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汶之戰:葡萄牙征服者與爪哇海盜的香料爭奪
作爲摩鹿加羣島的一部分,安汶自古以來就是相當重要的香料產地。由於地處赤道附近,周遭又有大量海水包圍,所以氣候宜人且適於種植經濟作物。除肉豆蔻和丁香外,還以盛產甘蔗、咖啡、可可、胡椒和棉花而聞名。因而很早就爲外界所熟知,在千年裡迎一批批商業殖民者。
位於摩鹿加羣島南部的安汶島
到了大航海時代,安汶更是歐洲探險家們的終極樂園。雖然隸屬於特爾納特蘇丹國,卻非常樂意將香料兜售給任何訪客。但也因此惹來爭端,屢屢成爲多方交火的戰場。
香料是西方人抵達安汶的唯一目的
公元1512年,首批葡萄牙殖民者抵達安汶,並迅速與名義上的統治者達成貿易協議。不久,他們便到島上開設商站,卻憤怒的發現很難將所有香料收購入庫。原來,奧斯曼土耳其商人也幾乎同時抵達,還能憑藉宗教情誼拿到相當份額。不用說,他們採購的成果必然會流入歐洲市場,進而影響里斯本和安特衛普等地的交易價格。許多土著也願意只同穆斯林做買賣,甚至會不定期襲擊歐洲商販。
整個摩鹿加羣島都屬於特爾納特蘇丹國
於是,葡萄牙人在1535年突然發難,將蘇丹塔巴里吉廢黜後押往印度。結果卻引起整個摩鹿加羣島混亂,反而迫使商站人員撤出安汶。雖然其他幾個島上也有香料供應,這場風波還是將更多穆斯林競爭者吸引過來。其中,又以近在咫尺的爪哇海盜最爲難纏。他們大都來自對岸的德馬克等港口城市,與島上土著們的血緣文化相當接近,還能爲遠道而來的土耳其人充當嚮導。因此,不僅引起歐洲人敵視,甚至爲宗主國所不容。
由於香料價格下降 殖民者逐漸放棄成本高昂的大帆船
公元1538年,高級船長阿澤維多得知安汶現狀,準備率40名手下前往島上討伐。彼時的特爾納特蘇丹爲他們扶持,故而願意爲遠征提供25艘小船和400人的輔助部隊。當時,由於競爭者在香料市場瘋狂反撲,他們已無法像過去那樣獲得暴利。隨之而來的便是投資縮減,讓不少殖民者被迫放棄使用歐式帆船。因此,葡萄牙人迅速適應各類土造載具。譬如本次出戰所乘的科羅科羅船,一種摩鹿加羣島風格的小型槳帆船。通過加裝小型火炮等手段,勉強可以滿足殖民地戰爭需要。
爪哇人的迪昂帆船 向來以碩大和堅固著稱
另一方面,爪哇人被判定爲南洋羣島的頂級精英戰士。不僅擊敗過蒙古遠征軍,還在漫長曆史上四處征伐,先後染指過占城、蘇門答臘、新加坡、婆羅洲和菲律賓等周邊所有水域。而且與習慣使用長形槳划船的馬來人不同,他們更熱衷於駕駛吃水較深的圓形迪昂帆船。這樣既能裝載較多貨物,也可以安排更多士兵守衛。某些迪昂船的體積相當碩大,僅靠木殼就能硬抗歐洲火炮轟擊,給西方觀察家留下深刻印象。雖然造訪安汶的船隻僅爲普通規格,依然在小艇扎堆的摩鹿加水域內鶴立雞羣。加之用來交換香料的多爲槍炮、火藥等武器,自然不是普通武裝團體所能比擬。
爪哇人在南洋羣島以善戰著稱 很早就引進西方火器
正因如此,阿澤維多決定連夜出航,以便趕在人最睏乏的黎明進攻。當艦隊抵達島嶼南側的安汶灣,立即發現所有的迪昂帆船都被拖拽至淺灘。其中的4艘完全被當做防衛屏障使用,宛如木質城牆擋在營地外側。餘下半數則在水面下錨,順便將內側完全包裹起來。但絕大多數爪哇人還處於半夢半醒狀態,對即將到來的威脅幾乎渾然不覺。直至進攻者的槍炮響起,才匆匆拿上武器開始反擊。
南洋地區的海盜 習慣於將船隻搬到陸上紮營
在進攻方發起突襲之際,火炮和步槍的射擊並未發揮多少作用。相反,由於葡萄牙士兵僅有40人,所以每次只能集中攻擊一艘敵船。餘下目標都交由實力較弱的摩鹿加附庸執行,因而從一開始就陷入僵持狀態。同時,他們也不敢使用破壞力較大的炸藥罐,害怕對方船艙的軍火發生殉爆。所以只能像陸軍攻堅陣地那樣,謹小慎微的靠冷兵器+蠻力擊敗敵軍。
摩鹿加羣島風格的 科羅科羅槳帆船
事實上,爪哇海盜們的營地佈置相當成功。大批成員因上岸過夜而免於首輪打擊,能夠迅速增援最外側的4艘帆船。他們一面利用黑暗隱蔽,躲過水麪的科羅科羅船炮擊,一面嘗試靠數量將登船者驅趕下去。在失去先機的被動中奮戰數個小時,幾乎發展到每塊甲板必奪的慘烈程度。
4艘迪昂帆船的爭奪就持續數小時
留在岸上的4艘船則迅速推下海,開始藉着黎明曙光向一衆小艇開火射擊。最後可能是看到岸上同伴陣亡大半,才心有不甘的選擇奪路而逃。在強勁風力加持下,很快就甩開圍追堵截,順便將大量武器和金幣留給勝利方瓜分。
迪昂帆船的航行能力 足以在順風時擺脫槳帆船追擊
戰鬥結束後,阿澤維多不忘高調宣傳成果,命令艦隊拖拽着被俘船隻和戰利品巡遊。安汶島上的土著十分恐懼,對爪哇人的失敗感到震驚。雖然葡萄牙人沒有立即重建商站,但本地商販都心領神會的前去與他們貿易。摩鹿加羣島的亂局算是暫且穩住,一直到幾十年後才發生新的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