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腫瘤專家患癌離世,抗癌15個月,臨終前的深刻反思,警醒世人

自己救了那麼多人,爲什麼卻救不了自己?

俗話說醫者不自醫,說的就是王磊醫生。

他是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的副院長,也是全國有名的直腸癌領域專家。

在病人眼裡,他勤懇敬業,像“救世主”一般地存在。

可就這麼一個癌症專家,卻自己深陷患癌的痛苦中。

僅僅,王磊醫生就因病情惡化去世。

是什麼原因引起一個癌症醫生得癌症?

2019年6月23日,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副院長王磊先生去世,年僅50歲。這是醫學界的一大損失,因爲他不僅是院長,還是我國在直腸癌領域最頂尖的專家之一。

不管是在領導還是同事眼中,他是醫院裡有名的“拼命三郎”,從來沒有休息的時候。有時候答應妻子休假時候旅遊,也沒有做到。

雖然是權威專家,但在病號眼裡他從來不是一位嚴厲的醫生。儘管遇見再生氣的事情,他也不會急眼。

每天兢兢業業,永遠是最後一個下班。有時候到了下班時間,還會專門到各個病房轉一圈。關心病人情況。

或許是太過操勞,沒日沒夜的工作讓王磊的身體健康出現了紅燈。在她49歲那年,坐診時經常會感到身體不舒服。

體重迅速下降,他整個人看起來都消瘦了不少。偶爾有病人會關心,而王磊也只當是休息不夠,從來沒有往其他方面想過。

上腹隱痛、無食慾、臉色發黃這種情況持續久了,王磊才意識到不對勁。可當他看到檢查結果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王醫生,結果顯示你是胰腺癌晚期,已經轉移到了肝部。”

對面醫生拿着報告單,告訴王磊結果時聲音都在發抖,說完更是紅了眼眶。那一刻,王磊的心中充斥着不甘心和委屈。

“我一個癌症專家,救了那麼多人的命,怎麼就救不了我自己呢?”

他在心中這樣問自己。腦海中浮現出很多想法。撂挑子不幹了?那沒完成的研究,等着自己治病的病人怎麼辦?

可胰腺癌又稱爲“癌症之王”,等治癒的機率小之又小。更何況他發現就已經是晚期,那幾乎可以說生命已經進入倒計時。

王磊沒有思考很久,就決定積極治療、繼續在醫院發光發熱。妻子看見他在臺燈下忙碌的身影,心裡難過也知道勸不住他。

確診幾個月後,王磊躺在了手術臺。這一次,他不是醫生而是以爲等待救贖的病人。主刀醫生看着這個熟悉的面孔,心裡五味雜陳。

王磊大部分胰腺、脾臟以及胃都被切除。難以想象,一個健康的人在病痛的折磨下,只能靠輸營養液活着。

術後,醫院的同僚都建議他再多修養一段時間,這畢竟也不是一個小手術。可在王磊心裡,病人才是第一位。

他每天忍痛在醫院坐診,身體受到了極大地折磨。同時他也在接受治療,活下去成了他唯一的渴望。

只有活着,他才能救更多的人,完成更多的醫學研究。對王磊來說,休息對身體是最好的。可讓所有人意外的是,術後兩個月他收到了一封來自美國芝加哥邀請郵件。

他們將舉辦一場臨牀腫瘤大會,那時候全世界各個國家有着相關經驗的專家都會參加。而王磊怎麼會輕易放棄這個機會。

他不顧所有人的阻攔,執意坐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趕到芝加哥。他不僅聽取了其他專家的經驗和想法,還上臺用全英文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雖然聲音虛弱,卻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尊敬。回國後他便馬不停蹄把自己從芝加哥獲取的經驗,融入到自己的研究當中。

看診、手術一個沒有落下,他似乎想把腦子裡所有知識教給學生,想讓他們“直接”變成對醫學界有用的人。

對他來說時間是珍貴的,因爲不知道未來的哪一天離開這個世界。2019年的五月份,王磊醫生的病情開始惡化,一個月後去世,那年他也才50歲。

“如果我沒那麼拼命,或許今天的結局就不會這樣了……”

王磊的覺悟讓人痛心,他承認自己忽視了工作與健康的平衡。他意識到,過度的勞累並沒有給自己帶來真正的成功,反而是一次次透支了身體。

作爲一名醫生,應該會很重視自己的身體,爲什麼還會得胰腺癌呢?這似乎和王磊醫生久坐、不注重飲食習慣有着很大的關係。

胰腺癌,作爲一種病情發展迅速、惡化快的惡性腫瘤,其預防顯得尤爲重要。胰腺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預防也需要從多方面入手,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飲食是預防胰腺癌的基礎。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有助於降低胰腺負擔,減少細胞增生和癌變的風險。

適量運動也是預防胰腺癌的有效手段。運動還可以幫助控制體重,減少肥胖帶來的胰腺癌風險。

王磊醫生的離世對我國醫學界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但也是我們所有人的一個警示。身體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健康那將什麼都不是。

文/編輯:Likk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