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截胡了?殲35還沒正式開張,蘇57就已拿下首個出口大訂單?

#智啓新篇計劃#

珠海航展上,全球目光都聚焦在五代機的展示上。令人意外的是,俄羅斯的蘇-57,竟然在中國的主場搶先簽下了首個出口合同,而中國的殲-35還在蓄勢待發。

自家主場被截胡,這事兒聽着就夠尷尬,但擺在我們面前的現實卻又不得不讓人佩服俄羅斯的“底氣”。這場五代機的出口爭奪戰,看似還未正式開打,蘇-57卻已先聲奪人。究竟是哪裡出了問題?我們的殲-35爲何遲遲未見動靜?今天,我們就來深挖一下這場背後的較量。

1. 五代機出口的“必爭之地”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四代機——例如蘇-27、F-16等,曾經被視爲“高大上”的象徵,只有少數國家有能力裝備這些先進戰機。但時至今日,隨着五代機的廣泛部署,四代機已逐漸普及,成爲普通國家軍隊的標配。甚至連非洲的安哥拉都已經裝備了蘇-30,這在幾十年前簡直令人無法想象。

順着這個趨勢看,五代機的大規模普及無疑指日可待。全球有能力研發五代機的國家都在盯着這一巨大的市場,試圖搶佔未來的蛋糕。儘管美國的F-35是目前唯一成功出口的五代機,但並非所有國家都在美國的“朋友圈”裡。那些既不願依賴美國,又有五代機需求的國家,正是中國的殲-35和俄羅斯的蘇-57可以爭奪的“藍海市場”。

2. 蘇-57搶先一步的背後

儘管此前有傳聞稱中國的殲-35可能會出口至巴基斯坦,但這一消息始終未獲得官方證實。而在殲-35還未“開張”的時候,俄羅斯的蘇-57卻在珠海航展上獲得了首個出口合同。據俄塔社報道,這筆合同已經在航展期間簽署,標誌着蘇-57成爲繼F-35之後,全球第二款成功出口的五代機。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哪個國家下了這筆訂單?

有分析指出,能夠無視西方壓力並同時具備長期使用俄製裝備傳統的國家,纔有可能是蘇-57的買家。並且,這並不是一件簡單的“買飛機”的交易。五代機的裝備與服役,意味着需要一整套的作戰體系來支撐。

3. 誰會買蘇-57?

這裡我們不妨做個大膽推測。能夠同時滿足長期使用俄製裝備傳統,並且有能力承受美西方壓力的國家,其實並不多。最有可能的兩個買家,一個是印度,另一個是阿爾及利亞。

印度空軍目前的主力戰機包括200多架蘇-30系列戰機。作爲一個體量龐大、在國際局勢中游刃有餘的國家,印度對於美國的壓力並不特別畏懼。而且,印度本身也一直在尋求更新換代自己的空軍力量,五代機需求迫切。雖然印度此前曾考慮與俄羅斯合作研發五代機,但最終因種種原因告吹。但這並不意味着印度會放棄引進俄製五代機的可能。

阿爾及利亞作爲北非第一大國,也具備長期使用俄製裝備的傳統。該國空軍裝備了70多架蘇-30、30餘架米格-29,甚至還有40架蘇-34,是除俄羅斯之外唯一裝備蘇-34的國家。阿爾及利亞並不懼怕西方的壓力,其裝備體系與作戰需求也爲引進蘇-57提供了良好基礎。

4. 殲-35的出口之路在哪裡?

與蘇-57的潛在買家相比,殲-35的出口市場似乎更加明確。從市場範圍來看,中東地區或許是殲-35的首要目標。中東國家普遍擁有較大的空軍採購預算,且對新型戰機的需求較爲強烈。俄羅斯的戰機雖然在中東有一定的傳統市場,但總體而言,中東國家對俄製裝備的依賴並不如其他地區那麼明顯,這反而爲中國戰機的進入提供了機會。

殲-35與蘇-57的定位存在顯著差異。蘇-57是一款雙發重型戰鬥機,主要用於制空權爭奪,適合規模龐大的空軍。而殲-35則是一款中型多用途戰鬥機,既能進行空戰,也能對地對海,適合規模較小的空軍。兩者的市場定位並不完全重疊,因此在五代機出口市場上,競爭的直接性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烈。

5. 五代機出口的挑戰與機遇

儘管蘇-57搶先一步獲得了出口訂單,但不可忽視的是,五代機的出口仍然面臨諸多挑戰。美西方的制裁壓力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此前,俄羅斯與法國的“西北風”兩棲攻擊艦訂單以及向埃及出口蘇-35的訂單,最終都因爲美國的阻撓而未能成行。

五代機的出口不僅僅是技術的競爭,更是國際政治與地緣博弈的縮影。對俄羅斯而言,能夠突破美西方的封鎖,促成蘇-57的出口,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勝利。而對於中國的殲-35,儘管目前還未有明確的出口訂單,但在中東、非洲等地區,仍然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結語

蘇-57在珠海航展上搶得先機,確實給了中國的殲-35一個不小的“提醒”。在這場五代機出口的競爭中,技術、市場、甚至政治博弈都在發揮作用。蘇-57的成功出口,表面上看是一場技術與市場的較量,但背後更是全球地緣政治的影射。

那麼問題來了:五代機的出口,究竟是技術的勝利,還是一場政治博弈的延伸?

殲-35能否在未來找到自己的市場定位並突破重圍?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我們拭目以待。

五代機的出口之爭,或許纔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