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磅大猩猩10奈米拖了4年 能逆轉檯積電客戶超車困境?
美國處理器大廠英特爾週三(2日)發表新品Tiger Lake,這也是去年英特爾發佈首款10奈米制程處理器Ice Lake後新一力作,被視爲向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挑戰,不過,英特爾目前在CPU、GPU都面臨新對手積極搶攻市佔率,加上英特爾10奈米制程的計劃已經延宕4年,加上委由臺積電的先進製程代工生產,能有待市場觀察。
英特爾日前宣佈將延遲7奈米制程6個月時間,並延長1年時程纔有可能進行生產流程,導致英特爾股價重挫逾16%,也讓臺積電更加穩固先進製程領先優勢,臺積電甚至有可能取得英特爾晶圓代工業務外包的訂單,臺積電股價因此飆漲、突破400元大關。
臺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稱英特爾爲「700磅大猩猩」,形容該公司在半導體產業的強大地位,但經過10年,臺積電在晶圓代工領域、甚至是先進製程封裝技術也不容對手忽視。
據國際調研機構IDC資料顯示,英特爾在2017年於筆電處理器市佔率達92%,同期間競爭對手AMD市佔率表現還沒超過7%。但在蘇姿豐於2014年接任AMD執行長一職後,不僅讓這家公司一掃頹勢,2019年委由臺積電7奈米Ryzen 3000 處理器,獲得市場熱烈迴響,甚至直接挑戰英特爾市佔率,截至2020年上半年,英特爾市佔率下滑至80%,AMD上升至近20%。
據半導體效能測試網站《Tech Centurion》數據指出,臺積電N7+達1.158 億個電晶體,贏過三星的9530 萬個,即便以沒導入EUV 技術的10奈米制程,也有6030 萬個,遠勝三星的 5180 萬個。雖然英特爾10奈米制程,每平方公釐電晶體達1.008 億個,遠超於臺積電、三星,但英特爾在製程微縮技術卻落後這2家廠商,導致7奈米制程研發時程受阻,失去了多年以來的競爭優勢。
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則是受惠於高效能運算(HPC)、資料中心、AI等領域快速成長,更在最新一季財報資料中心業務首度超越本業遊戲機業務,近期再度推出新系列遊戲顯卡,代表NVIDIA仍持續着墨本業,激勵股價飆漲,並在早些時間市值超越英特爾,目前市值達到3411.02億美元。不過,英特爾營收仍穩佔全球第一,至於今年首次擠進前十的華爲海思半導體
不過,在陸美科技產業競爭下,美國國會提議編列預算228億美元扶持美國半導體產業,英特爾這類「垂直整合製造」(IDM)模式半導體廠預計成爲美國政府大力資助對象,加上美國整體的半導體產業技術仍獨步全球,臺積電也宣佈2021年啓動亞利桑那州設廠計劃,英特爾只要站穩腳步加強研發,爲「700磅大猩猩」仍有他的優勢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