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最孤獨專業:六代單傳、一人請假全系休息,畢業照上只有一人
2014年,北大一個專業的畢業照衝上了熱搜,原因並不是因爲這張畢業照拍的有多好,也不是因爲照片裡有什麼名人。
而是因爲這個專業的畢業照僅僅只有一個學生。
說到這大家可能就疑惑了,怎麼會有大學專業只收一個人呢?更何況這可是北大啊!
還真不是小編誇張,北大還真有這個專業,不僅14年只有一位學生,更是連續6年只有一個學生,真可謂是“六代單傳”啊!
北大的這個專業到底是什麼?又爲何讓大家望而卻步了呢?
六代單傳
提起北大,那可真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學校,甚至還有不少高考生爲了能考上北大而復讀十次有餘。
作爲中國的最高學府之一,北大的魅力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進了北大,甭管你是啥專業,走出去那都是響噹噹的,自帶光環,搶手得很。
畢竟,這是中國頂尖學府的金字招牌嘛,哪個不是削尖了腦袋想往裡鑽?所以啊,專業招不滿這種情況,在北大幾乎是聞所未聞。
你想想,能在那樣的學術氛圍裡薰陶幾年,出來的人哪個不是學識淵博,思維敏銳?就算是平時開玩笑說自己是“北大還行”,那心裡也是滿滿的自豪和底氣啊。
北大的校友資源,那可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進了北大,就等於擁有了一張頂級的人脈網。
畢業後,不管是深造還是找工作,這金字招牌都是響噹噹的敲門磚。
那些爲了進北大不惜復讀多次的學子們,他們是真的相信,只要踏進北大的校門,人生就有無限可能。
但話說回來,還真有這麼一個特例,從2008年到2016年,這個專業每年只招一個人,更是被大家戲稱爲“六代單傳”。
光是一年只招一個學生就夠離譜了,放在哪個學校也是不正常的存在啊,又更何況這是人人都向往的北京大學呢?
這個神秘的專業其實就是古生物化學,聽起來就挺神秘的,對吧?這個專業啊,一年到頭就只招一個學生,跟大熊貓似的稀有。
你說這得是多大的緣分,才能成爲那年唯一的“天選之子”呢?
在北京大學,古生物學專業自2007年在元培學院重新開設以來,便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書寫着自己的歷史。
不同於其他熱門專業的熙熙攘攘,古生物學專業每年僅錄取一名學生,連續六屆皆是如此,形成了“六代單傳”的獨特景象。
每當有人請假,整個“系”似乎也跟着放假,這種罕見的現象在北大校園內成爲了一段佳話。
想象一下,當其他專業的學生成羣結隊地穿梭於教室、圖書館之間時,古生物學專業的學生卻常常是一個人獨享這份寧靜。
沒有固定的同班同學,他們需要與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等多個院系的學生共同上課,這種跨院系的學習模式既帶來了知識的廣度,也帶來了交流的挑戰。
有時候,一天下來,他們甚至與同學們說不上一句話,孤獨感油然而生。
但正是這份孤獨,讓他們更加專注於學業,沉浸在古生物學的浩瀚世界中。
2014年,薛逸凡的畢業照在網絡上引起了轟動。照片中,她身着學位服,孤獨地站在北京大學著名的圖書館前,背後是空曠的校園,沒有其他同學的身影。
這張照片迅速走紅,成爲當年最獨特的畢業風景。
薛逸凡用自己的方式,留下了對這段特殊求學經歷的深刻紀念。
爲什麼沒人選擇這個專業?
按理說這樣的專業,選擇的人少那就意味着就業壓力小,甚至有的還沒畢業就已經被一些研究所給搶了去。
既然是這樣,爲什麼這個專業還這麼“冷清”呢?
說來話長,古生物學,這門研究遠古生命的學科,需要深厚的地質學功底和對未知世界無盡的好奇與熱愛。
它不像熱門專業那樣廣爲人知,反而帶着幾分孤獨與堅持,報考它,就像是踏上了一場尋寶之旅,尋找那些沉睡億年的化石,聆聽地球遠古的低語。
專業的門檻高,其是招生不易的原因之一,學生不僅要對古生物有濃厚的興趣,還需具備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這無形中篩選掉了許多學子。
再者,古生物學的研究週期長,需要耐得住寂寞,經得起時間的考驗,這對許多追求快速見效的年輕人來說,無疑是一道門檻。
但正是這份不易,讓古生物學專業顯得尤爲珍貴。
而且大部分人對於這個專業的瞭解也是少之又少,所以即使是報考了這個專業,想要被錄取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要不然依北大的火爆程度,怎麼可能容許有這樣一個漏網之魚呢?
一個人的課堂,一羣大師圍繞
儘管學生人數稀少,但北大古生物學專業的師資力量卻異常強大。
學院爲這唯一的學生配備了頂尖的教授團隊,包括院士在內的多位國內外知名專家親自授課。
這種一對一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得以獨享整個專業的資源,享受大師們的悉心指導。
教授們不僅傳授專業知識,更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爲他們未來的學術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古生物學專業的學習內容廣泛而深入,涉及地質學、生物學、化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
學生需要掌握化石鑑定、地層分析等多種技能,同時還需要具備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技術。
這種全面的科研能力培養,雖然增加了學習的難度,但也爲學生的未來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他們不僅可以在古生物研究領域深耕細作,還可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地質勘探、生物信息學等相關領域。
在很多人的眼中,古生物學專業似乎是一個冷門且難以就業的選擇。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由於該專業人才的稀缺性,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往往具有很高的競爭力。
許多研究機構、博物館以及地質勘探公司都急需古生物學專業人才,爲畢業生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前景。
隨着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的重視日益增強,古生物學專業的畢業生將在這些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當然,選擇古生物學專業也意味着要面對一些現實的挑戰。比如,野外採集化石的工作往往辛苦而枯燥,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
但正如薛逸凡所說:“只要能夠生活就好,不需要太多其他的。”
對於真正熱愛古生物學的學生來說,這些挑戰都是成長道路上必經的磨礪,他們在追求學術成就的同時,也在享受着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樂趣和滿足。
是金子就不會蒙塵
就像古生物化學那樣,有些專業聽起來就像是藏在學術森林深處的秘密寶藏,比如“極地氣象學”。
這個專業說實話,你可能連名字都沒聽過,但它就像一顆未被打磨的鑽石,靜靜地躺在那裡,等待着有人去發現它的光芒。
極地氣象學,研究的是地球上最冷、最偏遠的地方的天氣和氣候。你得有對冰雪的熱愛,對極晝極夜的癡迷,還得有面對極端環境的勇氣。
這樣的專業,招生人數少得可憐,學起來也是難上加難。但你知道嗎?正是這種“冷門”,給了它獨一無二的魅力。
“是金子就不會蒙塵”,這句話用在這裡太貼切了。
那些冷門專業,雖然它們不像熱門專業那樣閃閃發光,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但只要你在裡面付出足夠的努力,它們同樣也能成爲大衆羨慕的好專業。
冷門專業就像是藏在深山裡的寶藏,等待着有心人去發掘。它們可能因爲招生人數少、學習難度大而被忽視,但正因爲如此,它們才更加珍貴和獨特。
就像那些古生物化學專業的學生,他們雖然學的專業聽起來有些冷門,但他們的研究卻有可能揭開地球歷史的秘密,這種成就感和自豪感,絕對是那些熱門專業難以比擬的。
所以,別小看任何一個冷門專業,也別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和追求。
只要你願意去付出努力,去深入挖掘,去不斷探索,你一定能讓自己的專業煥發出耀眼的光芒。
到時候,所有人都會羨慕你,因爲你擁有了一份獨特而珍貴的寶藏。
而且啊,冷門專業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讓你更加專注於自己的學習和研究。
因爲沒有那麼多的競爭和壓力,你可以更加自由地探索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更加深入地瞭解和掌握專業知識。這種深度和廣度的積累,會讓你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更加有競爭力。
所以啊,“是金子就不會蒙塵”,只要你付出足夠的努力,冷門專業同樣也能夠成爲大衆羨慕的好專業。
因爲,真正的價值,從來都不是用熱門或冷門來衡量的,而是用你的熱愛和努力來定義的。
從孤獨到傳承
儘管古生物學專業目前仍處於相對孤獨的狀態,但隨着社會的進步和人們對歷史文化、生態環境關注度的提高,這一專業有望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北京大學作爲古生物學教育的重要基地,將繼續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爲推動我國乃至全球的古生物學研究做出更大的貢獻。
我們也期待更多像薛逸凡這樣的學生出現,他們不因專業的冷門而退縮,而是憑藉內心的熱愛和堅定的信念在古生物學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他們的故事將激勵更多年輕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夢想和興趣所在,爲社會的多元化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北大這片充滿智慧與夢想的土地上,古生物學專業以其獨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蘊書寫着屬於自己的傳奇。
願每一位選擇這條道路的學生都能在這片孤獨而又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綻放出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