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大不易 老屋障礙重重 長者困牢籠

長者生活的環境,處處需要貼心設想。圖/本報資料照片

雖然「無障礙設施」已是建築規劃的「必要條件」,但衆多老房子對銀髮族來說仍是「障礙重重」。例如少了電梯的老公寓,對老人家的關節就是極大的負擔,就算有人攙扶,因爲空間狹小、缺乏迴旋空間,依舊行動困難。室內設計師李冠瑤就指出,由於梯間屬於公共空間,加上許多老公寓沒有管委會,也缺乏經費,想要改善確實十分困難。

至於室內起居空間,更有「水火不容」的兩大問題。一個是廚房,一個則是浴室,李冠瑤表示,老公寓的規劃普遍缺乏收納空間,光是鍋碗瓢盆就堆的滿坑滿谷,再加上瓦斯管線老舊,銀髮族偶爾想下個廚,安全問題就不容忽視。另外,老公寓的浴廁空間也常常連想轉個身都困難,李冠瑤指出,傳統浴缸、馬桶、洗臉盆三套件,往往使得連浴室的門開關不便,更別說因爲排水問題而架高的地板,也造成老人家行動的不便。

至於水質問題更是老房子麻煩的「隱藏殺手」。瀚威中醫診所院長周彥瑢指出,根據國內醫學界對抽血結果的調查,臺灣人普遍都有「鉛離子」過高的現象,分析原因,問題就出在一般住宅給水系統的管道過於老舊,麻煩的是,這些水中所含的鉛離子無法透過加熱而消除,長久累積下來,對身體危害很大。

再者,由於老人家的視覺機能退化,許多年輕人並不會感受到的變化,對老人的身體卻會產生極大的影響。周彥瑢分析,當太陽下山後天色漸暗,老人家特別容易產生情緒上的變化,長久不注意,就會從心理進而影響生理,這就是所謂的「黃昏效應」!此時,室內照明在色溫與色差的控制上就要有所調整,千萬不要「一燈到底」。

周彥瑢以「日光節律」指出,長時間、無變化的室內照明,如同加護病房中24小時的全天候照明,會對老人家的「生理時鐘」造成極大的影響,從臨牀經驗來看,這種狀況超過一個禮拜以上,老人家的生理機能就會隨之產生錯亂,要回復正常需要更長的時間!

另外室內乾溼度的掌握上,周彥瑢指出,相對溼度55~60是最適合老人家的環境。他建議,在使用除溼機時,最好老人家不要在同一空間裡,因爲唯有相對溼度在35以下才能殺死塵蟎,但這樣的乾燥環境對老人家的身體是不好的,最好是除溼機使用完畢後再讓老人家入內就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