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首見 國際返還我原民遺骨
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三日率七名排灣族人蔘加愛丁堡大學的原民遺骨返還儀式,並在當地舉行排灣族傳統祭儀。圖/原民會提供
一八七四年牡丹社事件,臺灣原住民族在石門古戰場據天險抵抗日軍入侵,十二名戰死排灣族勇士頭顱遭取走,其中四具輾轉收藏於英國愛丁堡大學,歷經一百多年,四具遺骨近日將返還臺灣故土。原民會說,這是臺灣原住民族社會要求國際返還祖先遺骨的首例,深具歷史意義,也是原住民族轉型正義重要里程碑。
據文獻記載及調查,這四具愛丁堡大學收藏的臺灣原住民遺骨,是一八七○年代任職於日軍的美籍軍人James Wassson取得後,交予美籍醫師Stuart Eldridg,又輾轉交給出身愛丁堡的動物學家Dr. John Anderson,愛丁堡大學校長William Turner更曾在一九○七年發表遺骨研究,遺骨由愛丁堡大學保存至今。
原民會教文處副處長邱文隆Biung Takisvilainan說,依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原住民族有權將遺骨送回原籍,且各國應設法讓原住民族取得國家持有的遺骨,並將其送回原籍;原民會主委夷將Icyang二○二一年十一月代表族人致信向愛丁堡大學提出返還要求,去年七月校方透過外交部駐英國臺北代表處愛丁堡辦事處轉達同意返還。
昨(三)日英國時間上午十一時,原民會副主委鍾興華Calivat.Gadu率七名排灣族人蔘加愛丁堡大學的返還儀式,由牡丹鄉公所鄉長潘壯志代表牡丹鄉諸部落接受返還,並在當地舉行排灣族傳統祭儀。遺骨抵臺後,將於六日暫時安置於臺南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等候牡丹鄉各部落研商後續作爲。
Biung Takisvilainan說,這次是臺灣第一例的國際返還案,盼透過遺骸及文物歸還議題,提醒國際社會關注、尊重並落實原住民族的倫理價值及文化權利。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