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捷本業虧損 靠業外收入翻紅

軌道運輸業經營大不易,常是靠業外收入纔能有盈餘。圖爲桃園市首座自主興建的捷運綠線。(本報資料照片)

全臺軌道建設齊發,成爲城市現代化的標配,但也不免讓人憂心完工後的營運成效,是否都如起造時設想的美好。以路線最廣、人流最多臺北捷運爲例,運輸本業長年虧損,是靠業外收入纔有盈餘,高雄、臺中捷運則是虧損,桃園捷運若無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挹注,也會是虧損。

臺北捷運今年旅客日均量達199萬人次,本業仍然虧損,透過業外開發收入纔有盈餘;高捷鐵道本業去年虧損約4.82億元,非本業則盈餘約4.31億元,合算全年虧損0.51億元;桃捷在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方案挹注下,今年日均運量預估約11.3萬人次,盈餘預估4.84億元。

談起營運,臺北捷運公司表示,未來30年須提撥總額約1300餘億元捷運系統重置基金,每年需繳交約4、50億元捷運系統租金,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緩繳的租金約50億元待補回,可見營運不易。

此外,今年10月電費調漲14%,明年薪資及基本工資也調漲,加上票價自通車以來未調漲造成未來的財務缺口,憂心恐將首度出現虧損,長遠來看將影響捷運系統安全及服務品質。

高雄市捷運局分析,隨臺灣人口高齡化與都市規模擴大,如何解決交通問題成重要課題,捷運能大幅提升通勤效率,沿線串聯住宅、商業、觀光區,帶動產業成長、提高競爭力,顯示軌道交通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質、奠定繁榮的重要基石,但經營並不容易。

高市府說,雖然軌道後續建設及營運對地方政府財務是龐大挑戰,但正透過積極辦理捷運聯合開發,擴展收益,以挹注捷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