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裡幾乎一半媽媽辭職了!”開學不到一個月,家長崩潰大哭:撐不下去了…
“快崩潰了!”
開學大半個月了,很多一年級的家長在社交平臺發出這樣的感慨。
對於那些新一年級的“小萌新”來說,小學的生活充滿新鮮和好奇。
除了早上起得早點,晚上回來做點作業之外,其餘的時間都是該幹嘛幹嘛,似乎和幼兒園沒有什麼不同。
但對於一年級的新生家長來說,這個過渡時期,可是“要了老命”。
“一年級的家長不好當,每天都是兵荒馬亂!”這大概是絕大多數新一年級家長的心聲。
面對新的環境、新的學習階段,都需要時間去適應,但,即便是家長自己認爲已經做好了萬全的準備,依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的孩子纔開學兩星期,就因爲身體原因請了一週的假,弄得家長人仰馬翻。
有的孩子上學四天,連續兩天被老師批評,原因是上課講話。
有的孩子根本無視老師的要求,上課想站起來就站起來,想出去就出去,我行我素,個性十足。
還有孩子剛開學沒幾天,就跟別人好幾次發生衝突,老師三天兩頭投訴,家長一個頭兩個大。
這一切,都需要家長去解決,去兜底。
狀態落後也就罷了,有網友說,從來沒有想過孩子上小學了,媽媽竟然成了“八路隊伍”。
一天接送八趟,早上送,中午接回來吃飯,再送去上下午的課,晚上再接回來。
一來一回,要走8趟。
這還是孩子在學校一切正常的情況下,萬一中途有事叫你送個水杯書本什麼的,那8趟還不止。
就……有一種天塌下來的感覺。
而更讓媽媽操心的是孩子的學習。
剛進一年級,大部分孩子都還懵懵懂懂,但學校的學習進度可不會等人, 於是,零基礎上小學的孩子就成了老師的“重點關注”對象。
有老師找到媽媽“談心”,說孩子“對題目不敏感”“抄題都抄不對”。
甚至老師直接感慨:有家長管的孩子和沒家長管確實差好遠。
這句話,算是在媽媽胸口上狠狠扎刀了。
“讀書不張嘴,作業寫了也不交,上課狀態不好被罰站……”一盆盆冷水猝不及防地向媽媽撲過來,讓人根本無法招架。
整個就是雞飛狗跳,吵吵鬧鬧,血壓飆升啊。
孩子上個一年級,媽媽比孩子還要着急焦慮。
於是,在這種形勢的逼迫下,很多媽媽辭了職,成了專門陪讀的全職媽媽。
有報道指出,一個班裡幾乎有一半的媽媽都辭職了。
而這個話題很快衝上了熱搜,引發了衆多網友的共鳴。
網上衆多的帖子裡,也在訴說着這個事實。
爲了孩子,大部分的媽媽在生完孩子後,會再一次選擇犧牲自己的職場事業,隱身於家庭和學校之中。
沒有人問她們到底願不願意,值不值得,似乎所有人都認爲,這是必然的結果。
而事實是,從一年級就開始陪讀,等孩子們長大了,她們想要再出來工作,職場裡早就沒有了她們的位置,想要重新找一份工作,又談何容易?
曾經有一個問題:一個母親,可以爲家庭付出多少?
下面有一條評論:全部。
深以爲然。
很多人不理解,孩子是雙方的,爲什麼一旦要爲家庭做出讓步,最後站出來的那個人總是媽媽?那爸爸呢,就這樣美美隱身了?
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社會裡的每一個人,都會默認你是孩子的第一負責人,你必須隨叫隨到,必須對孩子的一切全權負責,否則,就是一種失職。
但,這樣的要求,對於女性來說本身就是巨大的內耗。
還記得前段時間,一條“三胎全職媽媽凌晨天橋上崩潰痛哭”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熱議。
她說“我沒有社交圈,沒有朋友,什麼都沒有。我很煩惱,很壓抑,如果沒有打110,我剛剛就直接從這裡跳下去了……”
而更令人心酸的是,她本來在天橋上想不開,但在手機裡看到兒子半夜醒來,又一路跑回家。
當上母親後,她的心裡、眼裡,都是孩子的一切。
照看他們的生活起居,輔導孩子的學習……這些看似簡單的育兒瑣事,遠比我們想象中的更加磨人與崩潰。
那些不曾親歷的人,根本無法感同身受。
帶三個孩子引發的疲憊,真的讓人支撐不住,晝夜顛倒,休息不夠,加上孩子的哭鬧,無一不讓母親心焦難熬。
所以,這個視頻衝上熱門後,很多女性產生了共鳴。
曾經,知乎上有一個全職媽媽曬出了自己的作息時間,讓無數996的打工人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365天全年無休,每天工作18小時,沒有周末,沒有同事,沒有朋友,沒有任何獎勵機制,一旦做錯便是所有人的責問。
的確,母親是偉大而無私的,可是,媽媽也是人,她們也會累,也會疲憊。
她們把自己隱匿在家庭裡,孩子出生了,她們卻消失了。
多少女性,一旦迴歸家庭,似乎就成了丈夫和孩子的附庸,連姓名都失去。本應該光彩自信的女人,成了泯然於衆人的“豆豆媽”“童童媽”……
而更可怕的是,她們被迫成爲全職媽媽後,自己內心也是不認同自己的價值。
同樣是女性,有人在工作,有人在賺錢,但她們全職在家帶娃,就是感覺自己“有罪”。
她們恐懼,害怕,怕別人說三道四。
“讀了這麼多年的書還是回家帶娃,書白讀了!”
“手心向上的日子不好過,在家久了丈夫會嫌棄。”
“沒收入的兒媳婦,婆家都會看不起!”
這些輿論一點一點地在她們心裡生根,發芽,最後變成一團團亂麻,把她們捆綁在了那個叫“家”的牢籠裡。
她們在這樣的困局中無法突破,只能不斷地找自己的麻煩。
河南鄭州某大學曾做過一次調查。
在4000多案例中,有30%的女性會出現抑鬱、焦慮等心理問題。
“感覺生活沒有希望”,“不願意跟別人說話”……
她們困囿於家庭裡,即使身心遭受重創,也不會輕易將委屈宣之於口。
而更讓人心塞的是,當孩子長大後,她們終於可以回到職場時,卻發現自己早已被社會遠遠地拋在了腦後。
大部分的崗位都把年齡限制在35歲以下,還要有一定的工作經驗。
也就是說:企業根本就沒有留時間給女性生養孩子。
那些選擇全職的母親,一旦做下決定,可能就註定了今後的結局。
“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只是一句美好的童話。
現實裡的一地雞毛,只能自己默默消化。
網上曾有個問題:
爲什麼中國的女性總是活得如此艱難?
有一個答案讓人印象深刻:
因爲在中國,女性,不僅僅是生理性別,更重要的是,很多女性生來就被困在一種“女人模式”裡。
在這個處境下,所有人都默認女性隨時要爲他人,爲家庭做好犧牲自己的準備。
她們應該要接納失權,依附於丈夫和兒子生存的命運,她們是不被看見的存在。
甚至,即使犧牲了一切,她們不被肯定,外界覺得她們沒有價值。
《82年的金智英》裡有一個場景:
全職媽媽金智英,在某一個早晨帶孩子在公園散步。
她拿着咖啡休息的時候,會被路過的人說成是“好命的媽蟲”“我也想用老公賺來的錢買咖啡喝,整天到處閒逛……”
即使她經年累月地忙於各種家務,計算着家庭的各種開支,把自己壓榨到幾乎看不見,還是會被輕視,被嘲諷,自己的付出不被看見。
很多女性被陷入一種困境裡面:
如果選擇當全職媽媽,就會被人看不起,被認爲沒有價值,而當她們迴歸職場,又要被人說出是失職,不顧孩子。
無數女性在輿論、道德和責任的枷鎖裡,進退兩難,她們做得最多,卻被罵得最慘。
婚姻,生育,帶給她們太多負荷。
社會學家曾提出過一個“母職懲罰”的概念。
在這個意識形態中,要求母親對孩子要全方位的投入,與孩子榮辱與共,把孩子的成功看作母親的成功,永遠是孩子優先。
彷彿擁有“母職”,就是一種懲罰。
整個社會,把孩子和母親牢牢地捆綁在了一起,但大部分的母親無法平衡工作和家庭,像個陀螺一樣,圍繞在事業和孩子之間,兩頭都無法全身心地顧及。
這是當代女性的困境,也是千百年來,無數女性想要破解的課題。
人們總用“爲母則剛”來形容母愛,但事實是,女性是被迫被“神化”,被迫被道德“綁架”。
如果可以選擇,誰要這個“爲母則剛”?
寫到這裡,我只想說一句,請給她們多一些包容和肯定。
當她們在家裡全心全意帶小孩的時候,不要罵她們沒有價值,當她們出去上班的時候,不要罵她們不顧家。
而且比這更重要的,是看見。
看見她們身爲人妻人母的付出,看見她們除了母職妻職之外的價值,看見她們在多重角色身份下的掙扎與壓力,然後,接納和肯定她們的一切。
如此,才能讓她們在躬身瑣碎的間隙裡,擡頭看見光。
願這個社會對她們溫柔以待。
本文編輯:redision,排版:造夢。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問題請聯繫後臺。
願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場的人都可在這裡相逢。我是桌子,謝謝你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