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顯示 美半數大銀行風險管理薄弱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道 據美國《財富》雜誌網站7月21日報道,熟悉情況的人說,美國一個重要監管機構私底下發現,它負責監管的大銀行中有一半對從網絡攻擊到員工失誤的廣泛潛在風險缺少足夠的掌握。
這些人(他們要求不透露身份,因爲相關信息並未公開)說,在這份秘密評估中,貨幣監理局說它監管的22家大銀行中有11家對所謂的運營風險管理“不足”或“薄弱”。
這些人說,結果就是約三分之一的銀行總體管理得分爲3分(滿分5分)或以下。這樣的分數是美國監管機構在去年一系列銀行倒閉之後,對該國最大銀行的風險水平感到擔憂的最新徵兆。
運營風險是監管機構用於評估它們監管的銀行總體風險的類目之一。每家銀行的個體評級都嚴格保密,但監管機構有時在同其他機構或銀行業進行磋商時,會用銀行得分的總體數據強調它們感到擔憂的領域。
在貨幣監理局,運營風險評估情況被匯入一張報告卡,各家銀行每一個類目(資本充足性、資產質量、管理、盈利、流動性和對市場風險的敏感度)的情況被給出1到5的評分。這些分數產生一個總體評級,決定一家銀行面對的審查或自由迴旋度,包括它可以參與的活動和它必須持有多少資本。
貨幣監理局並未專門對上述非公開調查結果發表評論。在一份聲明中,這家監管機構說,代理局長邁克爾·蘇“一直在討論銀行需要防止自滿並積極管理它們的風險,以建立和維護對聯邦銀行系統的信任”。
運營風險指的是銀行面對的一系列潛在威脅,而不僅僅是不良貸款或市場波動導致的損失。運營風險可以包括從員工失誤和法律糾紛到自然災害和技術故障等任何情況。銀行必須向監管機構展示管理此類風險的計劃,它們必須持有應對這些威脅的資本——這一要求早就存在爭論,因爲上述威脅比信用或市場風險更難衡量。
刺眼的評分是去年創紀錄的銀行倒閉後展開的全面監管審查的一部分,監管機構在銀行倒閉後誓言要做更多工作查明問題並採取行動。貨幣監理局負責監管的大銀行包括從資產至少500億美元的地區性銀行到資產數萬億美元的超大型銀行。
2023年5月蘇在國會陳述情況時說,雖然不久前倒閉的銀行沒有一家由貨幣監理局負責監管,但他仍對貨幣監理局的程序進行了審查並強調需要“及時和有力的監管行動”。
貨幣監理局稱運營風險是其監管框架“涉及範圍最廣的組成部分”,隨着銀行依賴的技術不斷髮展,它起到包攬的作用。
在上個月的一份報告中,貨幣監理局說,在銀行業應對“不斷進化和越來越複雜的運營環境”之際,這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提升”。
去年,貨幣監理局、美聯儲和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就銀行如何減少來自第三方供應商的風險頒佈了指南。上述機構說“使用第三方,特別是那些採用新技術的第三方,可能導致風險上升”,並指示銀行如何監控此類活動。
上述機構今年早些時候更進一步,對使用外部人工智能工具發出了警告。 (編譯/楊新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