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太和板面年營收超40億元,已拿下“太和板面之鄉”稱號

近日,石家莊牛肉板面“去安徽化”的話題引起社會輿論關注。

板面起源於皖北阜陽市太和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打工者進入石家莊,並進行了改良。除保留“不打不成面”的暴力摔製做法外,“主料”從羊肉變爲牛肉,口味上也趨於濃重。最重要的澆頭亦非名字中的“牛肉”——它已是細小如泡麪中的牛肉粒,取而代之的是滷蛋、丸子、豆皮“三件套”,配上香濃的湯汁、勁道的寬面,吃起來暢爽無比。

阜陽當地媒體“潁州晚報”微信公衆號7月18日刊文介紹了太和板面走向全國的故事。

文章介紹,太和板面的發源地位於太和縣舊縣鎮大張村,該村是遠近聞名的“板面村”,全村70%的人在全國賣板面,太和縣也被譽爲“板面之鄉”。太和人如何讓板面馳名全國?從丁文喜、宋建平的經歷中可見一斑。

上世紀90年代,大張村村民宋建平、丁文喜來到河北唐山擺攤賣板面,由於價格實惠又十分美味,深受當地人的青睞,隨後倆人又帶着親戚和鄉親一起去唐山做板面生意,就這樣,勤勞樸實的太和人讓板面在唐山流傳開來、香飄河北,又逐漸輻射到天津、山東、河南、北京、內蒙古及東三省、江浙滬等地,讓太和板面走向全國。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在板面的發源地安徽太和縣,對於“太和板面”的產業打造也頗費巧思。

7月12日,太和縣政府官網刊文《太和板面:“摔”出來的百億產業奇蹟》介紹:太和縣板面行業年營業收入在40億元以上,全國板麪店數量超10萬家。

文章從三個方面介紹了太和當地對於打造板面品牌所作的工作。

品牌打造。2018年太和板面被評選爲安徽十大美食;2021年被人社部評爲全國地方特色類勞務品牌;2022年作爲最具特色的地方名小吃列入“新徽菜·名徽廚”培訓目錄;2023年該縣小吃就業創業協會註冊成立;2024年安徽省烹飪協會將太和縣命名爲“太和板面之鄉”。

效益引領。目前太和縣從事板面經營的人員約有10萬人;板面連鎖品牌近200家,直接帶動就業創業逾30萬人,更是帶動了“板麪粉、板面肉、板面料、板面菜”四大產業的蓬勃發展。以兩萬家板麪店計算,一年需要60萬畝小麥、13萬頭肉牛或者78萬隻肉羊、11萬畝辣椒、1萬畝小青菜,拉動產業鏈產值約200億元。

向新而行。太和縣開發出如牛肉板面等多樣化的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創造性地以中央廚房的形式保障板面加盟連鎖店的品質;研發速食板面,藉助新興的電商直播等渠道,產品遠銷國內外,今年預計達到5000萬。

對於“太和板面之鄉”的命名,也可以找到太和當地在打造板面品牌方面的思路。

2023年8月,太和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在答覆政協委員“關於申報安徽板面之鄉的建議”的提案時表示,太和板面是我縣最具特色的地方名小吃。近年來,隨着廣大板面從業人員到全國各地從事板面經營,“太和板面”已成爲大江南北家喻戶曉的小吃品牌。然而隨着產業的不斷髮展,各地出現安徽板面、河北板面等不同稱呼,對於板面發源地也開始出現了爭論。因此打造和保護太和板面這一地方品牌刻不容緩。

2023年3月,太和縣政府主要領導安排人社部門牽頭負責太和板面產業發展工作,在促進小吃及板面行業從業人員就業創業的基礎上,整合各方面的政策,謀劃太和板面品牌化產業化各項工作。

縣人社局起草的《關於促進太和板面品牌化產業化發展的實施方案(討論稿)》中也提出了加強“太和板面”品牌宣傳的對策建議,如定期舉辦板面產業展示推廣活動,組織引導板面產業經營主體參加國內外展銷會、交易會、博覽會,製作太和板面宣傳片、公益廣告,在省內外媒體播放等,通過各種渠道擴大“太和板面”品牌的社會影響力。此外,縣政協2023年《關於做大做強“太和板面”產業的調研報告》中建議,應整合太和貢椿、李興桔梗、墳臺丸子、原牆燒餅等特色美食,融合書畫、清音、刺繡等地方文化資源,打造“太和板面+”矩陣發展,推動產業提檔升級。

太和縣人社局介紹,經與縣農業農村局溝通,太和板面可參考申報“中國桔梗之鄉”的流程,逐級申報“安徽板面之鄉”、“中國板面之鄉”等。我縣目前正在籌劃成立太和板面品牌化產業化發展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縣人社局也將指導成立小吃就業創業協會,待工作專班及協會成立後,再按程序開展“板面之鄉”的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