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歲老人患尿毒症,求兒子送自己去透析遭拒:醫院你又不是不識路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輕輕一點“關注”按鈕,這不僅能讓您便捷地接收我們後續爲您精心準備的精彩文章,更能讓您在閱讀的海洋中暢遊時,隨時與我們交流心得,分享感悟。您的每一次點擊、每一個評論,都是對我們創作熱情的極大鼓舞,也是我們不斷進步、持續創新的源泉

我叫陳伯伯,今年75歲了。我和妻子相依爲命,過着清貧但其樂融融的晚年生活。我們的獨子陳小明今年45歲,在市裡一家外資公司上班,薪水還可以。他和妻子賈姐住在城裡的一套小兩居房子裡,日子過得勉勉強強。我和他們的關係一直很好,只是最近幾年他事業有起色,時間越來越少陪伴我們老兩口。

我們一家老小住在市郊一個老舊的小區裡。這裡房租便宜,生活機能齊全,離市區也不太遠。我每天都會去小區裡的公園遛遛彎,打打太極拳,晨鐘暮鼓、有說有笑,過着清閒日子。只是最近身體狀況每況愈下,總覺得渾身無力、腰痠背痛。有一天,我突然大量血,嚇壞了我和老伴。

"老伴,快看,我怎麼出這麼多血啊?"我拿着盆子,驚慌失措地對妻子說。

"天哪,這麼嚴重的血,我們快去醫院檢查吧!"妻子焦急地說。

在醫院,經過一系列檢查後,醫生告訴我們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陳伯伯,你患有毒症,腎臟功能已經嚴重衰竭。如果不及時透析,情況會越來越糟。"

聽到這個可怕的診斷結果,我們全家人都被嚇壞了。我立即給兒子陳小明打電話,希望他能夠支持我們度過這次難關。

"小明啊,你得幫幫我們老兩口。"我哽咽着對電話那頭的兒子說,"醫生說我得馬上開始透析治療,你能不能幫忙安排一下?"

"爸,這件事情我真的太爲難了。"陳小明有些猶豫,"您知道的,我工作太忙了,再加上貸款供房壓力那麼大,我實在沒有太多精力分身去照顧您。而且透析費用也太高了,我一個人根本負擔不起啊。"

聽到兒子這樣說,我無助地垂下了雙手,眼淚奪眶而出。我的妻子更是痛哭流涕,難以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我們曾經在兒子最困難的時候全力以赴地支持他,而如今當我們需要他的時候,他卻如此看着我們。

兒子那冷淡的回答就像一把尖刀,深深地刺痛了我這個做父親的心。我默默地掛斷了電話,眼前一片昏暗。腦海裡開始回放起撫養兒子的種種艱辛往事。

當年我們年輕的時候,日子確實很苦。爲了給兒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我和妻子從農村進城打工,風裡來雨裡去。白天在工地上乾重活,晚上還要在小巷子裡推着小推車賣點小吃,才能勉強維持一家人的溫飽。兒子讀書的時候,我們更是連吃都吃不飽,就爲了給他一分錢的學費。

另一邊,陳小明掛斷電話後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矛盾之中。作爲獨子,他當然知道父母對他的殷殷期望。他們含辛茹苦地供養自己長大,是希望自己有出息,而不是將來有一天會把他們拋之腦後。

可是,陳小明的生活壓力也是巨大的。單位加班加點,領導懨懨;妻子嫌棄他賺錢少,總是對他指手畫腳;而且他們還有一大筆房貸要還,每個月的供款就已經讓他喘不過氣了。要是再爲父母出錢治病,他恐怕就要在生活和事業之間失去平衡。

陳小明是個傳統的中國人,他當然懂得孝順父母的道理。可是現實生活總會讓人屈服於現實的利益考量之下。在這種兩難的困境中,陳小明選擇了自私一點,這讓他感到無比的內疚和自責。

從家到醫院,陳伯伯需要先步行20多分鐘到公交車站,再乘坐40多分鐘的公交車。平常這對他來說都是小菜一碟,但現在身體每況愈下,這一路走走停停,他就已經止不住地喘息、冒冷汗了。

到了醫院,陳伯伯又遇到了新的困難。作爲地地道道的老年人,他對醫院的流程和科室分佈全然陌生。他東跑西跑,終於找到了腎內科的門診部。可就在他終於坐下來喘口氣的時候,工作人員告訴他,要先去綜合樓三樓的透析中心預約掛號。

陳伯伯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但他堅持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儘管跌跌撞撞,但他從未放棄。他知道,這是自己求生的唯一希望,他一定要勇敢地去爭取。

終於,陳伯伯在透析中心完成了預約手續,可是接下來的治療費用怎麼辦?他已經是全身散了架,身無分文了。陳伯伯鼓起最後一口氣,硬着頭皮去找醫院的工作人員求助。

"同志,你們能不能先幫幫我?我是真的付不起這麼多錢的透析費,可是不治療的話,我就會一點點等死。你們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讓我先開始治療,錢的事情以後再說?"陳伯伯滿頭大汗,語無倫次地求援。

眼看着陳伯伯一臉絕望,社工們也感到非常無助。就在這時,一名熱心的護士主動站出來,把這個可憐的老人的遭遇拍下來,併發到了醫院的工作羣裡。很快,這件事就在整個醫院裡傳開了,引起了轟動。

陳伯伯的遭遇在網上迅速引發熱議。有人同情他,有人譴責他的兒子,也有人質疑醫院的冷漠態度。總之,這件事很快就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引起了廣泛關注。

"怎麼會有這樣的兒子,簡直是暴殄天物!把父母養大了,到最後卻這樣對待他們,太令人髮指了!"

"作爲大醫院,怎麼能對一個孤苦伶仃的老人如此漠不關心?你們就不應該先救人於危難嗎?"

"我覺得這事兒雖然兒子有錯在先,但我們更應該呼籲政府和社會給予這樣的患者應有的人道主義關懷和援助。"

網上的討論聲浪此起彼伏,陳伯伯的遭遇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就在這種輿論壓力下,有關部門也迅速行動了起來。

在這場輿論的風暴中,陳小明也深受其擾。他上網一看,到處都是對他謾罵的聲音。雖然他心裡明白自己的做法確實有錯,但當親朋好友、同事甚至一些陌生人都開始指責他的時候,他還是感到無地自容。

"我真是太自私了,怎麼就把父親的死活當兒戲呢?他們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我卻在他們遭遇困難的時候視而不見,簡直是罪無可恕!"

陳小明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爲。他意識到,雖然現實生活的確讓人喘不過氣來,但那終歸是自己的私事,而父母的健康纔是大事。他們年紀那麼大了,要是出了什麼事,自己這輩子都難以釋懷。

更重要的是,陳小明意識到,父母對他的愛是無私的,是永不會被金錢利益所淹沒的。他們把自己的青春都奉獻給了兒子,就是希望兒子將來能過上好日子。而現在輪到兒子照顧父母的時候了,他卻做不到對等的回報,這讓他感到無地自容。

就這樣,在痛苦的自我反省中,陳小明終於下定決心,要爲自己的過錯贖罪,要全力以赴去幫助父親。

"爸,對不起,我上次的做法太自私了,真是對不住您老人家。您就是我的命根子,我怎麼能那樣狠心地拋棄您呢?"陳小明在電話裡哽咽着說,"您放心,兒子這次一定會盡全力,不惜一切代價,幫您把病治好的!"

陳伯伯被兒子這一番真摯的話語深深觸動了。他哭着說:"小明啊,我知道你這些年也很不容易。但是你要記住,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永遠是一家人。只要我們同心協力、攜手共渡難關,就沒有什麼是解決不了的。"

就這樣,父子兩人終於化解了這次的矛盾和誤會。陳小明馬上安排妻子賈姐照顧好公婆,而他自己則立即請了長假,親自陪同父親去醫院開始了透析治療。

這次的經歷讓陳小明深有體會,親情是人世間最珍貴的情感紐帶。它不是有形的金錢利益可以衡量的,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能夠讓人戰勝一切困難和誘惑。

父母用整個青春年華孕育了我們,將全部的愛都給予了我們。等到他們年老體衰的時候,我們應該以更多的愛去回報和孝順他們,而不是用金錢利益的算計去對待他們。生命短暫,今天的父母,明天就會成爲我們自己。如果連這最基本的親情都無法維繫,那我們就會淪爲了無情無義的人。

陳小明意識到,他差點就失去了這個寶貴的親情。如果不是輿論的喚醒,他可能會後悔一輩子。他發誓以後一定要更好地體現兒子對父母的孝心,用自己的行動去珍惜這份親情。

這次事件也讓人們看到了社會輿論的力量。一個小小的個人家庭矛盾,被曝光在陽光下後,竟然引發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正是這股強大的輿論力量,讓陳小明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並最終走上了正道。

如果沒有網友們的熱議,新聞媒體的報道,有關部門的重視,這件事可能就這樣被埋沒了。陳伯伯也許就會這樣默默地離世,而兒子也永遠無法意識到自己的過錯。

可見,社會的力量是巨大的。每個人都應該爲社會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用自己的聲音去影響周圍的人和事。只有用正能量去喚醒更多人,社會才能朝着更加文明、更加正義的方向前進。

在兒子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下,陳伯伯的透析治療一切順利。他每週都需要去醫院透析兩到三次,每次4個小時。雖然過程辛苦,但他卻從未有過半點怨言。相反,他總是滿懷感激地說:"要是沒有小明的幫助,我早就撒手人寰了。有兒子在身邊照應,我就無所畏懼了。"

在兒子的悉心照料下,陳伯伯的身體狀況逐漸好轉。他原本那種渾身無力、腰痠背痛的症狀開始緩解,精神狀態也變得格外良好。醫生說,只要堅持透析治療,控制好生活起居,他的腎功能完全可以維持下去,繼續過上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這次的經歷,讓陳小明對親情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他決心要以後多陪陪父母,好好孝順他們,彌補過去的遺憾。週末的時候,他就會把父母接到城裡和自己及妻子團聚,一家人其樂融融。

陳伯伯看着一家人的溫馨場景,內心無比欣慰。他覺得自己這一生最大的心願就是看到兒子成家立業,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現在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他也可以放下心中的唯一牽掛,安享晚年。

"有你們在身邊,我就什麼都不怕了。"陳伯伯笑着對一家人說,"咱們要永遠團結一心,把家人的愛好好珍惜。只要我們在一起,就沒有什麼困難是跨不過去的。"

大家聽了,紛紛點頭表示贊同。他們一家人就這樣重新凝聚在了一起,共同期待着更加美好的未來。

雖然家庭生活重新步入正軌,但陳小明的職場生活卻遇到了新的困擾。由於他請了長假專心照顧父親,工作上的進度嚴重滯後,領導和同事對他的評價也大打折扣。

"陳小明,你最近怎麼這麼散漫啊?項目進展緩慢,質量也直線下滑,要不要我們換個項目經理?"

"陳經理,您可得加把勁兒了,咱們部門的考覈就指望您這個大腕拉一把了。"

面對同事們的指責和壓力,陳小明感到無比的無助。他知道自己確實在工作上有所疏忽,但父親的病況又迫在眉睫,他只能分身乏術。要是工作做不好,收入就會減少,那父親的治療費用怎麼辦?可是如果不顧父親的病,那他這個兒子又說不過去。

看到丈夫的這種狀態,賈姐深感揪心。她知道陳小明現在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內心一定極度矛盾。作爲知心愛人,她決定主動爲丈夫排憂解難。

"小明啊,你最近是不是太操勞了?工作家庭兩頭應付,確實很不容易。"賈姐體貼地說,"不如你暫時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父親的身上吧,至少等他的病情穩定下來後,你再全身心投入工作。"

"可是如果這樣做,我的職場生涯會就此中斷啊。"陳小明嘆了口氣,"你也知道現在的競爭有多激烈,一旦我失去了現在的地位,將來要重新在職場上重新站穩腳跟可就難上加難了。"

"那你是打算兩全其美嗎?可是人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是有限的,你怎麼可能什麼都抓住呢?"賈姐語重心長地說,"與其把自己撕扯得筋疲力盡,不如先把最重要的事情處理好。等你把父親的病顧好了,我們再想別的辦法重新打拼事業,也不遲啊。"

聽了妻子的建議,陳小明沉思了良久。他意識到賈姐說得很有道理,自己確實不應該勉強去追求所謂的"全面發展"。現在最重要的,是先把父親的病顧好,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就這樣,在妻子的開解下,陳小明下定決心,先暫時放下工作,全心全意照顧好父親的病情。他主動向公司請了長期無薪休假,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了父親的治療和康復上。

起初公司還是不太理解陳小明的決定,但後來在他的誠懇解釋下,領導們終於表示了支持。"家人的健康比工作更重要,你現在把心思放在家裡也是應該的。等你父親的病好了,公司這邊隨時歡迎你回來。"

就這樣,陳小明徹底卸下了工作的重擔,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父親的康復事宜中去了。他陪伴在父親身邊,每週三次定期去醫院做透析,其餘時間則負責照顧父親的飲食起居。

在兒子的精心照料下,陳伯伯的病情終於有了明顯的好轉。他原本那種疲憊不堪、腰痠背痛的症狀逐漸減輕,精神狀態也越來越好。醫生告訴他們,只要堅持透析,並且控制好生活起居,陳伯伯的腎功能是完全可以維持下去的。

就這樣,在家人的全力支持下,陳伯伯終於渡過了這次生命的難關。陳小明也爲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他並不後悔。相反,他很慶幸自己當初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整,陳小明開始重新考慮自己的職業發展問題。由於他在原來的公司已經休假太久,領導們難免會對他有些成見。於是,在權衡利弊後,他決定另謀高就,開始一個全新的職業生涯。

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和人脈關係,陳小明很快就在一家實力不俗的公司謀得一個不錯的職位。雖然起薪水平比之前要低一些,但至少保住了自己在行業內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新的工作環境相對寬鬆,他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

"以後我一定會好好規劃工作和生活,讓兩者保持平衡。我已經吃過虧了,不會再重蹈覆轍。"陳小明下定決心,躊躇滿志地開啓了新的人生階段。

通過這次的經歷,陳小明深有體會,家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情,是無論如何都要優先考慮的。我們每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麼都去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