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505家專精特新企業區域大分佈:蘇粵浙三省數量居前 顯現產業鏈中堅力量
本報記者 毛藝融
專精特新企業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也愈發成爲A股市場上一支重要的力量。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25日收盤,A股市場中有1505家公司爲專精特新企業,佔比約28%。
近年來,多地推出一系列舉措支持專精特新企業高質量發展,同時,多層次資本市場也進一步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專精特新企業以其獨特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正逐步引領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而多層次資本市場具有包容性,爲專精特新企業成長提供了資金支撐。
五個地區企業數量超百家
從分佈區域來看,蘇粵浙的專精特新上市公司數量居前。截至10月25日收盤,江蘇、廣東、浙江的專精特新上市公司分別有245家、236家、206家,總市值分別達2.15萬億元、4.52萬億元、1.73萬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專精特新企業通常處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在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強化產業鏈方面能夠發揮關鍵作用。具體來看,各地專精特新上市公司也愈發成爲所屬產業鏈的中堅力量。
江蘇在通用設備、半導體等領域具有優勢。例如,國電南瑞是國內電力自動化領域的技術領先企業,徐工機械是我國工程機械的排頭兵,天孚通信是光器件領域的領軍企業。
廣東的消費電子產業發展強勁。其中,工業富聯是算力核心部件代工的領頭羊,在全球AI服務器市場佔據重要份額;立訊精密是“果鏈”龍頭。
此外,北京、上海的專精特新上市公司數量也均在百家以上,分別有136家、119家,總市值分別約2.46萬億元、1.84萬億元。
中國金融智庫特邀研究員餘豐慧認爲,專精特新上市公司分佈較多的區域具有明顯特徵,如經濟發達,技術人才、資本等基礎雄厚或當地具有某種類型的產業積累。
深度參與全球產業鏈
專精特新上市公司積極佈局海外市場,通過技術創新、合作和政策支持,不斷提升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進一步來看,專精特新上市公司海外營業收入規模十分可觀,海外市場對於部分公司而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前述1505家專精特新上市公司裡,有971家在2024年半年報中公佈上半年境外業務收入,累計境外業務收入總額達1.09萬億元。
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上市公司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拓展海外市場,形成了強勁的製造能力和產品配套能力。其中,包括立訊精密、海爾智家、京東方A、萬華化學、歌爾股份等19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境外業務收入均超百億元。
以京東方A爲例,公司8月28日在接受機構調研時提到,公司柔性OLED業務在國內海外齊頭並進,海外營收逐步接近一半的佔比,後續仍然會通過技術與高端產品的共同開發,來實現車載業務的良性發展。
上市後備軍充足
資本市場在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從上市板塊看,前述1505家專精特新上市公司在創業板、科創板分佈數量最多,分別有433家、264家,合計爲697家,佔比約46.3%。滬深主板的企業704家,佔比約46.8%。北交所的企業共104家,佔比約6.9%。
作爲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的前沿陣地,新三板也在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掛牌融資。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新三板已涌現出782家專精特新企業。
從資本市場來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資本市場融資渠道進一步暢通。近期,工信部將聯合證監會推出第三批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與北交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銀河證券北交所分析師範想想認爲,未來北交所將與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聯動發展,實現中小企業的全週期覆蓋,以北交所爲支點撬動更多優質企業融資發展。
工信部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經涌現了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4.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這也意味着,A股上市後備軍資源豐富,後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作爲種子隊伍加入A股市場已成各方期待。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