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HUD再突破!蔚來ET9首發搭載“共軸光場”AR-HUD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樑浩斌)AR-HUD是一種融合了AR增強現實和HUD擡頭顯示的車載顯示技術,通過將信息投影在前擋風玻璃上,給駕駛員提供車輛行駛等各種信息,並且將導航等信息與實際路面融合,提升駕駛員的用戶體驗。
今年以來,AR-HUD的搭載量明顯增多,從下游的新車搭載率,以及上游系統集成廠商的新品推出,都能夠看出AR-HUD正在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去年12月21日的蔚來NIO Day2024上,蔚來正式發佈了ET9,這款車型在行業內首發搭載了藍寶石全焦段AR-HUD,官方介紹該HUD可以實現近焦 5 米處 31 英寸,遠焦 15 米行業最大的等效 120 英寸畫面,並且可變焦,給到用戶真實的空間感。
那麼蔚來ET9上搭載的AR-HUD發展到什麼地步了?市面上各家AR-HUD又有哪些區別?
“共軸光場”技術,解決AR-HUD體驗痛點
在發佈會上,蔚來對AR-HUD的介紹比較簡單,除了上述提到的變焦能力外,在官方PPT上還提到了全球最高標準空間貼合算法,以及<20ms 端到端延時。
傳統W-HUD主要顯示基礎的駕駛信息,包括車速、限速提醒、行車路線圖、智駕感知場景渲染等信息,起到替代常規儀表盤或是對常規儀表盤的補充顯示作用,讓駕駛員視線保持在正前方,避免爲了看儀表盤而分散前方注意力,提高行車安全。
對於W-HUD,其實目前也面臨一些問題,最基礎的是顯示上的亮度、對比度、色彩、均勻度等指標,在陽光下等強光環境時的顯示效果,這些指標與圖像生成單元緊密相關。另外還有顯示畫面的分辨率、清晰度等,有些車型搭載了高分辨率的W-HUD,但實際觀看體驗卻給人一種模糊感,這需要針對不同車輛進行特定方向的優化;又比如一些車型搭載的W-HUD觀看時間長了用戶容易出現眩暈感,這與自由曲面鏡的設計相關,因爲HUD畫面越大,參與成像的擋風玻璃面積越大,畸變越嚴重,大大提高了設計難度。
對於AR-HUD而言,不僅面臨傳統W-HUD所存在的固有難題,還要解決AR增強現實的技術難點,包括如何實現與現實場景結合,在HUD中提供縱向深度的視覺感知。
而爲了解決AR-HUD的體驗問題,在光學設計層面,FUTURUS推出了“共軸光場技術”,將近層大尺寸W-HUD和遠層連續變焦AR多焦面光場成像結合,通過共軸光場不同真實距離的畫面來切換顯示的方式,比起單畫面近大遠小模擬,能帶來更真實的距離感。同時通過核心光路的創新設計,確保畫面顯示的高度穩定性,避免眩暈感。
AR-HUD還存在一個問題是,因爲顯示內容需要與現實場景結合,那麼從感知現實場景到渲染畫面到HUD中的延遲就會對用戶體驗造成很大影響,比如當即將到達分岔路口,AR導航的箭頭由於延遲,與路口真實環境出現誤差,就會讓AR視覺效果大打折扣。
針對延遲問題,在軟件和算法方面FUTURUS專爲AR-HUD開發了AR Kernel引擎,融合了整車姿態捕捉及延時補償算法,通過多傳感器與高幀率、高實時的3D渲染,實現AR顯示內容與真實環境的精準配合,在蔚來ET9上甚至實現了<20ms 的端到端延時。
總結下來,AR-HUD在體驗上,主要是在硬件上要實現穩定、清晰、高亮度和高對比度的畫面,以及具備更加真實的距離感。在算法和軟件上,要令AR內容顯示延遲儘可能降低,同時顯示的畫面需要與真實路況相匹配,準確顯示在相應的位置,並能夠實時與現實世界聯動。
市面上的AR-HUD技術路線
AR-HUD的硬件上,核心的部分主要是圖像生成單元PGU,佔到AR-HUD總成本的50%,其次是光學鏡組可以佔到總成本的20%左右。而AR-HUD的PGU目前有多種技術路線,包括TFT、DLP、LCoS、LBS等。
TFT的PGU方案就是使用我們在顯示屏上常見的TFT薄膜晶體管來驅動像素點開關,相當於TFT液晶顯示器作爲AR-HUD的光源。TFT在W-HUD上較爲常見,但在AR-HUD上應用,由於投影距離固定,因此只能用遠小近大的方式來模擬“AR顯示”,不過也可以通過光學結構的設計和軟件算法的優化來提升體驗。
DLP是德州儀器的專有技術,也被稱爲DMD數字微鏡。DLP過去已經在一些像素大燈以及投影儀上廣泛應用,作爲一種顯示和光控制技術,DLP自然也能夠用於AR-HUD上,包括奔馳S級上採用的日本精機AR-HUD、國內的HUD巨頭華陽等,都採用這項技術路線。
本質上DLP是通過數百萬個微型鏡片對光源進行反射,因此可以實現極高的亮度、更大的視場角,還可以實現更遠的虛擬成像距離,這都是完美契合AR-HUD需求的。不過作爲德州儀器壟斷的一項技術,目前採用DLP技術的AR-HUD成本也較高。
LCoS即硅基液晶,與DLP類似,都是一種反射型的顯示技術,一般由集成驅動電路和像素電極的硅基背板、液晶層、透明導電層和反射鏡組成。在工作時,LCoS系統需要使用大功率LED、激光等提供強光源,光從背面照射到芯片上,經過液晶層調製,從同一側反射出來。
LCoS的優勢在於,由於光路緊湊,反射型顯示可以減少光衰減,亮度高;在小芯片尺寸裡,可以集成大量像素,幫助縮小AR-HUD體積的同時還能 實現極高的分辨率;由於是反射型顯示,所以對比度極高。不過與DLP相同的是,LCoS成本較高,比如要避免彩虹效應,就需要使用三片LCoS系統,給AR-HUD帶來了更大的成本壓力。目前LCoS路線的AR-HUD產品,主要是華爲在供應,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入局LCoS的AR-HUD,包括水晶光電、瀚思通、華陽等都已經推出相關產品。
最後是LBS技術,也就是激光束掃描,是通過MEMS振鏡,將激光光源投射到前擋風玻璃上,原理上有點類似目前主流的MEMS激光雷達,可以採用兩個MEMS振鏡來分別進行橫向和縱向像素的投射,提高分辨率。不過目前還未見到真正落地到量產車型上的應用。
小結
AR-HUD的滲透率越來越高,根據一些市場數據,在25萬-30萬元車輛的區間,去年4月AR-HUD標配率已經達到16.1%。對於AR-HUD來說,目前技術方案還未統一,除了目前主要的四種方案之外,還有大面積光波導等技術方案正在開發中。隨着汽車智能化的繼續普及,AR-HUD也還會有極大的市場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