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獨角獸苦苦掙扎只能“賣身”,巨頭們想了個新招

去年,AI初創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可謂風頭無兩,吸引了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然而,隨着市場對AI技術的懷疑情緒日益增長,加之生成式AI技術的高成本和長週期回報特性,許多初創公司發現自己難以爲繼,其中不少被迫選擇“賣身”求生。

而在嚴厲的壟斷監管下,硅谷的科技巨頭們別出心裁,以“人才併購”+技術授權的方式伸出了“援手”。

例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最近與Character.AI達成了一項協議,以20億美元的許可費獲得了該公司的技術和人才資源。Character.AI 的聯合創始人Noam Shazeer 和 Daniel De Freitas將重返谷歌,他們此前均爲谷歌的前僱員。

這種新型收購方式允許科技巨頭以支付高額技術許可費的方式,獲得初創公司的核心技術和人才,同時避免了直接收購可能帶來的監管審查。

據知情人士透露,谷歌和Character.AI曾考慮直接收購,但最終決定以人才和技術收購的方式規避監管機構的審查。

已有三家AI獨角獸被大廠收編

無獨有偶,亞馬遜和微軟此前也分別與Adept AI和Inflection兩家AI獨角獸採取了類似的方式達成合作。

微軟開創了“人才收購”的模式,今年 3 月份,微軟挖角了Inflection 的幾乎所有員工,成立了一個新的消費者AI部門,並支付了約 6.5 億美元購買其技術許可。

另據媒體報道,今年 6 月,亞馬遜與Adept AI 達成協議,僱傭這家初創公司的大部分員工,並支付約 3.3 億美元以授權其技術。

這筆錢加上 Adept 的剩餘現金足以償還投資者,但對於這家去年估值達到 10 億美元的獨角獸來說,這一結局令人唏噓不已。

初創公司之困

當下,AI初創公司面臨的主要困境在於,生成式AI的研發和維護需要數億美元的前期投資,而這些投資往往在短期內難以獲得回報。許多初創公司發現,他們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渠道來實現這一目標。

AI風投公司AIX Ventures 創始合夥人Shaun Johnson)表示:“有很多公司是基於一個宏大的願景籌集資金,但並沒有具體的例子和實際細節。”

然而,近期市場對AI變現能力的懷疑情緒升溫,疊加經濟衰退恐慌加劇,美國科技股暴跌,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過去一個月跌幅達到13%。

投資者對於初創公司的耐心也在減少,越來越多投資者退出這場AI遊戲,導致一些初創公司不得不尋找新的融資渠道和合作夥伴。

監管機構的關注

“人才併購”,即通過僱傭一家公司的所有關鍵員工進行收購,是科技巨頭繞過傳統收購流程和監管審查的常用策略。然而,僱傭一家初創公司的關鍵員工並以此換取技術使用權,通過支付許可費來獲取技術,這種做法是不尋常的。

隨着越來越多AI初創公司以 “人才併購”+技術授權的方式被大廠吞併,監管機構再次警覺起來。

報道援引業內人士稱,美國政府正在加強行動,以阻止這種變相收購交易。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正在調查亞馬遜與Adept AI以及微軟與Inflection的交易,以確定這些交易是否存在故意規避監管審查的嫌疑。

邁阿密大學專注於反壟斷和競爭法的法學教授John Newman表示:“科技巨頭知道,他們能夠購買數百家小型公司而不引起(監管)挑戰的日子已經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