週期很長,今天選一家細分外包,明天再選一家,浪費時間,而且一步錯步步錯。目前全球只有藥明一家可以解決藥企研發的全鏈條問題。

這也是美國客戶冒着制裁風險,也要選擇跟藥明合作的原因。

藥明康德競爭優勢正進一步鞏固,客戶端認可度進一步提升:

2024年,藥明康德新增客戶超800家,前三季度在手訂單438.2億元,同比增加35.2%,創歷史新高,按照在手訂單轉換週期12-18個月來看,中長期公司業績修復非常樂觀。

在今年1月的摩根大通醫療健康大會,藥明康德透露了一組“恐怖”數據,證明了公司當前在全球創新藥外包領域的統治地位:

2024年,FDA批准了60款新藥,31個小分子新藥,藥明康德生產了6個,佔19%。“獵藥人”雜誌選出了今年最具影響力的10種分子,藥明生產了7種。

可以說,藥明已經成爲全球醫藥巨頭離不開的夥伴。

最後,從估值角度講,目前藥明康德已經很便宜。

公司最新市盈率僅19.17倍,顯著低於上市以來平均市盈率57.13倍。

資本市場已經把公司估值打的很低,所以,是不是機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