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預測溪流溶氧 減少魚羣暴斃

臺中市環保局攜手逢甲大學環境科技與智慧研究中心,成功開發「人工智慧溶氧計算機」,可透過數據分析預測未來7天水中溶氧情況。(臺中市環保局提供/林欣儀臺中傳真)

魚羣何時暴斃也能事先預測?爲有效防範水中溶氧量降低導致魚羣大量死亡,臺中市環保局攜手逢甲大學環境科技與智慧研究中心,成功開發「人工智慧溶氧計算機」,透過相關數據分析、提前預測溪流未來7天的溶氧情況,讓相關單位及早採取應變措施,減少魚羣死亡情況。

分析準確度逾8成

爲感測水環境污染情況的變化、提升查緝效率,環保局去年廣泛使用水質感測器,同時針對西屯區東大溪協和三橋、大雅區大山橋、西屯區黎明溝及潭子區公廳溪烏日區涼傘樹圳、梧棲區大莊橋等9處容易發生魚羣暴斃的河川進行水域水質監測。

除了監測,還要預防。環保局指出,溶氧計算機可蒐集佈設在各水域的水質感測器數據,配合氣象條件、水位及各水域環境特徵進行大數據分析,並可依照數據的變化再計算,預測未來7天各水域溶氧情況,藉由圖形與顏色供相關人員辨識,目前部分測試點的分析結果,準確度達8成以上。

以近年中部地區嚴重乾旱的情況爲例,原本臺灣枯水期爲11月至隔年4月,近3年枯水期提前從10月開始,環保局指出,這段期間水道水位偏低,尤其今年枯水期的水道水位僅10至20公分高、較正常30公分水位差距很大,在此情況下,容易導致魚羣窘迫、缺氧死亡,也因此,今年臺中市1至5月間發生221件死魚事件,較往年同期高3倍。

提前採用增氧急救

環保局長陳宏益強調,不同季節、水溫過高、河道水位偏低或河道施工、水域差異等,都可能導致魚羣陷入不利環境,進而使牠們出現羣體死亡的情況。污染排放可透過感測器的輔助達到遏止,但天氣變化、乾旱與潮汐等非人爲能控制,透過溶氧計算機的數據分析,讓死魚預測成爲可能,也能提前採用現地增氧急救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