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億農村人口擺脫貧困

“現在水泥路都修到家門口了,坐車去縣城半小時就到了。”在湖北省蘄春縣劉河鎮黃金寨村,79歲的黃正堯老人說。截至2023年末,蘄春縣公路通車裡程達4210.8公里,其中農村公路2694條、3737.407公里,村村通了水泥路。

《人類減貧的中國實踐》白皮書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按照現行貧困標準計算,中國7.7億農村貧困人口擺脫貧困;按照世界銀行國際貧困標準,中國減貧人口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70%以上,大大加快了全球減貧進程。與此同時,農村基礎設施從匱乏落後實現根本改觀,全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都已從0提升到90%。

開啓減貧新徵程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政府提出到20世紀末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的目標,制定“三步走”發展戰略,提出“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實施一系列農業農村重大改革,從國家層面開展大規模、有計劃、有組織的扶貧開發。

1994年,我國提出,從1994年到2000年,力爭用7年左右時間,基本解決當時全國農村8000萬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1996年,黨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進一步明確到20世紀末基本解決貧困人口溫飽問題的目標不動搖,確定了由救濟式扶貧轉向開發式扶貧的基本方針。按照當時的扶貧標準,2000年底,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3209萬人,貧困發生率降低到3.5%。

2011年,黨中央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我國的扶貧開發,從以解決溫飽爲主要任務的階段轉入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發展差距的新階段。按照當時的扶貧標準,2010年底,我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到2688萬人,貧困發生率降爲2.8%;2011年,扶貧標準提高到2300元,在新的扶貧標準下,我國貧困人口爲1.22億。

打贏脫貧攻堅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進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作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明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匯聚全黨全國全社會之力打響脫貧攻堅戰。

到2020年底,我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

接續推進鄉村振興

2020年底打贏脫貧攻堅戰後,我國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同時,接續推進鄉村振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完善覆蓋農村人口的常態化防止返貧致貧機制,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分層分類幫扶制度。健全脫貧攻堅國家投入形成資產的長效管理機制”的決策部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鄉村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瞄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的目標,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提高鄉村基礎設施完備度、公共服務便利度、人居環境舒適度,讓農民就地過上現代文明生活。2022年,《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印發。

在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下,我國鄉村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四好農村路”建設成效顯著;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到60%;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同時,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高,學前教育發展提升行動、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等深入實施,“特崗計劃”爲中西部地區22個省份的1000多個縣、3萬多所鄉村學校(含村小、教學點)補充特崗教師約115萬人。累計建設村衛生室超過58萬個。(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記者:黃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