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影業中期業績發佈 票務及科技平臺對衝內容業務
本報記者 張靖超 北京報道
11月20日,阿里影業發佈了截至2024年9月30日的半年業績。數據顯示,在這半年時間裡,阿里影業收入爲30.5億元,同比增長17%;歸屬本公司所有者的利潤爲3.36億元,同比減少27%。
阿里影業的業務分爲內容、票務及科技平臺、IP衍生品及其他業務三大板塊。一直以來,內容都是阿里影業最大的收入來源,今年自4月份開始,國內電影市場持續低迷,但線下演出市場卻持續火爆。因此,雖然內容業務在這半年裡的收入與業績出現明顯下滑,但票務及科技平臺業務的增長實現了風險對衝,相比國內其他的絕大多數影視公司,阿里影業的收入反而有所增長。
艾媒諮詢CEO張毅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今年電影市場的低迷,一方面是自身內容供給出現了問題,另一方面面臨來自短劇、演出等其他文化娛樂產品的競爭分流。而線下演出市場的火爆也可清晰地顯示出,當前的消費者對於互動性、體驗感有着更高的要求,這將倒逼文化傳媒領域相關企業在內容、體驗、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
內容業務下滑明顯
財報顯示,阿里影業的內容業務在報告期內的收入爲12.24億元,同比減少約17.3%,在扣除該業務的銷售及服務成本與分配至相關分部的銷售及市場費後,僅剩2863萬元,同比減少92.4%。
實際上,阿里影業在這半年內參與出品、發行的影片數量不在少數,其中以出品方身份參與的《抓娃娃》憑藉33.3億元拿下今年暑期檔票房冠軍,以出品方、聯合發行方參與的《默殺》拿下13.5億元,爲暑期檔票房亞軍。此外,阿里影業還聯合引進或宣發了《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姥姥的外孫》《里斯本丸沉沒》等口碑之作。
不過今年以來,國內乃至全球電影行業的增長均趨於平緩,中國電影市場的活躍度也低於去年。今年4—9月,中國電影市場實現了183億元的總票房,與以往相比下降了115億元;觀影人次爲4.5億,減少了2.9億人次。
阿里影業方面表示,票房和觀影人次的雙重下降使得電影公司面臨較爲複雜的盈利困境。如何創作出更多高品質的電影,吸引那些遠離電影院的人羣重新回到影院,提高觀影人次,以及如何通過運用虛擬拍攝等AI技術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從而提升電影產業的盈利能力,是當前電影從業人員共同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剛剛閉幕的金雞百花電影節上,中國電影家協會聯合燈塔研究院發佈的《2024中國電影觀衆變化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今年前10個月,國內觀影人次與人均觀影頻率均出現同下降。特別是在暑期檔,由於強勢新片的供給缺失,導致檔期拉新能力減弱,大盤未能重現2023年暑期檔時的高水平表現。
“今年行情式普降,幾乎沒有一家公司能夠倖免。”從事製片的金妍說,“雖然有一些公司賺到了錢,但基本還是在吃年初春節檔時的紅利。所以,現在需要優秀的商業類型片來提振市場情緒。而部分影視公司也在尋求多領域下注,以分散風險。”
目前,阿里影業共儲備電影70部,其中,投資待映項目35部,自主研發與合制項目35部。在阿里影業公佈的待映片單中,有《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東極島》《羣星閃耀時》《抓特務》《鏢人:風起大漠》《歡迎來龍餐館》《誤殺3》《少年歌行》《特立獨行》《好東西》等影片。其中,《好東西》已於11月22日公映,目前豆瓣評分9.1分,累計票房已超過9000萬元;《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則已定檔2025年春節檔。
演出票務成爲業績支撐
在內容業務下滑的同時,票務及科技平臺卻呈現出強勢的增長勢頭。財報數據顯示,票務及科技平臺在報告期內的收入爲12.26億元,同比增長138.5%,成爲該公司收入最大的業務,在扣除該業務的銷售及服務成本與分配至相關分部的銷售及市場費後,業績爲7.9億元,同比增長285.3%。
阿里影業的票務及科技平臺業務進一步細分爲電影票務平臺、演出票務平臺、科技業務。得益於去年11月對大麥網的收購,使阿里影業在業務佈局上更加多元,同時也享受到了今年演出市場火爆的紅利。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達到25.17萬場,同比增長30.19%;票房收入爲190.16億元,同比增長13.24%。其中,演唱會、音樂節的票房收入同比增長高達134.73%,觀演人數同比增長63.35%。縱觀整個演出市場,豐富的產品供給和旺盛的觀演需求,展現了市場蓬勃發展的活力與巨大的增長潛力。此外,今年第三季度,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7.33萬場,同比增長16.27%;票房收入208.10億元,同比增長41.10%;觀衆人數5736.65萬人次,同比增長17.51%。
這種通過線下演出票務與影視內容雙輪驅動實現業績增長或保持穩定現象,在貓眼娛樂(01896.HK)的2024年半年報也有體現。貓眼娛樂的業務主要分爲三部分,分別爲娛樂內容服務、在線娛樂票務業務、廣告服務及其他。今年上半年,在線娛樂票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98%至10.46億元,時隔兩年後再次成爲貓眼娛樂最大的收入來源;娛樂內容服務收入同比下降6.9%至10.24億元;廣告服務以及其他的收入則同比增長24.3%至1億元。
文娛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對此表示,今年電影行業的整體營收天花板已經十分明顯,且收入大多來自票房,缺少更多探索和衍生,爆款大片不出則收益萎靡;反觀線下演出,在票務之外,其可拓展的消費場景頗多,也符合當下年輕人的文旅需求。同時,舉辦線下演出的場次、頻率和明星邀約都可以更高,容易提高消費頻次。此外,觀衆已經不想受限於在電影院裡單向接收內容,而更樂意在線下演出中獲得更多的互動。
不過,多位從業者認爲,這並不意味着影視內容相關的業務在阿里影業、貓眼娛樂內部發生了改變,背後更多體現出的是兩個行業的現狀。《報告》指出,從購票平臺的想看數據可以看出,觀衆的購票熱情仍在,因此需要企業持續性地提供觀衆喜歡的內容,吸引更多觀衆走進影院。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燕鬱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