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魚管夠!福州這個村,要火!
世界鮑魚看中國,中國鮑魚看連江。30多年前,福州第一粒鮑魚來自這裡;30多年後,這裡的鮑魚“明星產品”獲國際專家點贊,鮑魚“智能家居”獲央媒聚焦……
這裡就是福州鮑魚養殖發源地——連江縣苔菉鎮後灣村。它是如何做好“鮑”文章,助力福州創造全國多個第一呢?近日,記者探訪了這裡。
後灣村是福州鮑魚養殖的發源地。
全國第一
鮑魚實現“福州產”
苔菉鎮,三面臨海
地處黃岐半島最末端
素有福州“天涯海角”之稱
系連江鮑魚養殖重鎮
後灣村全景。
後灣村是當地的漁村
海域450多公頃,全村3000多人
主要從事鮑魚養殖、運輸、銷售等產業
從福州市區驅車100公里
便來到了後灣村
記者在後灣村鮑魚養殖基地
漁排成片、網箱交織,蔚爲壯觀
離碼頭不遠處的一處養殖場
曾是培育福州第一粒鮑魚的地方
鮑魚養殖是村裡的支柱產業。
30多年前,福州並無鮑魚養殖業。據後灣村黨支部書記張孝樟回憶,1987年起,福州市水產科學研究所在此建立了海珍品基地,開展鮑魚育苗工作。此後,第一隻“福州產”鮑魚誕生。
從陸地工廠養殖轉向海上網箱養殖;從近海養殖走向深遠海養殖……經過30多年發展,福州鮑魚產業越做越大,產量佔全國的1/2,產量位居全國第一,而連江鮑魚的產量佔全國的1/3。
村裡的活蝦養殖基地。
過去從事捕撈的漁民,不少吃上了“鮑魚飯”。漁民董書健是村裡的養殖大戶。他有4000多籠鮑魚,正常情況下年產值約400萬元,年利潤約100萬元。
“全村共有鮑魚養殖場12家,全村大小船隻615艘,海上鮑魚養殖戶125戶,總共養殖規模達945畝,基本形成了以海水養殖爲主、漁業捕撈生產及海產品營銷爲輔的漁業生產經濟發展格局。”張孝樟告訴記者,2023年全村生產總產值達1.3億元(鮑魚養殖佔70%),村集體收入達到100多萬元。
全國最大
“智慧鮑”獲央媒點贊
後灣村的“鮑”發力
不止於此
位於後灣村的中新永豐
是我國最大的鮑魚養殖企業
精心培育了明星產品“大磹鮑”
中新永豐養殖的大磹鮑。受訪者供圖
中新永豐負責人吳永壽告訴記者,“大磹鮑”是鮑魚界的“巨無霸”,單個最重達1千克,不僅遠銷日本、俄羅斯等國家,還獲得國際鮑魚專家點贊。
吳永壽透露,這得益於生態養殖和智慧養殖。
早在2010年,中新永豐在全國範圍內率先從韓國引進環保型抗風鮑魚養殖器具——塑膠漁排,取代易產生海漂垃圾的木頭漁排。
國際鮑魚專家點贊後灣村鮑魚。王爲剛 攝
“鮑魚有着‘海味之王’的美譽,對養殖要求極高,比如水溫要保持在15℃至25℃之間,否則極易死亡。” 吳永壽告訴記者,爲此,公司還開展了“南鮑北養”模式,每年5月,鮑魚苗運至山東榮成“避暑”,11月底運回苔菉鎮“過冬”。
在中新永豐的帶領下,連江養殖規模佔到整個“南鮑北養”市場的半壁江山。
“福鮑1號”養殖平臺。 王爲剛 攝
從2019年開始
回後灣村過冬的鮑魚
可以住進
“智能家居”——“福鮑1號”深遠海養殖平臺
該平臺具有風力發電和
24小時遠程水文監測、自動增氧等功能
是全國最大的
深遠海鮑魚養殖平臺
可年產鮑魚40噸
後灣村裝備了吊架設施,方便漁船作業。
在過去,養鮑魚需要靠人力把籠子從水下提升到海面上,然後再憑經驗投餵食物,既辛苦也不太科學。“現在只要按下電動按鈕,鮑魚籠便如同乘坐‘海底電梯’般,從海水中緩緩升起。我們在岸上還能通過手機就可以實現鮑魚的智能投喂。”得益於智慧養殖,吳章瑜也從漁民變成了“工人”。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深遠海養殖模式多次獲得央視、新華社等媒體點贊。
全國出圈
書寫漁旅融合新篇章
後灣村是苔菉鎮
做好“海的文章”的一個縮影
當下,連江正在爭創
環馬祖澳國家級濱海旅遊度假區
漁旅融合、文旅融合的風
也吹到了苔菉鎮
連江環馬祖澳濱海旅遊度假區。
平流尾地質公園、虎東山、北茭鼻公園等網紅打卡地在全國火出圈,更獲外交部推介;“趣遊山海美景·海蝕奇觀平流尾地質公園休閒遊”濱海遊線路入選了全國鄉村旅遊精品線路;北緯26℃、雅樂居、船長之家等海邊民宿以及福州(連江)開漁節、平流尾討海音樂節等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遊客;福州最長濱海絕壁棧道等網紅項目先後落地……一個涵蓋海洋遊、文化遊、鄉村遊等豐富內涵的旅遊消費產品體系已然形成,處處皆景、時時可遊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村裡的石制建築很有特色。
得益於此,不少遊客還會去後灣村購買魚丸、鮑魚、章魚等海產品,村民也慢慢吃上“文旅飯”。
苔菉鎮黨委書記孫祺表示,苔菉鎮正在深度融入環馬祖澳國家級濱海旅遊度假區建設,走上一條由“漁業苔菉”向“文旅苔菉”轉型之路,吸引人們探索連江海洋文化並愛上漁鄉生活,留住歷史與鄉愁,助力福州打造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
平流尾地質公園。
□小貼士
交通:開車從福州市區出發,經福州繞城高速、浦口樞紐、228國道、308省道、104省道,至連江縣苔菉鎮後灣村
美食:鮑魚、海帶、魚丸等。
記者 鄭瑞洋/文 包華/攝
新媒體編輯 劉亦洪
監製 管慧 林亦敏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福州晚報,獲取更多資訊
點亮和
轉發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