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餘地 我駐港處運作未受刁難
我駐香港辦事處自7月30日最後1名派駐官員返臺後,由50名當地僱員維持運作,香港各方無刻意阻撓、刁難。圖爲香港維多利亞港。(中新社)
我駐香港辦事處自7月30日最後1名派駐官員返臺後,半個多月來陸委會等部門啓動「遠端督導機制」,由50名當地僱員維持運作。熟悉香港事務人士透露,目前運作還算順暢,港府無刻意阻撓,辦事處逐步搬遷至中環廣場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過程,香港各方也未刁難。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認爲,臺港乃至兩岸雙方都能保留迴旋餘地,無疑是相對正面做法。
受到兩岸關係低迷影響,港府先是於5月18日發佈公告表示,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即日起暫時停止運作」;我駐港辦事處人員因拒籤「一中承諾書」,代理處長林振宙等7名官員於6月20日因簽證到期被迫返臺,當時派駐官員僅剩經濟組組長倪伯嘉1人,也於7月30日下午返臺,駐港辦則委由當地香港僱員協助維持運作。這是我境外代表處出現無官員派駐但持續運作的首例。
知情人士透露,駐港辦港籍僱員負責急難救助、各類諮商等不涉及公權力事項,至於原本輿情收集任務,考量安全理由已暫停;涉及公權力事項,則由政府在後方遠端督導,如港生來臺就讀,許多文書驗證,由當地僱員收件,送交政府有關部門進行驗證,一些外交郵件仍可寄送,只是往來程序相對耗時。
此外,位於香港金鐘力寶大樓40樓的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辦公室租約已於7月屆滿,外交部轄下服務組已先搬離,遷往該棟11樓的內政部移民署辦公室合併辦公;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及香港當地僱員,則調整至中環廣場的光華新聞文化中心合併辦公。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知情人士指出,駐港辦整個搬遷過程,包括房東、物業、裝修人員都很配合,並未因涉及我方辦事處事務就消極處理,原本「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的招牌也一起移至光華新聞文化中心,港府也沒有意見。
黃介正認爲,臺港本來就是特殊關係,雙方相互保留餘地,不要把事情做絕,在考量未來情勢變化,應彼此預留迴旋空間。臺港關係需要兩岸以及臺港雙方用大智慧來處理雙邊關係,或許臺港雙方有1種相互默契,雖不樂見當前形勢發展,但不讓事情無可挽回,爲未來比較快速地回覆雙方辦事處運作與人員派遣保留餘地,確實是在不得已情況下,相對正面的做法。
他也說,受到美中變局影響、兩岸政府交流中斷及臺港關係尚無轉圜空間來看,眼下兩岸關係或臺港關係不太容易看到緩解趨勢,但當前若雙方都能相向而行、留下餘地,不失爲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