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擴容速度放緩 “深改19條”全面落地或成估值修復重要時間點
證券時報記者 郭博昊
近段時間,北交所擴容速度放緩、北證50指數回調引發市場廣泛關注。去年年初至今年4月9日,北交所終止IPO企業數量總計65家,今年以來佔比就達40%,企業IPO“撤單”呈現加速趨勢。
受訪專家認爲,對於新建的證券交易市場,沒有一定的規模很難吸引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大錢長錢的進入,不利於市場流動性和估值的提升,擴容是北交所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未來,隨着北交所市場規模、質量不斷提升,吸引來更多長期資金入場,北證50指數長期投資價值將逐步顯現。“深改19條”各項政策舉措全面落地實施或將成爲北證50指數向上修復的關鍵時間點。
今年以來已有20餘家企業從北交所“撤單”IPO
近段時間,北交所擴容步伐有所放緩,2024年以來,僅有東昂科技與今大禹兩家企業在北交所上市的IPO申請被受理。2024年一季度,北交所IPO企業僅有9家上會,同比減少了64%。
同時,申請北交所上市排隊企業也出現撤回高峰。隨着4月9日北京夢天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來自北交所的終止上市審覈文件,今年以來已有26家公司終止了北交所上市審覈,除了藍色星際之外,其餘25家公司均爲主動“撤單”。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初至今年4月9日,北交所終止IPO企業數量總計65家,今年撤單的企業數量佔比達40%,撤單加速情況較爲明顯。
有分析認爲,IPO被受理數量的驟減以及撤單數量的激增,與嚴把IPO入口關等多條強監管信號的釋放有關。今年2月,北交所發佈《推動提高北交所上市公司質量行動方案》明確提到,優化上市審覈和持續監管,持續提升上市審覈質效,引導保薦機構把好上市公司質量關,防止“帶病闖關”。
隨着公司上市全流程嚴格監管的政策風向愈加清晰,受訪專家普遍認爲,北交所後續新股發行將從數量快速擴張向質量提升轉變,但擴容仍是北交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條件之一。
金長川資本創始人、董事長劉平安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對於新建的證券交易市場,沒有一定的規模很難吸引公募基金、社保基金等大錢長錢的進入,不利於市場流動性和估值的提升,擴容是北交所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記者注意到,自北交所“深改19條”實施以來,北交所市場生態向好,吸引了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關注。今年一季度,北交所吸引了超20家在滬深交易所IPO的企業“轉場”而來,已超過去年全年“轉戰”北交所公司數量的一半以上。截至一季度末,北交所在審企業數量達到114家,較去年同期增長超六成。
中國小康建設研究會經濟發展工作委員會專家餘偉向記者表示,高質量的上市公司可以爲投資者提供優秀的投資標的,產生良好的賺錢效應。同時,活躍的交易又會推動北交所市場的整體建設,從而進一步促進北交所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結合北交所發展階段來看,即使今年擴容節奏放緩,預計今年全年仍會有80家左右企業在北交所上市。”劉平安研判。
“深改19條”舉措全面落地或成估值修復關鍵點
自去年9月北交所“深改19條”落地實施以來,市場生態向好、投資者預期改善,北交所走出一波獨立行情。不過,經歷此前快速上漲後,今年以來,北證50指數出現較大比例回調,跌幅超兩成,上漲個股數量相較去年四季度大幅減少。
在劉平安看來,當前北交所市場規模相對較小,對於大型機構吸引力偏弱,在沒有“大錢長錢”入場的情況下,北交所指數快速上漲難以持續,出現回調屬於正常現象。
申萬宏源專精特新首席分析師劉靖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也指出,“深改19條”部分政策舉措落地節奏慢於市場預期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北證指數回撤。“市場預期2023年年底推出的‘轉板’‘直接IPO’等政策均未落地。通過‘直接IPO’快速高質量擴容,從而吸引增量機構資金介入的邏輯被打破。”劉靖解釋道。
易方達北證50指數產品基金經理龐亞平認爲,經歷了本輪調整,北證50指數估值已回落至與成長性較爲匹配的水平。北交所網站也顯示,1月至3月,北交所市場平均市盈率分別爲19.41倍、20.78倍和18.61倍,相較於去年12月的階段高點24.20倍有所回落。
餘偉認爲,北交所行情和北證50指數或在經歷第一季度到第二季度的回調磨合後重拾升勢,今年大概率將走出先抑後揚的走勢。
“未來,隨着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落地生效,北交所將迎來高質量擴容,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入場,北證50指數長期投資價值也將逐步顯現。”劉平安研判,“深改19條”各項政策舉措全面落地實施或將成爲北證50指數向上修復的關鍵時間點。
(圖片來源:申萬宏源研報)
設備更新政策頻發北證機械設備板塊有望受益
北交所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爲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廣闊的融資平臺,也爲投資者帶來了更爲豐富的投資機會。劉平安認爲,北交所最大的發展機會就在於市場需求廣闊,它能夠爲那些淨利潤在四五千萬元水平,難以滿足滬深交易所,以及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條件的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機會,這是對我國資本市場結構的補充。
目前,北交所上市的247家企業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4家,佔比50%。多位基金經理認爲,北交所公司集中分佈於戰略性新興產業,部分公司前瞻佈局未來產業,具有較高的產業鏈配置價值。
“隨着越來越多優質中小企業匯聚北交所,這些企業的成長性和投資價值不容忽視。”劉平安指出,“專精特新”企業具有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新穎化優勢,堅持在細分領域深耕細作,往往是細分領域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配套“專家”。考慮到當前北交所市場較低的估值,優質企業具有較強的投資價值。
招商北證50成份指數型發起式基金基金經理鄧童也指出,今年受益於設備更新改造等產業政策支持,北證機械設備板塊有望充分受益,此外,在低空經濟、機器人等產業鏈上也都有大量相關企業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