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分!國外拿大獎,國內被禁30年!卻是中國最偉大的神作…
壹 | 當我寫下他人的疼痛,也寫下了自己疼痛。
那一年,我還年輕…
我讀餘華的時候,他已經是知名作家,不過遠沒有現在這樣紅…
我先看了張藝謀電影《活着》,再去讀原著…
看電影的時候,我覺得電影已經很好了...
看完小說,才發現:電影遠不如小說。
大概是因爲…
電影拍出了福貴的苦難,卻沒有拍出福貴的疼痛…
電影《活着》海報
比如,福貴的小兒子有慶怎麼死的?
電影這樣拍…
那一天,當地縣長疲勞駕駛,開車撞塌了學校的圍牆,砸死了在牆根下睡覺的有慶…
但小說卻是這樣寫的…
縣長的女人生孩子,難產,大出血…
老師發動五年級以上的學生去醫院獻血...
孩子們挨個驗血,只有有慶的血型對上了…
醫院的人爲了救縣長女人的命,拼命抽有慶的血,把血都抽乾了...
有慶腦袋一歪,摔在地上死了…
對比電影和小說...
雖然有慶都因爲縣長而死,但有明顯的差異…
電影中的有慶之死,是意外,是命運無常…
而小說中的有慶之死,是人禍,是掌權者對無權者生命的剝奪…
疼痛感,是這個世界最通用的語言。
無論你是什麼民族,何種膚色,有怎樣的價值觀,對疼痛的感受都是相似的…
正如餘華所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比疼痛更容易的溝通。
在某篇文章裡,餘華還講過這樣一個疼痛的故事…
這一天,一對失業已久的夫婦帶着他們年幼的兒子,在回家路上經過一個水果攤,兒子求父母爲他買一根香蕉,只要一根就行。
可是貧窮的父母掏出身上所有的錢,都不夠買一根香蕉,只好強行把孩子拉走…
孩子大哭,他已經很久沒有吃過香蕉了…
孩子持續不斷的哭聲,讓父親惱怒了,父親動手揍了他。
母親跑過來推開父親,夫妻倆爭吵起來…
在孩子哭喊聲中,妻子的責備聲中,這個父親突然感到一種悲哀,悲哀又演化成仇恨,他恨起了自己…
他恨自己的無能,恨自己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連兒子想吃一根香蕉的願望都不能滿足…
他走上陽臺,縱身一躍,跳下了十多層的高樓…
此時,年幼的兒子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仍然在爲一根香蕉哭泣…
母親找出來一根繩子,將一把凳子搬到屋子中央,站上去以後,從容不迫地把繩子系在頂燈的鐵勾上…
她將繩圈套進自己的脖子後,看到哭泣的兒子迷惑地看着自己,她將頭從繩圈裡伸出來,跳下凳子,走到兒子跟前,將兒子和他坐着的椅子掉換了一個方向,讓兒子背對自己。
然後她走回來,站到凳子上,重新將繩圈套住自己的脖子,傷心地看着兒子哭泣的背影,踢掉凳子,上吊自盡。
父母雙亡以後,孩子仍然哭泣不止。孩子的哭泣不再是爲了一根香蕉。
餘華並沒有告訴讀者,上面這個故事是否源於真實事件…
但作爲讀者,我們分明從文字中讀到“真實感”和“疼痛感”…
一方面,來自於我們對於時代和社會的認知…
那些真實的社會新聞告訴我們:這樣的事件,很可能真實發生過,正在發生着,又或者將會發生。
另一方面,也來自於餘華文字中那些細緻而戳痛心靈的細節描寫…
比如,夫妻吵架中,父親那段心理描寫:
他恨自己的無能,恨自己沒有工作沒有收入,連兒子想吃一根香蕉的願望都不能滿足…
我想,每一個父親,都能在這段文字描述中,讀到那種身爲人父卻又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劇痛感…
甚至,也能理解,那是一種讓人想死的疼痛…
比如,妻子將繩圈套進自己的脖子後,看到兒子看着自己…
她將頭從繩圈裡伸出來,走到兒子跟前,將兒子和他坐着的椅子掉換了一個方向,讓兒子背對自己。
這段描寫,寫出了一個將死母親最後的溫柔:不讓兒子成爲一個親眼看見母親死亡的人。
老實說,我見過很多寫作苦難的作家,但卻很少讀到讓人疼痛的文字…
我想,這也是今天的年輕人那麼喜歡餘華的原因之一...
在他筆下的故事裡,有我們能感知的真實的疼痛…
正如餘華所說:當我寫下他人的疼痛之時,也寫下了自己疼痛。因爲,他人的疼痛,也是我的疼痛。
貳 | 真實的荒誕和荒誕的真實
我還記得第一次讀《許三觀賣血記》時的情形…
那是一個悶熱的夏日午夜,少年不識愁滋味的我,輾轉難眠…
隨手在牀頭抓了一本書…
胡亂翻開,先看了結尾,我記得那本書的最後一句是:屌毛出得比眉毛晚,長得倒比眉毛長。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50年代…
那時,許三觀第一次賣血,賣了400毫升,拿到35塊錢…
韓國電影《許三觀賣血記》改編自餘華同名小說
賣完血後,他們幾個同鄉來到勝利飯店…
每人點了一盤炒豬肝和二兩黃酒…
據說,賣血之後,一定要喝二兩黃酒,吃一盤炒豬肝…
因爲,豬肝補血,黃酒活血。
憑着這35塊,許三觀把許玉蘭娶回了家…
許三觀沒想到的是,在今後的幾十年裡,他要反覆賣血…
孩子闖了禍,賣血來賠…
孩子要治病,賣血來治…
家裡揭不開鍋,賣血買食物…
每當災難降臨,許三觀總能通過賣血來救急...
他先後十一次賣血,幫助這個小小家庭度過了一個個難關。
命運一劑毒藥,賣血是許三觀的解藥。
直到這一天…
許三觀老了,頭髮白了,牙掉了七顆,腦子也不太清楚了…
他在街上閒逛,路過勝利飯店,他聞到飄散在空中的炒豬肝氣味…
他很想吃一盤炒豬肝,喝二兩黃酒…
他決定再去賣一次血…
許三觀賣了一輩子血,都是爲了別人:爲老婆,爲孩子,爲家庭…
但這一次,他人生的第十二次賣血,終於是爲了自己,爲了能吃一盤炒豬肝和二兩黃酒…
但醫院卻告訴他:你老成這樣了,沒人要你的血,只有油漆匠會要你的血,傢俱做好了,上油漆之前要刷一道豬血…
許三觀崩潰了,他想着四十年來,每次家裡遇上災禍,都是靠他賣血度過去的,以後他的血沒人要了,家裡再有災禍怎麼辦?
他在大街上絕望地哭了起來。
眼淚在他臉上刷刷地流,流到了脖子上,流到了胸口上,他擡手擦了擦,眼淚又流到了他的手上…
讀到這裡,窗外已是天光大亮…
短短一夜,我彷彿陪着許三觀,經歷了他的悲喜,品嚐了他的甘苦,度過了他人生中的四十年…
我走上陽臺,看着逐漸醒來的城市,恍如隔世,彷彿度過了一生…
讀《許三觀賣血記》的前半段,我覺得這是一個荒誕故事,充滿了戲謔、調侃和黑色幽默…
讀到後半段,又彷彿置身於現實,許三觀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似乎都真實發生過、發生着、或者將要發生…
我彷彿穿行在現實與荒誕之間…
這種感受,幾乎在每次我讀餘華小說時,都會發生…
比如,在讀《第七天》的時候…
我分明感到書中所寫的“有關方面隱瞞事故死亡人數”“醫院將死嬰當醫療垃圾處理”“男子假扮女人賣淫”等細節,都來源於真實的新聞報道…
但你卻在餘華的描述中,讀出某種不真實的魔幻感…
直到口罩三年降臨,在親身經歷了堪稱魔幻現實主義的三年之後...
我忽然發現:原來,荒誕和現實不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之間輕微的分界在於方向的不同。
比如,《許三觀賣血記》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大饑荒期間…
許三觀一家躺在牀上,飢餓讓他們不想動,但又睡不着。
許三觀說:今天我過生日,我用嘴給你們每人炒一道菜。想吃什麼,你們自己點。一個一個來,先從老三開始。
韓國電影《許三觀賣血記》
老三說:我想吃肉。
許三觀說:我就給老三做一個紅燒肉。肉,有肥有瘦,最好是肥瘦各一半,而且還要帶上肉皮,我先把肉切成一片一片的,有手指那麼粗,半個手掌那麼大,我給老三切三片…
老三說:爹,給我切四片。
許三觀說:我切四片肉…
老三又說:爹,給我切五片肉。
許三觀說:你最多隻能吃四片,你這麼小一個人,五片肉會把你撐死的。我先把四片肉放到水裡煮一會,煮熟就行,不能煮老了,煮熟後拿起來晾乾,晾乾以後放到油鍋裡一炸,再放上醬油,放上一點五香,放上一點黃酒,再放上水,就用文火慢慢地燉,燉上兩個小時,水差不多燉干時,紅燒肉就做成了…
許三觀聽到了吞口水的聲音。
他說:是老三一個人在吞口水嗎?我聽聲音這麼響,一樂和二樂也在吞口水吧?許玉蘭你也吞上口水了。你們聽着,這道菜是專給三樂做的,只准三樂一個人吞口水,你們要是吞上口水,就是說你們在搶三樂的紅燒肉吃。
老三舉報說:一樂和二樂在吞口水。
許三觀訓斥道:一樂,還沒輪到你吞口水。
那天晚上,許三觀用嘴給三個孩子做了三份紅燒肉,給他老婆許玉蘭做了一道清燉鯽魚,還給自己做了一盤爆炒豬肝…
後來,屋子裡吞口水的聲音響成一片…
許三觀說:這盤爆炒豬肝是我的菜,一樂、二樂、三樂,還有你許玉蘭,你們都在吞口水,你們都在搶我的菜吃。
他哈哈大笑起來,接着說:今天我過生日,大家都來嚐嚐我的爆炒豬肝吧。
這是一段讓我難忘的描寫…
它寫活了飢餓,也寫活了樂觀,更重要的是它寫出了荒誕中的真實,以及真實裡的荒誕。
叄 | 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在這個冷峻而嚴酷的時代,在這個雞湯與正能量氾濫成災的年代…
我覺得,“溫暖”已經是一個僞善的詞彙…
那麼,餘華是如何描摹“溫暖”和“人性光明面”的呢?
比如,《活着》中的一段…
那一年,鳳霞12歲…
爲了讓兒子去學堂唸書,福貴決定把女兒鳳霞送給別人家養…
這一幕,餘華是這樣寫的…
我揹着鳳霞走,到了城裡,看看離那戶人家近了…
我就在路燈下把鳳霞放下來,把她看了又看,鳳霞是個好孩子,到了那時候也沒有哭,只是睜大眼睛看我…
我伸手去摸她的臉,她也伸過手來摸我的臉…
她的手在我臉上一摸,我再也不願意送她到那戶人家去了,揹着鳳霞就往回走。
鳳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緊緊抱住我,她知道我是帶她回家了。
回到家裡,我說:就是全家餓死,也不送鳳霞出去。
《活着》劇照
這是一段殘酷、痛心、同時又溫暖的描寫…
爲了讓兒子上學,把女兒送給別人…
用當下的眼光看,這是典型的“重男輕女”,是極其殘酷和不公平的行爲…
福貴夫婦應該被人肉,被聲討,他們的信息應該被掛到網上,讓網友們批判三天三夜…
同時,這段描寫又細緻刻畫出,女兒鳳霞超越年齡的懂事、乖巧和善解人意…
我們知道,故事中,鳳霞是個啞巴,不會說話…
所以,鳳霞和父親的溝通,都用肢體動作…
深夜,寒風中,昏黃的路燈下,一個父親要把自己的女兒送給別人…
女兒懂事,怕父親難過,一點都沒哭…
父親伸手摸了摸女兒的臉,女兒也伸過手摸了摸父親的臉…
父親的難過,女兒的安慰,在這個摸臉動作中,被無聲的表達了出來…
在那一瞬間,福貴心軟了…
後來,他回憶道:她的手在我臉上一摸,我再也不願意送她到那戶人家去了,揹着鳳霞就往回走。
餘華用幾句話描寫出了福貴和鳳霞在回家路上的心情…
鳳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緊緊抱住我,她知道我是帶她回家了。
網上很多人說:餘華把悲傷留給讀者,把快樂留給自己。
這話,只說出了部分事實…
餘華的六部長篇:《在細雨中呼喊》《活着》《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第七天》《文城》
他故事中的大多數人物,都歷經苦難,飽受摧殘,可以用悲慘來形容…
但是,如果你細細品嚐,卻又能在那一個個看似絕望的故事中,讀到人性在黑暗中的微光,以及在近乎絕望的苦難中僅存的溫暖…
正如小說《活着》中,福貴所有親人都離他而去,只剩下一頭與他同名的老牛…
但福貴認爲,他擁有了美好的人生...
他有最好的妻子,最好的女兒和兒子,以及最好的女婿和外孫…
雖然他們每個人都只陪他度過了一小段時間...
但福貴覺得,已經足夠幸運了…
所以,餘華在《活着》韓文版自序中寫道: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這本書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肆 | 窄如手掌,也寬若大地的人生
衆所周知,餘華是當今炙手可熱的網絡紅人,幾乎每一個互聯網平臺都在享受他帶來的流量紅利…
他在抖音上的視頻切片,比電影明星都要多…
他說過的俏皮話,以億爲單位的觀看量,在網上廣爲流傳…
作家:餘華
甚至,我覺得,看過他小說的人,可能沒有看過他短視頻的人多…
這是一個遺憾…
因爲,他的小說比他本人,精彩得多…
我開始喜歡餘華的時候,他還不是個網紅,也沒聽過他講話,甚至也不知道他長什麼樣子
那時候,我只是單純的喜歡他寫的故事
我喜歡在他的故事裡,讀到生活的真實,命運的無常,人性的複雜,以及這個世界的荒誕不經…
正如他在《兄弟》後記中所寫的那樣:
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箇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
四百年間的動盪萬變濃縮在了四十年之中,這是彌足珍貴的經歷。
連結這兩個時代的紐帶就是這兄弟兩人,他們的生活在裂變中裂變,他們的悲喜在爆發中爆發,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地天翻地覆,最終他們必須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因爲讀餘華,我纔會知道…
原來一個小老百姓的一生,也可以是一部史詩…
就像《活着》中,福貴這輩子,他曾經是地主的兒子,紈絝子弟,爛賭鬼,國軍逃兵,貧下中農,兩個孩子的父親,一個孩子的外公...
他的生命軌跡,穿過舊社會、解放戰爭、土改、大躍進、大鍊鋼鐵、大饑荒、人民公社、文革...
他親眼目睹自己的父母、妻子、女兒、兒子、女婿、外孫、好朋友、死對頭,一個個離他而去...
而他自己,生裡來死裡去,一直活到連老天都拿他沒辦法的年紀...
從某種角度去看...
福貴輕如鴻毛的一生,也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
就像餘華所說的那樣:福貴的一生,窄若手掌,同時也寬如大地。
本文部分引用:《活着》《許三觀賣血記》《兄弟》《第七天》《差距》| 作者:餘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