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跨國公司看中國丨對話Beast Media Group聯合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Alex Barder:大灣區創新基礎雄厚,有望引領技術並賦能“沉浸式體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實習生許嘉燁 廣州報道
沉浸式遊戲、沉浸式演藝、沉浸式展出……近年來,沉浸式行業發展如火如荼,成爲“Z世代”的消費新場景。與此同時,更多以沉浸式爲代表的新娛樂體驗模式也被逐漸被開發出來,並藉助AR、VR、MR等技術圍繞吃、住、遊、購、娛等的需求展開沉浸式體驗,滿足人們的感官需求。
以前段時間爆火的首款中國產3A遊戲《黑神話:悟空》爲例,它運用的就是部件級實景三維,能夠爲遊戲者提供沉浸式體驗。“萬物皆可沉浸”帶來沉浸產業的發展繁榮。《2024中國沉浸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截至2023年,中國國內沉浸體驗項目數量已達32024個,總產值達到1933.4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2400億元。
沉浸式體驗“出圈”之後,關於技術革新的討論日益增多,當中的佼佼者不能不提香港。近年來,香港把握住Web3.0發展的黃金機遇,發展以Web3.0爲代表的第三代互聯網,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近日,在香港舉辦的“2024數碼娛樂領袖論壇”上,業界共同探討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l)和Web 3.0技術,革新數碼娛樂、智慧生活、文化旅遊、夜經濟、教育等領域。在論壇舉行期間,圍繞對大灣區數字經濟的發展、Web 3.0如何重塑互動娛樂等話題,Beast Media Group聯合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Alex Barder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
目前,Beast Media Group在全球140多個地區開發50多款遊戲,製作或發行超過100部故事片、3000多小時的影視內容,以及超過5000萬美元的品牌娛樂,開發的項目包括《靈動:鬼影實錄》遊戲、《碟中諜》實景娛樂體驗等。
《21世紀》:“沉浸式”遊戲、“沉浸式”演藝、“沉浸式”演藝展出等成爲新的娛樂體驗模式,你認爲促使這種潮流發展的原因是什麼?未來技術要如何賦能新的娛樂模式?你的公司做了第一部VR電影,未來還有哪些發展規劃?
Alex Barder:我們講故事的方式一直在變化,從最早的穴居人在牆壁上畫圖,到後來出現了各種形式的戲劇,有劇院的地方就有表演。19世紀初有了廣播,然後是電影和電視。每一次技術迭代都提升了觀衆的沉浸感和體驗感,比如電視機屏幕越來越大,電影中有3D眼鏡,有4D的座位,周圍還有各種音效。
我們比以往更能讓觀衆沉浸其中,沉浸在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和MR(混合現實技術)中,這只是增強消費者沉浸感的一步。現在,你去展覽可以看到有類似投影地圖的地方,用投影技術覆蓋了四面高達30英尺的牆。現在,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能使觀衆沉浸在體驗中,而這只是它的其中一次迭代。人工智能是一種使我們能夠創造更大、更好、更快、更高效體驗的工具。
現在體驗變得更加超現實。人工智能的力量在於,它將內容創作的權力交還給用戶。所以你可以看到UGC(用戶生成內容)的發展趨勢,比如說那些在YouTube上的用戶,他們可以在YouTube或其他渠道上發佈自己的內容。所以,過去那些需要去電影學院學習如何製作電影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也不再需要找playstation製作遊戲光盤。
《21世紀》:你如何看待AI及Web 3.0等科技推動數碼娛樂的潮流,如何重塑互動娛樂?你的公司是否有這方面的發展規劃?
Alex Barder:人工智能非常了不起。人工智能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們正在研究一項技術就是動態地調整故事的敘述。根據你的遊戲玩法或經驗,我們現在可以動態地改變你玩遊戲的方式和你在遊戲中看到的內容。
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創建你所體驗的環境,這種力量令人難以置信。另一方面,它讓每個人都能更輕鬆地創作,無論是專業人士還是普通用戶。現在,用戶還可以自己製作電影、遊戲和其他內容,他們甚至不需要懂得如何編程。
《21世紀》:此次來到香港,你對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數字經濟發展有何感受,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地方?
Alex Barder:未來發展數字娛樂,重點是根據消費者的習慣等信息,獲取用戶畫像,改進遊戲玩法,使他們獲得更好的娛樂效果和用戶體驗。
這次來到粵港澳大灣區,我認爲香港、深圳和廣州在數字娛樂方面有着絕佳的發展機會。Web2.0等傳統互聯網的發展已經到達了極限。未來,我們可以在數字環境中創建現實世界的數字孿生,並從實用性的角度做我們想做的事情,給予觀衆更好的體驗,這就是下一代互聯網的力量。香港的發展潛力在於香港真正開始擁抱未來、擁抱下一代的互聯網。
雖然我們的總部設在美國,但我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在香港設立亞洲總部。它可以作爲我們進入亞洲其他地區的跳板,包括深圳和廣州。在大灣區,我不只關注一線城市。隨着工業製造基地和技術發生變化,下一個互聯網前沿可能會出現在二線、三線城市。
《21世紀》:當前中國正不斷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擴大利用外資,將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儘快落實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措施“清零”要求等。你怎麼看待外資企業在中國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
Alex Barder:毋庸置疑的是,外國企業對在大灣區乃至對在全中國的投資持樂觀態度。我從2010年開始就來到香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這裡的人富有創新精神。我堅信隨着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貿易合作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多,每個人都會因此受益。
《21世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你所在的公司是否與大灣區有相關的合作計劃?
Alex Barder:我們有技術並專注於技術使用。但要注意的是,我們現在要做的創新不是開發新技術,而是尋找現有技術的新用途。相比起開發新技術,我們更需要做的是利用並改進現有技術,重新設計並創造出以消費者爲中心的體驗。
在粵港澳大灣區,我們就可以有機會更好地進行創新,因爲這裡的技術令人驚歎。之前我曾參觀過電動車製造,大灣區的電動汽車產業十分發達,技術非常先進。我也產生了一個想法,除了在大灣區發展技術,我認爲未來還要致力於提升互動和沉浸式體驗,在創新中感受技術的進步,創造出全新的體驗。這也是中國可以和其他國家攜手合作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