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槍擊德國示威 歐洲人與穆斯林移民對立加劇

▲「查理週刊事件」上萬巴黎民衆共和國廣場悼念槍擊案死者。(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王煒寧/綜合報導

近來,德國出現了「歐洲愛國者抵制西方伊斯蘭化」(PEGIDA)組織,5日有高達2萬人參與抗議活動。時隔兩日,法國以嘲諷時政人物著稱的「查理週刊」,因透過漫畫揶揄伊斯蘭教遭到恐怖攻擊,包括總編輯在內12人死亡。這些事件皆凸顯出歐洲人穆斯林移民之間的隔閡與對立。

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最早於2006年轉刊嘲諷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而觸怒穆斯林,隨後雜誌社遭到汽油彈攻擊,辦公室全毀;雖然該刊總編輯多次因報導風格獨特而遭到死亡威脅,甚至需要警察充當保鑣,但仍不畏懼,持續報導。本月7日的攻擊堪稱是最嚴重的一次,可能是激進穆斯林所爲,嫌犯持槍殺害週刊總編輯、漫畫家等12人,犯案高喊爲穆罕默德報一箭之仇。

歐洲部分國家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因人道庇護等理由巴爾幹半島難民提供政治庇護。近年來因當地戰亂不斷,進入歐洲的移民持續增加。以法國來說,目前約有500萬名伊斯蘭教人口,佔總人口約7.5%,是歐洲最多人數;其次是德國約有400萬人,佔總人口5%;英國則有300萬人,約佔總人口5%。

這些穆斯林雖然移民到歐洲幾十年,大多仍維持自己的傳統與規範無法完全融入歐洲的文化社會;隨着移民人口不斷增加,對社會帶來不小的衝擊,也受到許多歐洲人的質疑與不滿。

▲法國《查理週刊》驚傳槍殺!2蒙面男闖入掃射11死4重傷。(圖/翻攝推特)

當地不滿這些尋求庇護的新移民原因在於,這些難民享有官方福利住房,人數持續增加,就會造成地方壓力;難民到歐洲並無法立即就業,在此期間消耗納稅人血汗錢、增加政府支出;除此之外,這些穆斯林移民,普遍來說在抵達歐洲後,並沒有試着融入西方國家的文化,包含自由的生活型態、包容其他宗教,以及言論自由等。

據悉,歐洲近二十年來已發生多起因宗教而起、穆斯林與歐洲人相互攻擊的事件。光是瑞典,2014年就發生十多宗針對清真寺的襲擊;荷蘭過去10年也有近半數的清真寺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臉書甚至出現鼓勵荷蘭極右政黨燒燬境內所有清真寺、將穆斯林趕走的專頁

「查理週刊事件」以及歐洲所瀰漫的反伊斯蘭風潮突顯出,不管是歐洲人或是新移民,對彼此都不夠友善、包容。近年來,歐洲景氣低迷,穆斯林也成爲許多歐洲人對未來憂慮的代罪羔羊;而以伊斯蘭教徒而言,凡對宗教有異議或不敬者,都格殺勿論,兩派的對立造成當地不小的衝擊。

這次的「查理週刊事件」很有可能會造成更多人支持右派政黨團體,不僅會波及到其他無辜的穆斯林,也勢必加深社會兩派的隔閡、對立。

法國巴黎《查理週刊》遭恐怖攻擊,槍手掃射12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片爲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