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演繹“王者交替” 蔡崇信洗去張勇印記

大望財訊/文

聚是一團火,散開並不是滿天星。

在張勇宣佈卸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職務後僅2個月,阿里已跑步進入蔡崇信時代。

新任掌門人蔡崇信也閃電般作出多項重大戰略調整。

11月16日,阿里巴巴發佈2024財年第二財季財報,這座巨無霸企業開始調整航行方向:

盒馬暫停IPO、阿里雲不再完全分拆。

同時,新任CEO吳泳銘公佈了阿里第一批戰略級創新業務,分別是1688、閒魚、釘釘、夸克。這些業務組織上將作爲獨立子公司運營,打破以往在集團內的定位限制,阿里以3-5年爲週期持續投入。

上述四項業務也被稱爲阿里的“四小龍”。

這看起來是阿里內部業務的一次手術,其實是對上屆CEO業務方向的糾正,以及人事清理。

網友們爭先吃瓜,留下張勇獨自尷尬。隨後,阿里的靈魂人物馬雲又搶了一個熱搜:

按照美國證交會(SEC)披露的144文件,馬雲家族信託全資擁有的JC Properties Limited和JSP Investment Limited將在11月21日,分別減持500萬股阿里巴巴創始人股份,約合計8.7億美元。

目前馬雲既不是阿里巴巴集團董事、高管,且其持股比例也降至5%以下,減持後馬雲具體還持有多少阿里股份,外界並無法獲得一個準確數據。但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減持,還是頗讓人匪夷所思。

減持消息釋放後,阿里股價一泄千里。截至美東時間11月16日收盤,阿里巴巴美股跌9.14%,市值在一夜之間市值蒸發超1400億人民幣。

一朝天子一朝臣。隨着財報的披露,阿里內部一場新的大洗牌也逐漸浮出水面。

01

“1+6+N"不再提及

阿里雲和盒馬的上市,都是阿里“1+6+N"戰略的重要一環。

此時距張勇宣佈啓動這項阿里史上最大規模的組織變革,纔過去半年多。

今年3月28日,張勇發佈全員信,宣佈啓動“1+6+N”組織變革,即在阿里巴巴集團之下,設立阿里雲智能、淘寶天貓商業、本地生活、菜鳥、國際數字商業、大文娛等六大業務集團和多家業務公司,並分別建立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的董事會,實行各業務集團和業務公司董事會領導下的CEO負責制,對各自經營結果負總責,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

其中,雲智能集團,包括阿里雲、AI、釘釘等業務,由張勇兼任首席執行官。

淘寶天貓商業集團,包括淘寶、天貓、淘特、淘菜菜、1688.com等業務,由戴珊擔任首席執行官;本地生活集團,包括高德、餓了麼等業務,由俞永福擔任首席執行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包括Lazada、速賣通、Trendyol、Daraz、Alibaba.com等業務,由蔣凡擔任首席執行官;菜鳥集團,由萬霖擔任首席執行官;大文娛集團,包括優酷、阿里影業等業務,由樊路遠擔任首席執行官。

“N" 代表其他業務,包括高鑫零售、盒馬、阿里健康、靈犀互娛、銀泰、智能信息(UC 優視和夸克業務)、飛豬和其他業務。

圖源:阿里巴巴2023 財年第四季度財報

“1+6+N”戰略推出後,2024財年第一財季(2023年Q2)的業績表現喜人:阿里營收爲2341.56億元,同比增長14%,淨利潤爲330億元,同比增長63%,均超市場預期。核心的淘天集團重回兩位數增長,張勇接管的阿里雲利潤大漲106%,菜鳥和大文娛扭虧爲盈,國際數字商業和本地生活虧損大幅縮窄。

但隨後不到3個月,就傳出張勇卸任的消息。

今年6月20日,張勇通過全員信宣佈將在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職務。不過,張勇說此後將專職擔任阿里雲智能集團董事長兼CEO,專注阿里雲的發展。

張勇爲阿里雲傾注了大量心血。張勇的幾次公開露面,也多是以阿里雲智能集團CEO的身份出席。其對阿里雲的重視程度可想而知。

但隨後在人事任命正式宣佈的那一天,人們發現,張勇在阿里雲的職務還是被一同免去了。

9月10日晚,新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的蔡崇信發佈全員信,宣佈已在當日按計劃完成集團管理職務交接,由他接任集團董事會主席職務,吳泳銘出任集團CEO。

阿里雲董事長與CEO的職務,即日起由吳泳銘兼任。

這也意味着,張勇已不再負責阿里的具體事務,阿里正式告別張勇時代,進入蔡崇信時期。

02

吳泳銘將阿里雲帶向何方

阿里雲的分拆,是爲上市做準備。今年5月,張勇還還計劃着阿里雲智能集團能在明年5月左右完成獨立上市。

5月18日,張勇發佈了一封名爲《再創業 再出發!》的全員信,稱計劃在未來12個月將雲智能集團從阿里集團完全分拆並完成上市。

同一天,阿里巴巴發佈 2023 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披露了新架構下六大業務集團的分拆和融資進展。其中也提到,阿里董事會批准通過向股東分配股息的方式,實現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

在分拆之前,計劃通過私募融資爲雲智能集團引進外部戰略投資者。作爲分拆計劃的一部分,雲智能集團將尋求成爲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目標是在未來 12 個月完成該計劃。

如今,對於阿里雲的分拆叫停,阿里巴巴在2024財年第二財季財報中是這樣解釋的:

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可能無法按照原先的設想提升股東價值。因此,決定不再推進雲智能集團的完全分拆,而是會面對不確定的環境,專注建立雲智能集團可持續增長的模型。

事實上,雖然今年9月阿里雲的掌門人由張勇換成了吳泳銘,但依然是阿里內部唯一一個集團CEO親自帶隊的項目,可見地位之高。

吳泳銘有着深厚的技術背景,曾擔任過B2B、淘寶、支付寶等多個重要業務的首席技術官,不過,對吳泳銘來說,上任阿里雲CEO以來的第一次“雙11”大考,可以稱得上是災難級。

就在今年“雙11”第二天,阿里雲多個相關服務出現大規模故障,全球所有區域所有服務無一倖免。

阿里雲崩了迅速登上微博熱搜,閒魚崩了、釘釘崩了等詞條緊隨其後,包括淘寶、餓了麼、夸克、釘釘支付寶小程序等產品均位列故障清單。

去年 12 月,阿里雲也曾在香港發生過大規模服務中斷事件,宕機時間長達10小時,據報道稱該事件被內定爲 "P0" 級別事故,這或間接導致了原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的離任,由張勇親自掛帥指揮。

此外,被視爲阿里第二增長曲線的阿里雲,未來依舊充滿了挑戰。

一方面是營收增速放緩。

2018財年,阿里雲營收133.9億元,同比增長101%。此後,阿里雲的營收增速開始一路下滑。2019財年、2020財年、2021財年、2022財年,阿里雲的營收增速分別是84%、62%、50%、23%。

到了2023財年,阿里雲的營收爲772.03億元,同比增長急速降至僅爲4%。進入2024財年,第一財季(2023年Q2)阿里雲營收爲251.23億元,同比增長仍爲4%。

而最新的第二財季(2023年Q3),阿里雲收入爲276.48億元,同比增速僅僅只有2%——和淘天集團的4%、菜鳥集團的25%、本地生活集團的16%、大文娛集團的11%相比,阿里雲的營收增速在阿里集團業務中幾乎墊底。

另一方面,阿里雲也陷入不“懂”政企客戶的質疑之中。

今年10月底剛剛結束的雲棲大會上,蔡崇信就提到,目前全國80%的科技企業都跑在阿里雲上。

但對政企客戶要求較高的定製化解決方案,阿里雲似乎跑得已經晚了。直到2021年,阿里雲纔在全國開了16個區域分公司,強調“本地化”,包括和本地化客戶連接、建立本地化的生態等。

據《財經》查詢啓信寶“全國招投標信息”系統統計,2022年3月到今年3月,全國公示超1億元的政企數字化大單,其中中國移動獲得訂單230個、中國電信175個、中國聯通12個、騰訊雲4個、阿里雲只有3個。

此外,目前吳泳銘除了是整個阿里集團的CEO,還兼任了淘天集團董事長,身兼數職,未來還能對阿里雲傾斜多少精力,也是個未知數。

03

腹背受敵 盒馬遭品牌商拋棄

與阿里雲相似,盒馬的上市計劃也在今年5月被正式提出,預計將在未來6到12個月內完成。

盒馬鮮生在2015年成立,是阿里巴巴試水新零售、佈局線下消費的重要戰略,由侯毅任CEO。

爲了衝擊IPO,今年侯毅帶着盒馬大刀闊斧做了不少準備,比如降價戰。

比如7月底,一批劍指山姆的“移山價”產品,在北京、上海的盒馬率先上線;8月,盒馬又把“移山價”從上海、北京等核心城市擴張到全國15城。

此外,從線下門店開始,盒馬還嘗試把5000多款商品在線下的價格下調20%,涉及乳製品、餅乾、方便速食、水飲和冷凍肉禽水產等主要品類商品。

價格戰雖然爲盒馬換回了客流,但粗暴的降價也讓不少供應商憤怒離去。

比如11月16日,茶飲消費品牌Chabiubiu創始人王雨朦就在朋友圈發文控訴,她表示盒馬單方面降價,並不是貨便宜了,他們會通過剋扣我們未結貨款的方式,保證他們還是能夠攫取正常的利潤,然後把損失全部轉嫁到我們身上。

就在上個月,王雨朦發佈了一篇名爲《一位女性新消費創業者的艱難求生》的文章,稱10月21日起品牌被盒馬正式下架,幾萬盒的貨物被要求限期清走。

她稱,盒馬下架的原因不是質量問題,也不是競品打壓,而是盒馬供應鏈端要全線調整,300個品牌保留100個,其餘貨和品牌全清退,改成折扣店模式,低端低價。

10月20日,上海商學院教授顧國建也在自己的公衆號上發文透露,由於盒馬的低價策略破壞了市場價格體系,大品牌已開始對盒馬停供、斷供,進行圍剿式的“絞殺”。

如今,根據11月16日最新的2024財年第二財季財報表述,阿里巴巴“正在評估確保成功推進項目實施和提升股東價值所必須的市場狀況和其他因素。”

事實上,早在今年9月,就有媒體報道,稱盒馬鮮生在香港上市的計劃被擱置,原因是市場消費股投資氣氛低迷,上市後估值可能僅爲40億美元,遠低於去年考慮籌集新融資時設定的60億至100億美元目標。

04

叫停也是糾偏

相比於阿里雲和盒馬,董事長蔡崇信親自帶隊的菜鳥就幸運多了。

目前,阿里巴巴“1+6+N”組織架構中僅有菜鳥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今年9月26日以“菜鳥智慧物流網絡有限公司”爲主體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材料。

招股書顯示,阿里巴巴共計持有菜鳥69.54%的股份。因此,菜鳥仍爲阿里巴巴的子公司,將衝擊“全球智慧物流第一股 ”。

根據2024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會上的表態,目前菜鳥IPO在正常進行中。

而按照今年5月18日阿里財報中的部署,菜鳥、阿里雲以及盒馬的上市時間表,分別爲未來12 -18個月、12個月、6-12個月內。

可見,此前盒馬纔是要率先衝擊上市的種子選手。

兩個板塊從宣佈啓動上市到對外叫停,僅不到半年時間,這背後,除了市場環境的變化,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既往戰略的否定和糾偏。

回顧今年,阿里經歷了換帥和戰略層面的反覆拉扯。

蔡崇信和吳泳銘都是和馬雲一起打江山的“十八羅漢”。

今年59歲的蔡崇信於1999年加入阿里巴巴,自公司成立以來一直爲董事會成員,並擔任CFO至2013年,歷來有“馬雲背後的男人”之稱。

吳泳銘則自1999年9月起擔任阿里巴巴技術總監,曾擔任過B2B、淘寶、支付寶等多個重要業務的首席技術官,是“第一代程序員”。

相比於蔡和吳,張勇在阿里的資歷相對較輕。

到了2007年,張勇才加入了阿里巴巴。擔任淘寶網CFO,隨後帶領淘寶完成了PC端到移動端的升級、打造了雙11購物節,抓住了消費升級的風口成立天貓等。

2015年,張勇接任了阿里集團CEO。這一年,張勇提出了後來被互聯網普遍運用的“小前臺,大中臺”中臺戰略。2019年,張勇接任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

儘管蔡崇信用“成績斐然”四個字評價張勇過去16年的成就,但在過去幾年,趨於保守的阿里也經常被外界質疑失去了創新能力。拼多多、抖音等新秀,不斷蠶食着阿里電商業務的市場份額。

相比於財務出身、性格內斂的張勇,今年47歲的吳泳銘,或許更適合“找回創新精神”。

9月12日,吳泳銘首次以CEO身份發佈的全員信中就提出了管理團隊年輕化的要求,“4年內,要讓85後、90後作爲主力管理者”。

王者交替,如今阿里已正式告別“張勇時代”。下一階段阿里會走向何方?是否還有新的人事調整和業務變化?這一切交給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