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德華快評》荒誕的疫苗決策
陳時中。(圖/本報資料照)
從「有苦難言」、「外力介入」,到「有人不希望臺灣太高興」,一個疫苗竟能如此折騰,一切推給阿共仔。但這說法,用在採購德國BNT疫苗卻經不起考驗,在商言商,除非簽訂「除外條款」,沒道理繞過獨家代理逕自出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與其切香腸,不如公開實情,讓大衆瞭解真相。
後疫情時代,國人引頸期盼疫苗採購。聯合國月中報告指出,世衛秘書長譚德塞證實疫情在2月8日當週,來到2020年10月後最低點,和2021年第一週相比,確診病例已減近半,儘管變異病毒難防控,但已顯示疫苗功能奏效,有望成爲下一步各國解封、經濟復甦的分水嶺。
疫情指揮中心曾表示,透過COVAX平臺、採購AZ、莫德納疫苗及國內藥廠二期緊急使用權,到年中可達3000萬劑疫苗,但專家早指出,臺灣達羣體免疫至少7成民衆要施打,換言之,起碼準備3500萬劑。BNT這500萬劑,就成了臺灣解封的關鍵。
大陸國臺辦日前回應,去年3月上海復星與BNT簽署包括臺灣在內的大中華區獨家代理權,這是國際商業合約,又哪有撇開代理商逕向總公司洽購之理。復星爲此已給付BNT23億臺幣授權費,還投資了5000萬美元。
若依商業倫理,避開獨家代理取得總公司逕售只有幾種可能,一是合約註明「除外條款」,二是以水貨模式「平行輸入」;若兩者皆非,除非復星在指示下願「惠臺」疫苗,否則總公司違約可能負擔高額賠償,得不償失。
民進黨意識形態治國,導致決策失誤纔是主因,其他都是牽拖與卸責。最糟糕的是,面對攸關生命的重大議題,還誇誇其談面不改色,實在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