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旭紅:財政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

經濟日報記者 曾金華

今年以來,我國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組合使用赤字、專項債、超長期特別國債、稅費優惠、財政補助等多種政策工具,財政政策加大力度,加強重點領域保障,積極防範化解風險。

“2024年我國財政政策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促進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爲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財政保障。”北京國家會計學院副院長、教授李旭紅表示。

適度加大財政支出,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數據顯示,2024年1月至10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1465億元,同比增長2.7%,基本民生、鄉村振興、區域重大戰略、教育、科技等方面支出均有所提高,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保持了較快進度,基層“三保”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全國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債券45689億元,其中一般債券6568億元、專項債券39121億元。李旭紅認爲,通過安排赤字、發行地方政府債務等方式增加財政資金,擴大財政支出規模,對穩定市場預期、擴大社會有效需求具有積極意義,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優化支出結構,加大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當前,財稅體制改革頂層設計不斷強化,中央與地方政府在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上的劃分改革正逐步深入,進一步明確了收入分配機制。同時,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也在持續優化中,促進了中央與地方之間更加清晰的責任界定、合理的財力調配以及區域間的均衡發展。“此過程中,財政轉移支付結構的改進提升了預算執行效率,加快了預算執行進度,並且增加了預算透明度,績效管理體系也逐漸完善,這些措施對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李旭紅說。

優化調整稅費政策,提高精準性和針對性。今年以來,我國延續、優化、完善稅費優惠政策,增強政策精準性和針對性,有效爲企業紓困,穩住經濟基本盤。李旭紅認爲,當前發展仍面臨錯綜複雜的形勢,國內經濟週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將結構性減稅降費聚焦科技創新和製造業,持續優化挖掘稅收政策效能。

推出一攬子、綜合性、靶向準的隱性債務化解政策,一是一次性增加6萬億元債務限額,支持地方用於置換各類隱性債務;二是2024年至2028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專門用於化債;三是明確2029年及以後年度到期的2萬億元棚戶區改造存量隱性債務,可按原合同約定履行償還責任。三項政策合計12萬億元,大大減輕了地方化債壓力,緩釋地方當期化債壓力、減少利息支出,而且增強了地方發展動能。“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事關發展和安全、事關財政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李旭紅說。

“從總體上看,在我國政治保障更加有力、體制優勢更加彰顯、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市場潛力加速釋放、發展動能不斷增強等有利條件支持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效果明顯,有力保障了國家重大戰略任務的落實,促進了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李旭紅說。

“展望2025年,我國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針對性、有效性,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李旭紅認爲,隨着經濟結構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應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教育和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的投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李旭紅分析,在收入方面,稅收制度將進一步完善,通過簡化稅制、降低企業稅負以及加強徵管,提高稅收效率和公平性。在支出方面,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也將得到更深層次的調整,通過合理劃分事權和支出責任,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財政轉移支付體系,強化地方政府的財政自主性和責任感。

“預算管理改革將繼續深入,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和預算公開,增強財政透明度,確保每一筆資金都用在刀刃上,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財政保障。財政政策將更加註重前瞻性和靈活性,以應對國內外經濟環境的變化,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李旭紅說。

來源:經濟日報