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祝山車站實質花了12年改建 締造5個第一
今祝山車站正式啓用,百年蒸機Shay31號化身迎賓列車載客停靠。(林鐵及文資處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阿里山祝山車站全新改建完工,除3年工程期,事實上從12年前就開始進行規畫設計等相關作業。(林鐵及文資處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阿里山祝山車站歷時3年改建完工,20日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安排頭目、長老等賓客,搭乘百年蒸機Shay31號迎賓列車,從阿里山站開往祝山站停靠,預告從21日清晨起,觀日列車將恢復停靠祝山車站,而今天的記者會上,林鐵及文資處長黃妙修也透露,其實早在12年前就委託建築師進行規畫、設計,過程中歷經幾次變動、修正,再加上文資、水保等審查工作,光前置業作就花了9年時間,也因爲經歷衆人12年的努力,才能締造5個第一。
阿里山祝山車站全新改建完工,因爲經歷衆人12年的努力,才能締造5個第一。(林鐵及文資處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阿里山祝山車站全新改建完工,因爲經歷衆人12年的努力,才能締造5個第一。(林鐵及文資處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祝山車站改建工程以「光明的起點」爲發想,將雲霧繚繞山巒意象巧妙融入屋頂設計,利用車站自然的地形坡度,從月臺、前廳、主要階梯和觀日涼亭,迎造出旅客彷彿穿越雲浪登上觀日平臺,迎接日出破曉。
此外,車站保留弧形月臺,延續文資價值,鋼構建築與國產紅檜、柳杉與相思木材結合,剛柔並濟、也易於維護,至於車站大廳、月臺地坪木紋平板磚斜紋鋪及入口意象菱紋天花板取自鄒族文化圖騰,呼應鄒族凝聚信念力量的庫巴意象,將在地鄒族部落元素轉化成空間元素。
今祝山車站正式啓用,百年蒸機Shay31號化身迎賓列車載客停靠。(林鐵及文資處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來自來吉部落的鄒族古謠隊獻唱塔山之歌,優美的原聲穿透祝山車站,撼動賓客心靈。(林鐵及文資處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爲兼顧人文與自然的友善環境措施,車站月臺採筏式基礎,設置400噸雨水回收池,每次注滿水可供2個月使用,大大改善山區缺水問題,林鐵及文資處副處長周恆凱說,從屋頂管線就能收集雨水引進回收池。至於整主樓梯屋頂開口保護珍貴原生紅檜生長,回植車站原植栽,輔助植生促進環境覆育,將照明儘量控制在車站內,避免光源外溢,降低對生態影響。
另爲減少邊坡地質的擾動,新祝山車站保留原有樓梯基礎,以微型樁作爲主樓梯支承,低反射有色透明電梯避免鳥擊窗殺危害,並搭配無障礙動線,創造更友善溫暖的旅遊體驗,而且增加6成的空間,舒適優雅。
參與祝山車站改建相關人員一起留下歷史鏡頭。(林鐵及文資處提供∕呂妍庭嘉義傳真)
黃妙修說,祝山車站不但兼含文化景觀、生態永續及友善服務概念,更爲阿里山林鐵創下5個第一紀錄,包括全臺海拔最高車站、第1座內政部評鑑通過,鑽石級綠建築高山車站、第1座採用智慧生態照明的車站、第1座具蓄水功能月臺車站及第1座雙層單側岸壁式弦月造形月臺,強調創造這麼多第1,要感謝許多人的付出。
今祝山車站啓用記者會上,林鐵及文資處透過影像紀錄,還原祝山車站改建工程,在林鐵及文資處、許育嘉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沈明信聯合土木技師事務所、大將作營造股分有限公司及來自各學界專家努力下,祝山車站3年工程期間,克服地勢、天候與疫情種種困境,打造最高海拔、最高品質的林鐵雙高車站。
林業署副署長廖一光說,今天祝山車站改建後啓用,是非常重要、歷史性一刻,今天所有的活動也會被以後的歷史紀錄下來,指歷時12年非常不容易,雖然工程只進行3年,但前面9年從設計理念、文資審查花了很多時間,從今天開始,祝山車站會以展新面貌服務大家,可說是臺灣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