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受理191家同比大增117%,新三板重現掛牌潮

滬深IPO收緊、企業轉道北交所,新三板掛牌數量也大幅增加。

第一財經從全國股轉公司獲取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三板累計受理掛牌企業292家,較去年同期增長58%。其中,今年6月就受理了191家企業的掛牌申請,同比增加117%。截至7月8日,新獲受理企業中242家左右在審。

同時,新三板擬掛牌公司的審覈也在快速推進,進入7月以來,就有80餘家企業進入首輪問詢,這些企業均是在6月下旬獲受理。

新三板市場爲何掀起掛牌潮?渤海證券創新投資總部副總經理張可亮對第一財經分析,目前新三板出現掛牌熱,主因是企業大多希望以新三板爲“臺階”登陸北交所。在滬深市場階段性收緊的情況下,北交所成了最佳的上市渠道。

“一部分公司是因爲去年北交所推進深改,啓動了北交所IPO;另一部分是因爲滬深IPO收緊,加上創業板和科創板提高上市門檻,上市難度大增。”新三板資深人士崔彥軍對記者說,“一些科創屬性不強,或者淨利潤沒有8000萬甚至1億的,也沒有底氣去報雙創板塊,因而轉投北交所”。

也有分析認爲,新三板和北交所受理數量雖然快速增加,但預計發行審覈和新股上市節奏,仍將受到合理把控。

6月受理191單掛牌申請

股轉官網顯示,截至7月10日,新三板共有掛牌公司6146家,其中基礎層3976家,創新層2170家。

今年初,A股市場延續去年下半年的收緊態勢,前五月滬深交易所“零受理”,北交所也僅受理了2家企業的上市申請。

與A股不同,新三板的掛牌申請受理數量,仍在增加之中。今年一季度,股轉受理了23家企業的掛牌申請,2023年同期僅爲8家。6月,股轉公司受理了191家企業的掛牌申請,僅在6月24日-28日當週就有146家獲受理,涉及虎丘影像(蘇州)股份有限公司、襄陽正大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等。

這些新三板掛牌申請新獲受理企業,已快速進入問詢階段。進入7月以來,就有87家企業進入首輪問詢。例如,6月28日掛牌申請獲受理的日照市七星汽車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7月5日收到股轉發出的首輪問詢函。

從企業情況來看,此番申請新三板掛牌的公司,多家曾有“衝A”折戟的經歷。曾從滬市主板“撤單”的衢州南高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 " 南高峰 ")就是如此。

去年2月28日,南高峰的滬市主板IPO申請獲上交所受理,3月20日進入已問詢環節,8月31日披露了該公司及中介機構對首輪問詢函的回覆,直至11月27日因撤單宣告IPO終止審覈。四個月後的今年3月28日,南高峰申請新三板掛牌獲受理,至7月1日已完成第二輪問詢回覆。

此外,從此次申請掛牌企業的業績表現來看,部分企業去年利潤超過億元。

數據顯示,6月下旬掛牌申請獲受理的白雲山(600332.SH)控股子公司廣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淨利潤達6.49億;4月初獲受理的珠海市傑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淨利潤爲6.23億。

新三板重拾熱度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現階段,新三板受到擬上市企業青睞,出現掛牌潮,與A股市場IPO環境密切相關。

“企業掛牌新三板,大部分是奔北交所而來,小部分是爲享受分紅免稅。”崔彥軍稱。

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認爲,新三板掛牌熱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滬深市場IPO收緊,企業轉向北交所,而新三板是企業衝擊北交所上市的必經通道。

按照規定,北交所上市門檻之一是“發行人爲在全國股轉系統連續掛牌滿12個月的創新層掛牌公司”。去年9月,北交所發佈“深改19條”措施後,北交所上市路徑進一步暢通。北交所明確,發行條件中“已掛牌滿12個月”的計算口徑爲“交易所上市委審議時已掛牌滿12個月”,允許掛牌滿12個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掛牌後直接申報北交所上市。

目前,北交所的上市申請受理數量,也明顯都與滬深市場。數據顯示,進入6月之後,A股IPO受理重新開閘之後,滬深市場各有1家企業獲受理,北交所新增受理企業數量則快速增加,當月達28家。

“掛牌熱也表明,從新三板到北交所這條多層次資本巿場的遞進通道,得到越來越多中小企業的認可。”周運南說。

拉長時間線來看,從掛牌企業摘牌出走到迴流,新三板正在重回市場的視線當中。

“目前的掛牌潮,也是相對當前的滬深市場而言,新三板掛牌熱是在2015年、2016年那會。”有新三板人士對記者表示。數據顯示,2016年12月,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達到萬家。但此後幾年,受困於市場流動性,掛牌企業紛紛摘牌出走。

張可亮同時建議,目前也要看到新三板基礎層、創新層市場急需全面深化改革,提升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能力,增加自身的吸引力,才能和北交所一起真正成爲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北交所也需抓住時機推進高質量擴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