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僅搶你工作 還握有你職涯的生殺大權
華爾街日報報導,數千萬低薪勞工的職業生涯逐漸受到軟體及演算法的支配。上週關於一則關於亞馬遜利用人工智慧(AI)監管物流人員工作效率的報導,即是最佳例子。一名遭亞馬遜巴爾的摩物流中心解僱的員工向亞馬遜提出抗議,而代表亞馬遜的律師事務所致函美國全國勞工關係委員會(NLRB)表示:「亞馬遜的系統追蹤每個員工的生產效率,並在沒有管理人員介入的情況下,自動針對工作效率不符合系統標準的員工發出警告或直接開除。」
也許將「解僱員工」的工作交由軟體來處理,只是時間的問題。畢竟,現在篩選履歷、推薦求職者及安排輪班及指派工作等任務,都已開始由軟體代勞。洛杉磯加州大學專精人力資源的商學教授拉金(Ian Larkin)表示,在職場上「每分每秒追蹤員工生產力的尖端技術已愈來愈常見」。
工業洗衣服務追蹤熨燙一件襯衫所需的秒數;車載系統追蹤卡車司機的車速、換檔次數及每分鐘的引擎轉速;主要折扣零售商的結帳櫃檯會報告收銀員掃描商品的速度是否符合預期目標。拉金表示,在上述案例中,這些追蹤結果都會即時與員工共享,並用來決定誰會丟掉飯碗。
對於奇異(General Electric)、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及麥肯錫(McKinsey&Co.)等公司的員工而言,被裁員的風險可透過其充滿挑戰性且可觀的薪資來彌補。但在工業洗衣、物流中心和折扣商店工作的員工來說,其工作內容多半重複性高且薪水偏低,今年沒被刷掉的員工,可能在公司提高生產力目標後成爲下一波被淘汰的對象。
當然,裁撤表現不佳的員工是管理公司的基本舉動。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經濟學家布魯姆(Nick Bloom)表示,在銀行業及管理諮詢領域,每年解僱20%員工是標準的作法。以亞馬遜巴爾的摩物流中心爲例,其代表律師坦承該公司在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間以未達生產力目標爲由,解僱約300名員工,而該物流中心約有2500名員工,等於有超過10%員工遭開除。拉金認爲,10%的比率並非高得驚人,但將這個此流程自動化「使已經很困難的工作看起來更加不人道且令人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