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拜登逼上絕路?美3大晶片巨頭轉戰這區 失去陸客戶代價慘

美國加強圍堵中國晶片業。(示意圖/shutterstock)

美國去年10月開始實施對中國晶片技術出口新規,根據日媒報導,美國3大晶片設備供應商,正在將業務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凸顯受到美國禁令影響,美中之間的技術供應鏈正加速脫鉤。值得關注的是,美國晶片巨頭在損失中國大客戶情況下,收入將明顯減少。

根據日經亞洲新聞報導,美國主要晶片設備供應商包括應用材料、科林研發以及科磊,掌握全球晶片生產工具市場的35%市佔。5位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10月以來,這3家公司將非中國員工從中國轉移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國家,或增加在東南亞的產能。

一家爲科林研發和科磊服務的子系統供應商的高層指出,上述這種轉戰東南亞的趨勢在去年年底出現,過去幾個月裡,客戶一直要求我們加快對東南亞地區的支援,且發現他們在東南亞增加了人員。

報導指出,美國去年10月祭出迄今爲止最嚴厲的出口管制,將導致中國科技野心面臨重大挫折,但這些禁令也將衝擊美國公司。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指出,中國多年來一直是晶片設備行業成長的主要動力,中國是2020年和2021年的最大買家,這要歸功於北京政府推動半導體自主化。

SEMI數據顯示,中國曾經佔美國晶片設備製造商收入的近30%,但在最新季度業績中,應用材料此一數字下降到20%,科林24%以及科磊剩23%。

科林研發示警,將裁撤全球1%的員工,並減少臨時工。報導提到,科林臺灣子公司許多臨時員工已經收到通知,他們的合約在農曆年後不再續約。

至於爲何美國主要晶片設備供應商會選擇轉戰東南亞,報導分析,這些公司在該地區已有業務,當美國晶片業爲降低成本,在1960年代首次將製造能力轉移到亞洲時,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是首選目的地。如今美國廠商在東南亞擁有半導體制造、封裝和測試,晶片製造商包括英特爾、格羅方德等都設有工廠,並計劃進一步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